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信用卡逾期大爆發,有用戶額度從10萬降為0

最近,信用卡的逾期開始集中爆發。

銀行不得不採取一系列收緊風控的操作,降額,限額,甚至限制消費場景,比如不能刷卡買奢侈品,等等。

大量用戶也反映,自己的信用卡被降額,一位用戶的額度從5萬直接降到1000元,甚至還有人的額度從10萬降到0元。

一些金融機構的風控負責人表示,現在,收緊風控,才能自保。

而美國發現金融的前CRO在接受一本財經採訪時,卻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也許現在放開,才不會錯失良機……

2020信用卡逾期大爆發,有用戶額度從10萬降為0

01 逾期爆發

最近,多位銀行高管透露,銀行信用卡的逾期正在上升。

早在2月初,銀行信用卡的逾期潮就開始出現。

“但當時有延期還款政策,部分風險還未暴露。”銀行從業者李冰表示。

3月23日,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表示,整個2月份,信用卡逾期率同比大幅提升。

交通銀行副行長侯維棟也坦言,2020年,交通銀行的資產質量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反彈。

“最近一個月,大量的用戶表示還不上錢了。我們一天能收到上千個延期申請。”李冰稱。

“逾期用戶,大部分是額度在10萬元以下的小額信用卡用戶。”李冰認為,底層的信用卡用戶受衝擊明顯。

與此同時,大量用戶的信用額度被調低。

很多用戶在收到一條風險提示短信後,很快就被降額。一位浦發信用卡的用戶稱,他的額度直接從13000元降到了2500元。

而在我愛卡、卡農等論壇和一些老哥社群裡,鋪天蓋地都是關於被降額的抱怨。

“5萬變1000元。”“10萬額度直接變成了0元。”“5萬額度直接降沒了。”不一而足。

2020信用卡逾期大爆發,有用戶額度從10萬降為0

有用戶在網上曬出收到的降額提示短信

“現在降額,就是為了縮小風險敞口,度過危機。”一位銀行的風控負責人透露,他們最近需要降額的用戶清單,“每天一長串”。

除了降額之外,一些銀行也開始設置消費限額。

“現在中信銀行信用卡的一些用戶,單筆消費不能超過1000元。”信用卡中介吳敏透露。

2020信用卡逾期大爆發,有用戶額度從10萬降為0

投訴網站收到多名中信用戶降額投訴

一些用戶反映,興業、廣發、浦發等銀行,也開始限制單筆消費金額。

一些信用卡甚至還有使用場景限制,比如,“一些用戶可能就不能刷卡買奢侈品”。

同時,信用卡的審批也在收緊。

“去年能批的卡,現在幾乎不會通過,通過率變低了很多,10個過1個都算高的。”吳敏稱。

因此,很多信用卡中介機構幾近癱瘓。

“以往的辦卡中介,現在都換行業做退保退息了。”吳敏稱。

同時,信用卡的額度也變得很低。

“過去可以批5萬元,現在可能就5000到1萬元。”

逾期暴漲、信用卡降額、髮卡收緊,疫情後的逾期爆發潮全面到來了嗎?


02 爆發原因

信用卡的逾期為何開始集中爆發?

核心原因,還是因為疫情——它導致用戶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同時下降。

“很多用戶發過來的延期申請,都寫得特別悽慘,比如沒了工作、企業倒閉。”李冰說。

這其中,還有一批中小企業主,“直接申請了企業破產,信用卡也還不上了”。

除此之外,還有大批催收團隊因為疫情無法復工。

“對招行來說,可能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因素:我們信用卡40%的催收產能在武漢,這40%是招行整個信用卡催收能力最強的。”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在最近表示。

“但這一段時間都不能上班,所以2月份信用卡業務受到的影響是最大的。”他稱。

一些銀行從業者透露,他們已被逼得開始自建催收團隊了。

李冰透露,他們現在除了把一部分催收業務外包之外,“也抽調自己人一起催”。

逾期上升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新的增量,分母不能持續做大。

不久前,光大銀行副行長曲亮也在業績會上證實了這一點。

他表示,線下的銷售人員展業受到疫情的影響,客戶面籤辦卡的意願也受到疫情的影響,這使得近期髮卡的速度放緩。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銀行內部也開始洗牌。

“現在信用卡的銷售人員,都開始轉型做電話獲客、電話催收工作。”李冰稱,原本是銷售人員的他,現在也變成了審核進件合規的人員。

而轉崗人員的壓力非常大,李冰透露,自己銀行有個員工完不成業績,甚至讓老婆幫他打電話,“最後被發現,員工被開除了”。

同時,銀行的壓力也非常大,“現在線上的流量基本沒有,一個銀行動輒養幾萬員工,還不能減薪。”


03 風控調整

“目前整個銀行的風控策略,都是收緊的。”一家股份制銀行的風控負責人賀峰稱。

首先,對一些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銀行都收緊了風控。

比如,對於運輸、餐飲、製造、旅遊等行業的從業者,“我們都謹慎審批”。

同時,降額、限額、髮卡縮減,也都是風控的常用手段。

“實際上,現在收緊風控,未必是好的策略。”最近,美國發現金融的前CRO在接受一本財經採訪時,透露了這個觀點。

“所有的風險,都不是即時反映的,都有一到兩個月的延時。”他舉例稱,比如一個人失業了,他不會馬上開始逾期,可能要過一兩個月才逾期。

而這種延後性,“決定了你不能跟著別人的風控策略跑,你得做提前性預判”。

經歷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他,知道提前預判的重要性。

“早在2008年3月的時候,我們就監控到美國4個州的數據出現了問題。”讓他奇怪的是,美國其他州都沒問題,唯獨這4個州有。

很快,他就發現了這4個州有一個共同性——熱衷於炒房。

他趕往這些州調研,發現這些地方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到了癲狂的地步,“一個小經理,名下就有4套房。”

他察覺到風險,並果斷收緊了風控。

5個月後,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爆發。

而提前收緊風控的美國發現金融,與危機擦肩而過。

他慶幸自己躲過一劫,但很快,他也因為過於保守錯失了良機。

金融危機之後,經濟緩慢復甦,並開始持續上升。

其實,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後期,儘管失業者為數仍然不少,卻沒有新增,“這個存量人群在慢慢減少。”

“這時候,市面上的競爭對手變少了。如果你在這個時候適度給他們一些額度,在危機中幫助他們,他們將變成你非常忠實的用戶。”他說。

但在金融危機之後,他們一直在收緊,直到整個經濟開始復甦後,才放開風控。因為過於保守,他們錯過了一大波優質的客戶。

因為提前預判,美國發現金融逃過一劫;但因為沒有充分預判,它也錯失了一次良機。

“風控是需要預判性的,你得是帶頭人,不能跟著別人做風控。”美國發現金融前CRO稱。

他認為,這次疫情結束之後,經濟將會很快恢復,甚至比2008年的金融危機恢復得還快。

“上次金融危機是內傷,而這次是外傷,外力撤走之後,傷口很快就會癒合。”

他認為,如果預判疫情將在不久後結束,那麼金融公司現在的風控不但不應該收緊,反而要放開。

“雖然逾期上升了,但你同時要考慮到,融資成本低了,獲客成本也低了。”他認為,要從總體的資本回報率來考量,不能單看一個指標。

一些金融機構的風控負責人和他持同樣的觀點。

他們預判,疫情之後可能會出現一個小的消費潮,一些金融機構已開始盯著這裡發力。

“去年11月份,我們的髮卡量已突破百萬級。”賀峰坦言,疫情期間是用卡高峰,利潤收入肯定會增加。

與此同時,股份制銀行情況也略有好轉。

田惠宇就表示,從3月份開始,招行信用卡的情況有所好轉,從信用卡交易量的數字來看,基本達到了正常的水平。

疫情之下,金融行業危機四伏,動盪不安。

但這也意味著,一個大洗牌的機會來了。

就和炒股一樣,只要踩對了入場和撤場的時機,就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