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芯股份衝刺IPO:估值同日相差450倍 去年扣費淨利減少1000萬

專利官司纏身。

敏芯股份衝刺IPO:估值同日相差450倍 去年扣費淨利減少1000萬

敏芯股份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剛

4月30日,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敏芯股份”)將上會,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審議是否首發。

敏芯股份是一家以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研發與銷售為主的半導體芯片設計公司,主要產品線包括 MEMS麥克風、MEMS壓力傳感器和MEMS 慣性傳感器等。

根據 HIS Markit的統計數據,敏芯股份2016年、2017年和2018年MEMS麥克風出貨量分列全球第六位、第五位和第四位。目前已使用敏芯股份產品的知名公司包括華為、傳音、小米、百度、阿里巴巴、聯想、索尼、LG、樂心醫療、九安醫療等。

敏芯股份曾試圖掛牌新三板,在全國股權系統公司披露了公開轉讓說明書等相關文件,後於2016年3月拿到全國股轉系統公司的同意掛牌函。但不知為何,敏芯股份最終並未在新三板掛牌,彼時保薦機構是國金證券(600109.SH),此次保薦機構更換為國泰君安(601211.SH)。

2017年度、2018年度敏芯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1.13億元、2.53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 1527萬元、6138萬元。2019年度,敏芯股份營收雖增加到2.84億元,但是,其扣非淨利潤不升反降,減少了1000多萬元,只有5094萬元。

時間財經梳理敏芯股份招股說明書上會稿及新三板公開轉讓說明書等材料後發現,除2019年度扣非淨利大幅度減少外,該公司還存在與歌爾股份(002241.SZ)的專利侵權訴訟和專利權屬糾紛,且正在訴訟之中。

此外,敏芯股份科創板招股書中,對敏芯有限成立以後到改製為股份公司期間股本形成及其變化幾乎隻字未提。然而,在敏芯股份新三板公開轉讓說明書中,對此演變有詳細披露。

敏芯有限成立後第一次股權轉讓及第一次增資時,曾出現“價格兩重天”問題。轉讓和增資發生在同一日,價格差距竟高達450倍:2007年12月16日,控股股東、實控人李剛按照1元/股的價格轉讓部分股權給瑞清諮詢,同時以450元/股的價格增資,增資對象是兩家國有企業。

中國註冊稅務師協會專家、審計專家丁會仁博士對時間財經表示,國有企業投資估值一般要參照最近股權轉讓或增資的價格。該公司同日之內,轉讓、增資價格差額之大,實屬罕見。

價格“兩重天”

此次募資,敏芯股份計劃募資7.07億元,即使按募資估值計算,敏芯股份估值也將近3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敏芯股份剛剛成立時,首期實繳出資僅僅3萬元,按發行上市成功算,增值至少約10萬倍。

事情從2007年9月說起。2007年9月25日,敏芯有限成立,股東就是敏芯股份實際控制人李剛及其一致行動人胡維和梅嘉欣。三人首期實繳出資僅3萬元,到10月份,餘下7萬元出資實繳到位。

敏芯股份衝刺IPO:估值同日相差450倍 去年扣費淨利減少1000萬

敏芯有限成立的關鍵人物是李剛。相關信息顯示,李剛是山東濰坊高密人,出生於1975年3月,香港科技大學微電子技術專業博士,2005年1月到2007月8月,先後就職於三家公司。之後,李剛與胡維、梅嘉欣成立敏芯有限。

胡維和梅嘉欣都是李剛的前公司同事。梅嘉欣曾就職歌爾股份,擔任過研發工程師和技術經理,這也是目前敏芯股份與歌爾股份之間“專利戰”纏鬥的原因之一。

李剛三人成立公司不到3個月,就進行了股份轉讓和增資。2007年12月16日,敏芯有限通過股東會決議,全體股東一致同意李剛將持有公司的部分出資額按照1元/股的轉讓給胡維、梅嘉欣以及新股東瑞清諮詢,原股東放棄優先購買權。

就在同一天,敏芯有限還通過股東會決議,全體股東一致同意將註冊資本由10萬元增至約11.44萬元,新增註冊資本約1.44萬元,由新股東中新創投、融風投資以貨幣資金予以認繳。其中:中新創投增資500 萬元認購約1.11萬元的出資額,其餘約499萬元計入資本公積;融風投資增資150萬元認購3330元的出資額, 其餘約149.67萬元計入資本公積。

也就是說,李剛轉讓股權給瑞清諮詢時,敏芯有限估值10萬元,轉眼增資時公司估值就高達5150萬元,瞬間增值515倍。

值得注意的是,瑞清諮詢身份特殊。該公司曾在敏芯股份隨後的股權演變中多次出場,持有股權一度達到21.97%,後經多次轉讓,僅在2019年5月22日,就套現1600萬元。截至本次招股說明書上會稿簽署之日,瑞清諮詢還持有敏芯股份1%股份,按募資估值近3000萬元。因其持有敏芯股份的股份沒有超過5%,招股書沒有更進一步的介紹。

敏芯股份衝刺IPO:估值同日相差450倍 去年扣費淨利減少1000萬

天眼查顯示,瑞清諮詢全稱為蘇州瑞清諮詢有限公司,註冊、實繳資本僅僅3萬元,系外商合資企業。

敏芯股份衝刺IPO:估值同日相差450倍 去年扣費淨利減少1000萬

瑞清股份為何能在國有資產大規模增資前“掐點”獲得股權?是否涉嫌向相關人員輸送利益?針對該問題,時間財經多次聯繫敏芯股份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專利戰爭

2016年3月,敏芯股份放棄登陸新三板。三年後,敏芯股份的名字出現在2019年5月江蘇證監局公佈的擬上市企業輔導備案名單中,這次是科創板。兩個月後,敏芯股份先後收到歌爾股份及其子公司的專利訴訟,可以稱為歌爾股份專利“9連擊”。

首先是3次侵權訴訟。2019年7月,歌爾股份以敏芯股份在產品中侵犯了實用新型專利權為由,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11月18日,歌爾股份再次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主張敏芯股份侵害其發明專利。2020年3月4日,歌爾股份及其子公司歌爾微電子有限公司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主張敏芯股份侵害其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

其次是3次專利權屬糾紛。2019年11月25日,北京歌爾泰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歌爾泰克”)向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將敏芯股份及其股東李剛、胡維、梅嘉欣列為被告,主張確認敏芯股份一個發明專利為梅嘉欣的職務發明,主張該專利的專利權歸屬於歌爾泰克。

12月25日,歌爾股份向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將敏芯股份及李剛、唐行明、梅嘉欣等列為被告,主張確認敏芯股份所有的四項發明專利申請為唐行明的職務發明,主張上述專利申請權歸屬於歌爾股份。

2020年3月19日,原告歌爾股份再次向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一件專利申請權權屬訴訟,將發行人及唐行明、梅嘉欣、張敏列為被告,主張確認發行人所有的一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為唐行明的職務發明, 主張上述專利申請權歸屬於歌爾股份。

再次是3次專利無效宣告請求。2020年1月、2月與4月,敏芯股份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複審和無效審理部(以下簡稱“專利複審部”)寄發的《無效宣告請求受理通知書》,歌爾股份及自然人王雲飛分別作為無效宣告請求人向專利複審部提交了針對敏芯股份及子公司崑山靈科名下六項發明專利的無效宣告請求。

敏芯股份招股書稱之為“專利戰”。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相關案件尚未開庭,案件審理結果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敏芯股份衝刺IPO:估值同日相差450倍 去年扣費淨利減少1000萬

對此,敏芯股份稱,除一項專利申請權已在發行人產品中使用並於2019年實現少量銷售外,其餘專利或專利申請權對應技術均未在發行人產品中使用。

敏芯股份對其專利侵權訴訟的相關風險進行披露,稱除賠償風險外,還存在智能家居應用領域MEMS麥克風銷售佔比下滑的風險。

敏芯股份衝刺IPO:估值同日相差450倍 去年扣費淨利減少1000萬

由於消費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較快,競爭較為激烈,敏芯股份雖然營收有所增長,但扣非淨利潤大幅下滑,毛利率也隨之下滑,2018 年度、2019年度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4.03%、38.62%。

針對上述問題,時間財經電話、電子郵件聯繫敏芯股份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覆。(北京時間財經 全哲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