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原生家庭裡受的傷,靠著孩子對我的愛療愈了

原生家庭這個概念越來越被我們提及,很多文章都在分析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傷害要怎麼辦?

《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都挺好》裡的蘇明玉,都是希望擺脫原生家庭影響的形象。

樊勝美的內心是非常矛盾的,她一方面希望擺脫原生家庭給她的負擔和壓力,另一方面還是極其希望得到家人的認可和愛。


我在原生家庭裡受的傷,靠著孩子對我的愛療愈了

《歡樂頌》


內心的小孩苦苦想要得到大人的肯定,想要得到大人的愛,卻怎麼也得不到。想要捨棄,卻也怎麼也舍不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指出:

如果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很好的對待,還有婚姻可以拯救他。如果婚姻裡也沒有遇到療愈自己的人,那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還有機會能夠被療愈。

回想起來,我就是這樣的。

我特別敏感,雖然父母在養育我的過程中都做的很好,但是好像很少有關注我的情緒。

我記得小時候很愛哭,都是沒有什麼原因的哭,而且總是壓抑著小聲抽泣,我沒有印象我哭的時候有父母抱在懷裡哄,雖然也有語言的安慰,我總是沒有得到滿足。

久而久之,我的性格就很壓抑,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總是害怕被嘲笑。

也不敢說出想要的東西,因為老大的位置決定了我不能有更多的要求。

我似乎是無慾無求的狀態,周圍人都說我脾氣很好,不發火。其實是我感情很淡漠,我覺得都是和我無關的事情,而且我也改變不了什麼。

也許這樣無慾無求的生活著也很好。但是我常常覺得我的生命很蒼白,很無力。因為我什麼都掌控不了。


我在原生家庭裡受的傷,靠著孩子對我的愛療愈了


我以為很完美的婚姻卻在孩子到來的時候徹底坍塌了。照顧孩子的勞累和夫妻關係的緊張讓我身心俱疲。

我不知道怎麼了,開始了爆發。我覺得自己好委屈,覺得沒有被好好對待,一度陷入了抑鬱。

在照顧孩子的同時,我去閱讀有關養育孩子的書籍,突然發現婚姻狀態不好無法養育好孩子。

於是我開始去閱讀心理學方面的書籍,讀了《你就是答案》《身體知道答案》《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愛會傷人》《為何加會傷人》《原生家庭》等。在讀書的時候回想自己的過往,剖析自己的情緒。

重要的是,這時我遇到了可以無顧慮傾訴心事的朋友,她們理解我同理我安慰我誇讚我,給了我很多力量。

更大的力量還是孩子的愛。


我在原生家庭裡受的傷,靠著孩子對我的愛療愈了


我有時候發脾氣吼了孩子,孩子還會過來抓著我的衣服,哭著說:“媽媽你抱抱我嘛,你抱抱我我就能好點”。

當我和先生吵架冷戰,我自己默默流淚的時候,三歲的兒子就停下手裡的工作,默默坐在我身邊,用小手幫我擦眼淚,對我說:“媽媽,我在呢。”

我就突然感受到了愛,很深的愛。


我在原生家庭裡受的傷,靠著孩子對我的愛療愈了


無論我發脾氣,還是流眼淚,都是被愛著的,被孩子深深愛著。

我突然意識到,如果我之前哭的時候知道這樣去要求父母抱抱,也不至於和父母沒有很深層次的情感鏈接。

而且孩子讓我知道,即使我這樣對待他,他還是不會離我而去,不會不理我更不會嘲諷挖苦我。

漸漸,在多方面共同努力的情況下,我將內心裡的小孩療愈了,起碼她現在能和我和平相處了。

我能夠認識到我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有著很普通的家庭,父母也因為他們生活的社會環境,把能給到我們的愛都給了我們。

我和原生家庭和解了,也和先生和解了。他不是我的父母,不能也沒有義務來療愈我。

我靠著自己對孩子的愛,也靠著孩子對我深深的愛和依戀,走出了抑鬱低沉的那段日子。

現在我仍然在努力,也用我最大的能力去保護愛護我的孩子和我自己。

原生家庭對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影響,但是不能成為我們的羈絆,要把原生家庭中傷害孩子的影子從自己這裡切斷,重新給孩子塑造一個健康的原生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