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遠程辦公需求暴增,"雲上辦公"時代要來了?

疫情期間,為了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聚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了"雲上辦公"。1月29日,阿里釘釘發佈員工健康功能,員工可以健康打卡"報平安",並免費開放百人視頻會議功能,向1000萬家企業免費開放全套的"在家辦公"系統。此外,釘釘還將視頻會議升級到102方免費,免費視頻會議最大可支撐302方。

騰訊會議則面向所有用戶免費開放300人不限時會議功能,支持隨時隨地發起音視頻會議;小魚易連、字節跳動飛書等也公佈了眾多免費服務。

據艾媒諮詢數據,2020年春節期間,國內實行遠程辦公的企業有1800萬餘家,人員超過3億。與此同時,隨著疫情蔓延,國外的受影響的地區也開始嘗試遠程辦公,例如,在愛爾蘭,Google通知8000名員工在家辦公。

對此,Zoom華人首席執行官袁徵徵曾表示:這會使人們認識到遠程辦公將是辦公的未來,即便疫情結束,這一方式也將會成為一種常態。

遠程辦公帶來的安全挑戰

但是在雲上辦公時代來臨之時,一個問題卻時刻牽引這企業主們的神經,那就是:遠程辦公給生產網絡帶來的安全問題,遠比辦公室辦公要多得多。

因為在疫情期間,企業的數據及其載體已經不僅僅在內部可控的範圍內流轉,其安全管理的邊界發生了無限延伸,因此遠程辦公所面臨的網絡安全風險比傳統辦公要更加複雜。

舉個簡單的例子,相對於日常辦公,在遠程辦公過程中,很多人會選擇使用自己的私人電腦、手機、pad等移動設備,而這些設備由於疏於日常網絡安全防控,極有可能被植入木馬,黑客可以通過遠控的模式進入內網並進行數據的爬取,或者在線上進行高危操作,這無疑會對移動辦公安全和敏感數據帶來致命的影響。此外還有很多公司因內網權限設置不當,一個普通的惡意用戶就能進入內網甚至可以獲取到公司內網的所有數據,這也是為何近年來頻發"刪庫跑路"事件。

而所有的這些遠程辦公中存在的不可控因素,使得企業的經營數據、辦公流程、網絡資源等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

安全,會是未來廠商的決勝法寶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改變了我們工作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熟了遠程辦公市場,讓"雲上辦公"這種新一代的工作方式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今這一賽道中不乏巨頭身影,阿里的釘釘、騰訊的企業微信、字節跳動的飛書、華為的WeLink已擁有大批用戶,石墨文檔、小魚易連等創業型公司也曾獲得上億人民幣融資。

雲計算的便利性和適用性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不但優化了用戶的採購和管理等工作,還為物聯網和加密貨幣的新技術應用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雲環境中的業務安全與數據安全問題也變得更加令人擔憂,而對市場上的競爭者們來說,誰能在安全上做到更多,無疑能獲得用戶的更多信任。

最後雖然受此次疫情催化,現階段遠程辦公需求短期激增,但中國遠程辦公用戶習慣尚未養成,各類在線辦公軟件存在的弊端難以快速改善。各大企業在疫情之後應更加註重培養用戶習慣,這樣才能凸顯協同辦公優勢,增加用戶粘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