48歲的女人,無兒無女,找個伴好還是自己過好?

48歲的女人,無兒無女,找個伴好還是自己過好?

圖:來自網絡


48歲的女人,無兒無女。單身一人,孤孤單單,我覺得餘生找個伴比自己過要好。


一、48歲的女人依然有著女人特有的風韻。


2017年,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經過對全球人體素質和平均壽命進行測定,對年齡劃分標準作出了新的規定。規定提出新的年齡分段:
44歲以下為青年人,
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
60歲至74歲為年輕老年人,
75歲至89歲為老年人,
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48歲的女人,在小孩眼裡是年輕奶奶輩,在同輩眼裡活力充足,在老年人的眼裡,40多歲的女人還很年輕。


48歲的女人如果平時注意保養,皮膚好,身材好,打扮好,看上去仍顯年輕,仍有女人味,王菲,趙雅芝那些女人,當初她們48歲年齡的時候,顏值與身材仍然俘獲了許多男人和女人的心。就說身邊的普通人,經常碰到48歲的女人比38歲的女人還要好看。


而且,48歲的女人經歷過風風雨雨,待人處事成熟、有主見,有韌性,更是突顯出女人的魅力。


因此,雖是48歲,依然散發著女人特有的風韻,魅力猶存。


二、48歲的女人,尋求伴侶,是人類情感的一種需求。


不管48歲還是68歲,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骨子裡始終渴望一份柔情蜜意,渴盼一份愛情。


愛情不是年輕人的專屬,中老年人同樣渴望擁有並享受。


這是人類天生具有的一種情感需求,有些人實現了並享受其中,而有些人只能強忍於心中,自我安慰於心已死。


馬斯洛理論,把人類需求分成了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其中,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稱級別最低、最具優勢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
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

曾經的勵志奶奶王琴,一生坎坷,經歷三次婚姻失敗後,60歲的她為了見她少女時代初戀男友,而鼓足勇氣豐胸,美容,想還原年輕時代的美麗。她說,活著,就要活得燦爛。


三、48歲的女人,無兒無女,無所依靠。


人生走到48歲,沒有伴,沒有兒沒有女,心情低落的時候,悲愴不免油然而生。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走路,多麼地傷感。


而人的一生都是往前走,往老走。當病了,身邊沒有端茶送水、噓寒問暖的人;


老了,漸漸地遠離了人群,人群也遠離了你;


最後政府把你定為孤寡老人,你也無慾無求,無可奈何花落去。

48歲的女人,無兒無女,找個伴好還是自己過好?


四、48歲的女人,餘生找個伴好。


48歲的女人,人生經歷豐富,看過的人情世故多。她可能特別注重實際。


她心底裡會衡量:


  • 如果找了一個伴,就會面臨錯綜複雜的關係,擔憂最多的就是需要當後媽,後媽沒當得好,有可能幾敗俱傷。


  • 如果找了一個伴,還會面臨經濟選擇的問題。是AA制呢,還是兩人錢財放在一起,信任不信任好象在中年人裡需要更長時間。


  • 如果找了一個伴,對方各方情況比我差,不是他照顧我,反而變成我要去照顧他,我是不是虧了?


......等等一些問題徘徊心中。


其實,這是心中謎底。一旦進入戀愛與婚姻模式,一切都會發生變化。


鄰居家50多歲的大伯就娶了一個48歲的女人,相處下來,和和睦睦,過得很幸福,雙方的子女關係也很好。


現代年輕人的思想也開放,支持單身父母找對象,如果是一個單身女子,在大叔大伯中還是很受青睞。


因此,作為48歲的女人,應該漸漸將人世間的那些恩恩怨怨放開,學會寬容、淡泊。好好找一個人去愛,好好去愛一個人,這樣心有所屬,心有所樂。


餘生,找了一個伴,不僅身邊多了一個伴,有可能還多了一兒半女,子孫繞膝,有愛情,有親情,何樂而不為。

最後總結:48歲的女人,無兒無女,找一個伴比一個人過好。找到伴,就等於找到了後半生的依靠與幸福,有了愛情與親情,餘生知足而不悔。

48歲的女人,無兒無女,找個伴好還是自己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