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旗艦用久了會卡?3年的Mate9來正名!

最近在頭條的小視頻裡和網友懟了起來,從7號到10號都還有網友在回覆,從一開始只是討論蘋果手機的性能最後發展到安卓手機和蘋果手機的對比,正好手裡的Mate9也算是當年的安卓旗艦代表,一個月前新入手了一臺S1Pro,雖然不是旗艦但是總體體驗還是不錯的,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的體驗給大家。(手機碼字,編輯和排版上可能會有bug,輕噴)

Ps:筆者只是一個數碼愛好者,並不是什麼專業的測評人員,我會引用一些數據資料,大部分的體驗都是自己的真實感受,感受這種東西都是主觀的,但是筆者會盡量客觀去分析,至於跑分軟件和測幀數的軟件就算了,我不會也懶得去用。

Ps2:關於我這個華為死忠黨為什麼會突然選了一款vivo手機,當時是讓周圍的朋友都很意外的,因為前幾年ov尤其是o記在沒有搭載驍龍8系處理器的手機情況下,將660之流中端處理器的手機賣到3000元檔讓我非常鄙視。但是我這麼選擇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一來這款手機是公司和移動簽訂的套餐有購機補貼(拿一臺新手機只需要貼幾百元),我最開始選擇的是oppo r17,後來被告知沒貨了才選了vivo,畢竟ov是一家,我優先選oppo是因為o廠顏值和ui我更喜歡一些;二是因為ov前幾年在沒有驍龍8系旗艦處理器的機型情況下,660的機型可以率先開王者高幀率甚至被選為王者比賽機型(坊間傳言是ov給騰訊交了保護費所以騰訊給了優化通道),讓我對ov的遊戲效果充滿期待;三是因為我一直沒有長期使用過搭載驍龍處理器的手機,用慣了麒麟處理器總想試試新鮮的,而且網上好多論調都是麒麟再好只適合日常用,遊戲性能驍龍中端都可以吊打麒麟旗艦,我為了親自論證而不是雲測評,就選了去年新出的驍龍中端675來對比。

1.外觀設計

Mate9作為最後一批金屬外觀機身的旗艦手機,其經典大氣的外觀設計至今得到很多網友的肯定,這幾天很多網友的回覆都表示對9外觀的喜愛。仔細的網友觀察一下會發現,Mate系列都是採用攝像頭居中的對稱式設計(7、8閃光燈在側邊),從9開始實現了完全對稱(加入激光感應器,和閃光燈實現左右完全對稱)。對稱的美學不僅能體現高級感,更是一種耐看的設計,9背部的這種感嘆號設計,即使近兩年新出的手機也仍採用。從手感的層面來說,7因為沒有2.5D玻璃設計,總體的握持感中規中矩,8雖然採用了2.5D設計,設計感也有進步,但是因為邊框的切割設計,所以握持感是有點割手的,9則是在邊框控制更好之後機身尺寸進一步縮小(789放在一起對比可以發現同樣是6.0寸手機,但是機身尺寸逐漸縮小),邊框則採用類似P9的圓潤設計,握持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9開始有了pro版,這裡統一討論標準版的設計)。我的這臺9選擇了摩卡金,這個顏色由8首發,非常具有高級感。觸屏手機發展至今,正面已經大同小異,各家廠商也都選擇在配色和背面設計下功夫,2017年算是設計上的分水嶺,此前蘋果引領的設計潮流開始轉變(比如16年蘋果推出的亮黑色和磨砂黑依舊引起了眾多手機廠商的跟風,mate9也推出了磨砂黑這款顏色,但是實際上個人認為摩卡金更具有華為特色以及高級感),背部設計全面進入鏡面設計風格(高端機用玻璃,中低端採用複合材料一般是塑料都可以做出鏡面效果),而這種鏡面風格明顯致敬了榮耀8,而榮耀8的設計其實源於榮耀6,各家廠商開始擺脫了蘋果的設計桎梏(當然蘋果的劉海算是個不得已的意外,算是蘋果最後的潮流),從P20的極光漸變色以及Mate20的浴霸設計,華為引領的設計風格開始流行(需要說明的是華為高大上的配色離不開潘通這個大功臣,潘通的色彩調教真心厲害,而國內的效仿者到底是直接抄了華為的顏色還是像華為一樣取得潘通認證就不得而知了;而浴霸設計在曝光的時候被一眾友商和網友diss,結果出來之後一片真香現場,試想一下現在的手機設計大多趨於一致,浴霸算是獨一份,拿在手裡極高的辨識度自然帶來了與眾不同的高級感,華為的這個浴霸設計屬於耐看型,而今年蘋果11系列的“浴霸”則是一言難盡)。外觀方面非要說我對9有什麼不滿的話則是屏幕上的黑邊依然有點寬,在全面屏沒有成為潮流之前,黑邊控制的最好的是魅族,雖然魅族喜歡打磨祖傳外觀(這可以看成一種傳承吧,反覆打磨也確實為魅族手機帶來極佳的手感),但是黑邊控制真是沒的說,在黑邊控制這點上我認為魅族值得所有友商學習。

S1Pro的外觀則是給了我極大的驚喜,早前Vivo即使大賣,我也覺得藍廠的設計很一般,ov前幾年的設計多半致敬蘋果和魅族,o記的旗艦Find倒是一股清流,可惜斷檔好幾年,藍廠過去的旗艦xplay系列的設計真心一般(當然肯定也有網友喜歡)。直到NEX的概念機橫空出世,採用了升降攝像頭實現了真全面屏,讓我頓時對Vivo刮目相看,本以為這個概念機會長時間停留在概念階段,沒想到沒過多久Nex便實現了發佈和上市,在這之後則迅速將升降攝像頭設計下放至中端手機。S1pro可以看作是X27的縮水版(電池、背部材質、鏡頭、運存、指紋),背部雀羽紋理設計源自X27,我選的藍色個人認為是三個顏色裡最一般的,效果最好的當屬仲夏夢(可惜沒貨),其次是紅色(可惜我是男的),最終只好入手藍色。背部攝像頭設計也和X27一脈相傳,這種攝像頭與機身上邊框連接的設計也避免了和別人手機雷同的尷尬。作為一款6.39寸的手機,機身三圍居然小於6.0寸的Mate9,不得不感嘆科技的進步,同時S1pro也擁有著不錯的握持感讓人愛不釋手。正面的全面屏帶來了極佳的觀感,可惜的是大多視頻app對於全面屏的優化還不到位,觀看視頻時兩邊依舊留有黑邊,真是白白浪費了全面屏的設計。S1pro外觀上的槽點就是升降攝像頭確實容易卡灰(這還是在我幾乎沒有自拍的情況下,我為數不多打開前置鏡頭幾乎都是剛拿到手機時為了體驗一下升降機構),以及2019年了居然還在2000-2500元檔的機型用micro usb接口,接口設計居然還是倒梯形,有點反人類,同時,機身底部只配備了單揚聲器,聲音單薄不立體而且音量略小。此外,Vivo給這款顏值頗高的手機附贈了一個奇醜無比的手機殼,尤其是側邊厚度感人(要不然就是設計師腦子進水,要不然就是考慮到升降機構易損壞所以故意把手機殼設計這麼厚實)。

2.屏幕觀感

兩款手機均採用了1080P屏幕,但是9是三年前的手機,採用了JDI的TFT屏幕(JDI品控不佳,7、8均出現屏幕白斑亮斑的現象,我之前的7以及家人的8都出現過這個現象,質保期內均可換屏,可惜換了的屏幕還是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情況直到9才有了改觀),PPI達到373,這個數據在16年看的話還是可以的。S1pro採用了三星的SA屏,PPI達到了403,細膩感確實要優於9,而且vivo的調教我個人感覺要更舒服一點,三星自身的調教總感覺為了炫技而導致屏幕色彩過於豔麗。

3.續航充電

Mate系列開啟大屏長續航的潮流之後,我個人對於手機電池的看法就是:6寸以上的手機不配上4000mah以上的電池都是耍流氓。因為屏幕是耗電大戶,就比如去年的蘋果系列續航最好的居然是電池最小的XR,很大的原因就是那塊720P的屏幕很省電。9配備了4000mah的電池,而S1pro只配備了3700mah的電池(耍流氓)。

9在我使用初期日常使用最長堅持過三天,輕度遊戲的話(每天兩把王者)兩天沒問題,重度遊戲也能堅持一天。現在服役已近3年,電池確實有衰減(從未更換),日常使用的話可以堅持至晚上回家。

S1pro則需要分開討論,因為採用了SA屏幕,所以是支持息屏顯示時間這個功能的,我一直很期待這個功能,所以手機到手後立刻打開了這個功能,然而這個功能出乎我意料的耗電。雖然逼格提升了也方便看時間,但是電量真的是刷刷的掉(vivo手機默認打開電量百分比,能很明顯感受電量下降很快)。那段時間即使每天只是輕度遊戲加正常看頭條,晚上到家基本上也只剩30%左右的電,如果遊戲時間更長一些這個數字會更少。後來我關閉了息屏顯示這個功能,續航終於正常了,輕度上網使用晚上到家基本在65%以上的電量,如果加上游戲也能保持50%左右的電量堅持到家。

充電方面9配備了華為第一代超級快充(22.5W),而S1pro則是搭載了18W的快充。

充電速度上不要小看這4.5W的差距,帶來的體驗是截然不同的,可以說用過華為超級快充的用戶基本都回不去低速充電了。9在我剛入手的時候我自己測過,確實能實現半小時50%(如今電池衰減了充電速度在顯示上會更快一些)。S1pro效果則明顯慢很多,我試過電量完全放光自動關機充電,充滿估計耗時在1.5小時以上,當初優先選R17也是看中R17搭載的20W快充(畢竟oppo的廣告詞太洗腦了,vooc名聲在外,總想試試)。

4.拍照攝影

這個部分筆者平時瞭解以及知識儲備不多,只談自身感受。

9用的是華為第一代徠卡雙攝,在我使用的三年裡拍照上沒有讓我失望過,即使在今天使用也能給出一張成像效果不錯的照片,而視頻方面則稍有欠缺,從這幾年的DXO成績也可以看出華為在拍照方面一騎絕塵之後,需要重點優化視頻拍攝的效果了(友商默認4K也是玩的666)。

S1pro則是搭載了三攝,後置無論是拍照還是攝像清晰程度都超過了9(放大的話塗抹感稍重,細節丟失)。而前置則是過於美顏,因為你打開前置攝像頭,這款手機默認開啟AI美顏,我第一次用嚇了一跳,因為我臉上的痣幾乎全沒了,真的是返老還童年輕十歲,也難怪OV頗得女性用戶青睞,女生誰不喜歡自拍之後美美的,用了OV連美圖秀秀都不用裝了,當然我建議自拍完了短時間之內別照鏡子,不然心裡落差太大。

5.指紋識別

9搭載的是電容指紋,S1pro則是屏幕指紋。就高大上的程度來說無疑是屏幕指紋觀感更好,就解鎖速度而言目前還是電容式更成熟穩定(別看ov說的那麼誇張已經第幾代屏幕指紋,其實屏幕指紋也就是從去年才開始普及)。就我手裡的這臺S1pro的體驗而言,雖然不如電容式直接快速,但是並沒有出現初期屏幕指紋的機型識別率低的問題,解鎖速度也是基本讓人滿意的。

這裡得單獨提到的是目前市面上屏幕指紋的手機基本都有解鎖指紋動畫,華為手機是為數不多沒有屏幕指紋解鎖動畫的(理工男思路沒辦法)。我手裡的這臺S1pro就是有動畫的,在加入動畫這點上我認為這是非常機智(雞賊)的做法。以S1pro為例,動畫樣式有一個叫做“夢境”,實際效果是一個不停旋轉的漩渦,在解鎖的時候,用戶會把注意力放在動畫上,從而忽視了時間長短,同時,這個動畫的速度很快(漩渦旋轉速度快),也會讓人得到解鎖快的心理暗示。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用S1pro和同事的Mate20pro放在一起同時解鎖,幾乎是同時解鎖進入桌面,而如果單獨解鎖的話我和我同事都會感覺S1pro更快一些,這就是動畫帶來的效果。姑且不論這個設計的出發點,就用戶體驗而言,我認為在屏幕指紋還未完全媲美電容指紋時,通過動畫讓用戶得到不錯的體驗也是無可厚非的。

S1pro的槽點在於在極少數識別速度慢的情況下,那個指紋動畫會略顯尷尬,比如“夢境”動畫下會一直旋轉很多圈才解鎖,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動畫速度再快也掩蓋不瞭解鎖速度慢的事實。此外,S1pro還出現過幾次指紋識別模塊不工作的情況,正常情況下拿起這臺手機指紋識別模塊會亮起然後就可以進行解鎖,而在我這一個月的使用過程中出現過兩到三次即使拿起手機指紋模塊也不亮起,並且手指放上去指紋模塊也不工作的現象。希望vivo後期能通過軟件層面的升級來優化這些現象。

6.系統體驗

9搭載EMUI9.1(安卓9.0)

S1pro搭載Funtouch OS-9(安卓9.0)

很慶幸,兩臺手機都是真正的升級到安卓9.0而不是像一些友商打著系統升級的口號,默默改一下UI版本號實際安卓版本沒有任何改變的的假升級。

談到系統體驗就回到了我的標題,老餘@餘承東真的騙人,發佈會時號稱18個月不卡,結果我這臺9到今年11月就滿36月了,依然能給我帶來流暢的使用體驗,嚴重影響了我的換機週期,加上我平時比較愛惜手機,去掉手機殼跟新的差不多,我根本不好意思開口換新的Mate。

說回系統,設計方面EMUI一直被網友詬病老年商務風,圖標重繪不如MIUI和FLYME徹底全面。而我想說的是2015年前蘋果設計師阿比蓋爾加入華為之後(2017年離職),其主導設計的EMUI5.0就是首發在9上,用過之前華為機型的用戶應該會發現EMUI5.0在保留商務中庸的風格基礎上,UI風格相比過去變得簡約清爽。我個人認為這也符合華為的設計理念,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的成熟,用戶會逐漸喜歡成熟的設計,商務風格就猶如Mate系列背部的對稱式設計,耐看持久,經典的設計永遠不會過時。

至於Funtouch OS,我過去不待見vivo的原因之一就是這個UI實在是土(優先選r17的原因也有FLYME團隊大半被oppo挖走,o廠的UI顏值大幅度提升)。舉例來說安卓系統三大金剛導航鍵官方早已改成▽○□,而vivo的設定裡即使到了現在都是非常老式的小房子home鍵樣式。拋開這個設計,現版本的Funtouch OS讓我有了極大的改觀,首先就是風格不再土氣,至少清新自然,色彩鮮明,同時圖標之間過渡比較自然,不會顯得花裡胡哨。

而功能體驗方面,相信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流暢度,這也正是我這次寫這篇對比測評的初衷。我覺得目前的安卓旗艦,只要更新優化到位,系統的流暢度體驗絕對不弱於同時期的蘋果手機,甚至表現會更好。

以我的9為例,2018年8月更新了GPU TURBO(遊戲體驗部分細說),2019年陸續更新了EMUI9.0&9.1(安卓9.0)以及華為的超級文件系統,有了種種新技術的加持,9在日常系統流暢度的表現很讓人滿意,諸多同樣持有9的網友乃至持有8的網友在前幾日的罵戰中幾乎都為華為的EMUI流暢度的表現正名!科技美學前段時間做了一期老旗艦對比視頻,P9代表華為參戰與小米5以及三星S7一較高下,應用打開速度比賽的結果以P9大幅度領先宣告獲勝(P9率先跑完兩輪應用打開,氣定神閒的等著小米5和S7跑完第一輪,B站搜索科技美學即可找到那期視頻,比賽約在19分鐘左右),要知道P9雖然是同是2016年發佈的手機,搭載的芯片卻是2015年發佈的麒麟950的高頻版955,可見華為對老旗艦的優化實屬上乘(不像友商借著給客戶升級新系統的名義讓老手機卡的不能動,然後直接換手機,反正土豪任性)!但是9畢竟是一臺服役三年的老旗艦,優化再好再流暢,即使目前仍能流暢運行系統和遊戲,在硬件損耗折舊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增長,以後系統響應逐漸變慢也是正常的,和新旗艦對比略微遜色也是正常的,即使是流暢度最佳的蘋果手機,再無腦的果粉也不會把蘋果6如今的系統流暢度吹成和蘋果11一樣吧。隨著新技術新系統的升級,能優化老的硬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隻有最新的硬件才能將這些新技術新系統發揮出最佳效果。

EMUI需要吐槽的是9的EMUI9.0最後一版(版本號179)優化實在不到位(當然開發組有很大可能在重點適配9的EMUI9.1),造成了179版發熱異常,連看頭條刷微博手機背部都能發燙,續航也是崩的一瀉千里,我一度以為是電池出了問題,甚至有了換手機的念頭,後來上論壇一看原來是大家都有這個問題,便坐等EMUI9.1更新。更新完了之後,嗯,真香!之前的罵戰中有不少網友都回復自己的9目前發熱而且續航不佳,可以進入系統設置查看自己當前系統版本是不是最新的EMUI9.1,如果仍是EMUI9.0,尤其是179版,請進行系統升級(如果設置裡的“軟件更新”沒有推送,請找到“服務”app,進入後選擇升級嚐鮮嘗試升級)。

Funtouch OS在流暢度表現上也是給了我足夠的驚喜,在系統過渡動畫上我甚至有了ios的錯覺。眾所周知,蘋果手機流暢的體驗一是源於ios封閉式的系統,二是ios的系統過渡動畫做的足夠細膩、幀數夠高。Funtouch OS區別於EMUI流暢度上的感受就是,EMUI就是單純的快,動畫表現有的時候甚至會有點突兀(我同事的20pro自然的多),而Funtouch OS則像是在從容不迫並且快速的完成指令,動畫上的細節更豐富自然。

需要吐槽的是Funtouch OS自己獨立搞了一套全面屏手勢操作(滑動屏幕底部三個條形按鈕),頗有點為了創新而創新的意思。不過習慣了也還好,就是我現在同時用兩個手機,有的時候會操作邏輯混亂,在9上用S1pro的操作,在S1pro上用9的操作。

就係統成熟度和功能完整性而言,EMUI更勝一籌,Funtouch OS某些功能設置佈局不太合理,系統甚至會出現一些bug,比如一鍵關閉全部應用時,我明明沒有鎖定任何應用,系統有的時候會隨機留下一個應用不關閉,並且反覆一鍵關閉都沒用,必須手動上滑結束這個應用。總體而言,兩款UI都能給到用戶不錯的體驗,Funtouch OS在日後繼續優化更新掉這些bug就更完美了。當然,我更期待的是Funtouch OS在長時間使用後的流暢度表現。

在其餘的特色功能上,我在這裡不做贅述,一是因為各家功能大同小異;二是寫到這裡我已經寫了三天了,都是利用班後休息時間寫的,再這麼寫下去我要瘋了(下一個章節部分我是先寫的,結尾還沒寫,年紀大了真心寫不動了),手機碼字真的很累的,有興趣可以私下交流。

7.處理器(遊戲體驗)

這個硬件太重要了,筆者過去在別的論壇寫評測帖子也都是重點寫這部分,因為遊戲是最能體現處理器性能的表現。這兩款安卓手機分別搭載的是麒麟960和驍龍675。

安卓旗艦用久了會卡?3年的Mate9來正名!

從手機處理器天梯圖可以看到,就性能而言960仍是高於675的,當然我也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外媒的處理器排名675要好於960(中關村的處理器排名也是這個結果),可能參考點不一樣,anyway,如果都能帶來好的體驗,管他誰性能更好呢,用戶在意的是體驗!

雖然我不喜歡講參數,但是有一些數據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說的,製程工藝960是臺積電的16nm,675是三星的11nm,所以我一開始認為工藝上進步那麼多(畢竟多了那麼多晶體管,加上675是去年發佈的),675估計能實現全方位吊打960,這邊給兩張圖大家可以看一下數據。

安卓旗艦用久了會卡?3年的Mate9來正名!
安卓旗艦用久了會卡?3年的Mate9來正名!

後來我又查了一些資料,三星的11nm是魔改的自家的14nm,而當年三星的14nm在給蘋果6s代工時是翻車了的,實際效果是輸給臺積電的16nm,而麒麟950和960用的都是臺積電的16nm。但是675用的是855一樣的最新架構,855可是今年的旗艦啊,遊戲性能我就不用說了,一直是驍龍陣營的頂尖代表,所以我對675仍然是期待的。

介紹過了675,現在來介紹一下960。960總體性能是可以的,就算今天用也不落伍。但是960這款處理器在麒麟系列裡面口碑不算好,因為前有950一代神u,後面的970和980都加了npu而且提升也很大。960相比950性能肯定是提升了,製程用的都是臺積電16nm,cpu大核用的a73是不錯的,但是gpu提升幅度大了沒壓得住,所以容易發熱,發熱就容易降頻,總體的續航也會受影響,所以被戲稱火麒麟(巧的是那年三家旗艦處理器都發熱,火龍果A10,火麒麟960,火龍821並稱發熱三傑,笑死我了)。但是前兩年我的mate9發熱和續航問題到不算大,今年升級系統9.0最後一版179版的時候發熱簡直了,有的時候上網都燙手,續航也崩,論壇上很多人都反應了,我估計是開發人員主要精力在做9.1,後來升級了9.1果然好很多,續航也正常了,發熱也下來了。

遊戲體驗我先講960的表現,因為畢竟相處了三年時間,體會是比較多也比較全面的。我手裡的Mate9是16年首發的時候入手的,那個時候還沒有吃雞類手遊,王者榮耀還停留在30幀時代,那個時候特效全開玩30幀是完全沒問題的。後來才出了高幀率模式以及vulkan版王者,這裡得說一句高幀率模式應該是17年默默上線的,那段時間很多網友在網上評論開了高幀率簡直像是換了一個遊戲,但是很多玩家在設置裡壓根兒找不到高幀率的開關。後來才知道首批支持高幀率的只有ov,而且大部分機型都是用的660,好像只有xplay5用的是821。年中的時候公開更新了遊戲放開更多機型支持,結果也就是添加了三星蘋果還有小米等16年的機型,17年搭載835的機型居然沒能上高幀率也是簡直了,華為則是全軍覆沒,唯一一款支持的榮耀V9是因為有一個高校王者賽事好像是榮耀贊助的,指定比賽機型是V9所以得到了高幀率。重點是V9用的是960,既然V9可以開高幀率,那麼所有搭載960處理器的手機理論上都可以開高幀率,這裡面就牽扯到騰訊和華為的恩怨,這裡暫不細說,文末我會交代。17年的時候我忍不住好奇心用我老婆的7p體驗了一下高幀率,確實遊戲體驗非常好,但是A10真的是火龍果,王者特效全開加高幀率是真的燙。有些東西體驗過了就回不去了,你再玩30幀就覺得不爽了,所以我那個時候用了分身軟件以oppo手機進王者(直接改機型容易被封號),遊戲體驗是真的好,但是發熱比30幀模式的時候高的多。等到Mate10發佈,王者榮耀全面開放高幀率之後,我卸載了分身軟件,直接開高幀率模式卻發現了問題。Mate9開高幀率很不穩定,最高可以飆62幀,差的話團戰會跌到35幀左右。我個人的看法:一是960本身火麒麟的原因,性能雖然夠開高幀率,但是發熱之後降頻導致掉幀;二是騰訊對華為機型的負優化所致,開放高幀率之後又出了多線程也是先給了ov,同時960是支持vulkan的,但是18年發佈的vulkan版王者榮耀同樣是優先給了ov的機型,早期的vulkan版王者在載入界面是可以通過代碼來判斷自己的遊戲是哪個版本,後來騰訊怕落人口實隱去了代碼,當時我特地看過,我的Mate9是最差的一個版本o2f。

2018年隨著榮耀play的發佈,GPU TURBO橫空出世(華為的很多梗都是大型真香現場,比如turbo技術出來之後友商分分diss,老羅倒是替華為說了不少公道話 ,然後友商在分分跟進比如什麼game turbo,multi turbo,adreno turbo等等,然而真正能還原GT的又有幾家呢)。9在獲得GT更新之後,遊戲體驗確實得到了提升,王者榮耀在中畫質中特效高幀率的設置下,幀率能穩定在55幀左右,最低也能達到50幀以上,吃雞在均衡或流暢畫質下,高幀率也能穩定遊戲,發熱現象也有改善(EM179版本除外),作為一臺三年的老旗艦,對目前的大型網遊能有這樣的遊戲效果,我已經非常滿意。

S1pro搭載了驍龍675,輔以vivo的遊戲魔盒和multi turbo技術,在這些加持的情況下,S1pro獲得了一個基本讓人滿意卻又不讓人那麼滿意的遊戲體驗。看起來種種黑科技,但是據我個人粗淺的判斷,multi turbo就是vivo官方出的遊戲超頻方案,而遊戲魔盒則是這項超頻方案的管理工具。我之所以這麼判斷,是因為在遊戲過程中(王者和吃雞),手機發熱明顯,甚至有燙手的感覺,而在發熱之後,王者榮耀會出現一到兩次的大幅度掉幀現象(基本可以判斷為處理器發熱之後降頻所導致的掉幀),而在遊戲魔盒的電競模式設置中有一項“智能溫升策略”開關,下面給的註解是“遊戲中手機溫度較高時,依然提供優良的性能,由於未降性能,手機可能會一直持續溫度較高狀態”,這項功能基本可以理解為遊戲情況下默認超頻之後在處理器發熱想要降頻時強制鎖頻的工具。當然,這些都是我個人的推斷,是不是就這麼簡單不得而知。

S1pro的遊戲體驗還出現了兩個怪異的現象就是,理論上和平精英應該比王者榮耀更吃配置和性能。然而在實際的遊戲體驗裡,王者榮耀每局基本上會出現1-2次大幅度掉幀現象,吃雞即使在高畫質高幀率情況下,出現發熱現象時,依舊能流暢進行遊戲(這款手機在均衡畫質下可以開到超高幀率,依舊可以全局流暢遊戲)。另一點就是遊戲魔盒中只給了騰訊系手遊開啟了電競模式選項,其餘的手遊是沒有這個選項的,至於為什麼有這個差別待遇就請大家自行腦補了。

以上騰訊系兩個大型手遊的遊戲體驗如果說還可以讓人基本滿意的話,那麼接下來我就要分享那個不那麼讓人滿意的遊戲體驗了。狂野飆車作為手遊界三大賽車遊戲IP(另外兩個是極品飛車和真實賽車),於去年推出了第九代新作,其媲美端遊的畫質和特效吸引了無數玩家。雖然是單機遊戲,因為有了聯網對戰功能所以進入遊戲需要聯網,當時該遊戲並未在國內代理公測,所以無數愛好者只好翻牆進行遊戲,我也是其中之一,當時用9採用了默認畫質和幀率能獲得極佳的遊戲體驗。今年這款遊戲在國內正式代理上線,vivo應用市場就提供了資源下載,我充滿期待的進入遊戲,換來的卻是慘不忍睹的體驗。S1pro無論在任何畫質和幀率設置下都無法獲得較為流暢的遊戲體驗,在簡單的場景下(周圍沒有其他遊戲車輛),才能勉強獲得短暫的流暢體驗,最嚴重的一次是遊戲直接卡到閃退了。反觀9,國內版上線後,我依舊在這臺老旗艦上下載了這款大作,讓我意外的是,即使在高畫質高幀率特效全開的情況下,9依舊可以獲得較為流暢的遊戲體驗。

至此,我個人對於這兩個處理器的總結就是,在性能上960還是強於675的,但是對於騰訊系的手遊,vivo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化方式,實際效果略強於960。而對於非騰訊系的大型手游來說,960的表現則要明顯強於675。如果要完全暢玩大型遊戲,驍龍系手機還是要優先考慮7系和8系處理器,而麒麟處理器遊戲體驗差以及旗艦麒麟不如中端驍龍這種論斷在我眼裡已經成為了笑話。

關於這兩款手機的總結

9在近三年的服役期間,為我帶來了良好的系統流暢體驗和遊戲體驗(有過波折,總體圓滿),整機至今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希望今後華為在技術更新時能繼續記得這些曾經立下過汗馬功勞的老旗艦,給予他們適當的優化升級,讓他們在硬件不斷老化的情況下扔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諸多的優點讓Mate系列依舊成為我以後更換主力手機的首選。

S1pro給我帶來的驚喜非常多,比如震撼的全面屏設計、充滿趣味的指紋解鎖、不俗的拍攝質量、極佳的系統流暢體驗都讓人印象深刻,然而其較為一般的續航和充電速度、偏科的遊戲體驗讓人略微糾結,相信他會在輕度用機的群體中頗受歡迎。

彩蛋

1.關於華為和騰訊

Mate7開啟了安卓手機指紋識別的潮流之後,指紋支付也成為了手機支付的主流方式,而很多華為用戶發現支付寶明明可以指紋支付,微信支付華為手機卻不支持指紋支付,很多鍵盤俠就開始怒噴華為連微信指紋支付都不支持。然而事實上早期華為手機是支持微信指紋支付的,華為在為了保護用戶的隱私的情況下,拒絕了騰訊要求上傳用戶指紋信息的霸王條款(華為的思路是在支付時,由手機在本地判定指紋是否符合,再將判定結果上傳從而決定是否支付,指紋信息完全保留在手機本地,支付寶同意了華為這個思路),從而導致了騰訊全面取消華為手機微信指紋支付的功能,同時對於華為手機遊戲進行負優化。gpu turbo發佈時王者多線程暫未對華為手機開放,介紹gt技術時我記得有專門提到gt專門優化單線程遊戲效果,頗有你不給多線程我就把單線程一條道走到黑做到最好的架勢。而gt更新之後,以Mate10為代表的華為機型遊戲體驗太好,從而引起刺激戰場官方更新馬賽克升級包,造成更新了GT的華為機型玩刺激戰場地圖上出現馬賽克,並且官宣這是華為的GT技術引起的bug,建議用戶不要升級GT。但是身為同源的全軍出擊在華為手機更新GT之後並未出現任何異樣,而華為官方也毫不示弱立刻給出一個小型補丁包從系統層面優化掉了騰訊的這個bug,這裡給出一個動圖大家樂一樂。

安卓旗艦用久了會卡?3年的Mate9來正名!

至今華為和騰訊已經和解,華為手機全面開啟了微信指紋支付功能,關於用戶隱私問題最終騰訊同意的華為的思路,由華為手機在本地進行判定,不上傳用戶指紋,同時雙方成立了遊戲工作室來進行遊戲優化,目前的華為手機可以放心點開多線程的開關以實現最佳遊戲效果,GT已經升級為3.0版本支持了更多遊戲的優化。

2.關於處理器和手機體驗

處理器方面,短期內蘋果A系列處理器仍將在性能方面佔據統治地位。原因有很多,比如A系列一直外掛基帶,而同期的驍龍或者麒麟大多集成基帶,所以在同樣指甲蓋大小的面積體積裡,蘋果可以更加富餘的設計cpu和gpu的組合,驍龍和麒麟則需要為基帶留有空間。同時,近年的蘋果手機採用雙層主板設計造成的散熱不佳從而導致了手機發燙降頻影響使用體驗的現象屢見不鮮,蘋果系的遊戲主播大都選擇蘋果8系列作為遊戲機型可見一斑。

驍龍和麒麟在安卓陣營基本上實現了互相領先半年的趨勢,不過麒麟在軟硬件層面的優化要比驍龍直接的多,比如970加持GT的情況下游戲效果媲美845(參考那巖對比榮耀play和黑鯊的視頻,榮耀play以低電量開局,堅持滿幀至自動關機,而黑鯊在電量20%時卡成PPT)。不可否認高通至今在GPU的優勢依舊明顯,只不過近年頗有INTEL擠牙膏的作風。其實沒必要在遊戲方面過分神話驍龍,麒麟還很年輕,在短短數年間迎頭趕上實屬不易,希望麒麟能越做越好。

給三大處理器的總結就是:麒麟綜合能效比好,AI性能和基帶強大;驍龍GPU強悍,遊戲體驗佳;A系列單以性能而言無可匹敵。

在手機體驗上,老牌果粉最喜歡說的就是我一個蘋果用三四年不卡,更有甚者在吹5s至今不卡,下面奉上B站翻車現場博諸君一笑。

安卓旗艦用久了會卡?3年的Mate9來正名!
安卓旗艦用久了會卡?3年的Mate9來正名!

他們就是不願意相信如今的安卓旗艦體驗也很好,也能用上三四年照樣保持流暢的體驗,頗有“我蘋果卡不是卡,你安卓卡就是真卡”的意味。更有甚者在之前的罵戰中上升到“買安卓的就是窮” “國產就是垃圾”,這是讓我無法忍受的。其實雲評測最多的就是這些無腦果吹,既然你們只用蘋果那麼如何得知安卓旗艦會卡,還是說將千元安卓機的卡頓總結為全部安卓手機的表現,更何況你只花了一千元憑啥要求千元安卓機能給到你七八千蘋果手機的體驗。而在價格上,三星S系列NOTE系列真的比蘋果便宜很多嗎?更何況還有華為保時捷,當然,肯定又有人要說花這麼多錢買安卓真是睿智。

安卓手機發展至今,已經擁有很多超越蘋果的優勢,比如大功率的快充,半個小時充電50%-80%是蘋果用戶無法想象的,今年的蘋果11系列終於包裝內附贈18w快充頭(11標準版需單獨購買快充頭,對價格感興趣的人可以去官網查一下),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安卓陣營四年前的標準;比如集成基帶的低功耗soc,更不用說華為和高通的基帶性能都能吊打蘋果目前採用的英特爾基帶,蘋果手機頻繁陷入信號門也可看出問題。

3.關於各家廠商

三星:我雖然不喜歡三星手機,但是我認可三星當之無愧的安卓機皇的地位。未來不出意外的情況下(蘋果沒有重大改變,華為海外市場可能銷量會大幅下降),還會長時間佔據手機行業的霸主地位。三星手機的優勢在於三星帝國強大的自產供應鏈,使得三星手機可以實現完整的自主設計(國行用驍龍是順應民情,獵戶座高分低能此前還有基帶軟肋),大到屏幕,小到攝像頭、閃存,三星在行業內都處於一流地位。當然三星曾經的系統優化一塌糊塗,近年重點打造的one ui據說一雪前恥,從前幾天的網友反饋來看也是符合真香定律。

蘋果:在ios和A系列強大的性能加持下,蘋果還是會獲得最佳流暢體驗的手機之稱。但是致創新之下到底是創新多還是模仿多,這點耐人尋味。非對稱的浴霸外觀到底有沒有致敬華為已經不重要,讓果粉引以為傲的從來只和自己對比的蘋果發佈會,破天荒的公開對比三星和華為,我倒是格外心疼那位做發佈會PPT的文案人員,在990發佈的情況下,今年的A13和去年的980做對比,畢竟放了990太尷尬了,誰都知道103億晶體管大於85億,也不能讓990金光閃閃的“5G”logo搶了自家的“LTE”的風頭。看得出來蘋果也有改變基帶弱勢的決心,不然也不會收購英特爾的基帶業務,當然基帶研發並不容易,而且英特爾基帶本身就偏弱,所以前景也不算是特別樂觀,不過蘋果在砸錢方面倒不吝嗇,所以得看最終的研發成果。

OV:過了好幾年在線下悶聲發大財的舒服日子,但是高管的危機意識倒是不錯,發現線下市場萎縮之後立刻進行戰略調整,重新梳理產品線。IQOO、RENO、REALME、NEX以及重出江湖的FIND,不僅在高端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中低端市場的組合拳也打的小米措手不及。其實ov的產品力是可以的,只不過過去被綁定了“高價低配”的標籤。事實也證明只要體驗好,用戶也願意買單,而且能把低配賣出高價,也是一種本事。而且公司高管在互聯網上給人的畫風人設也比較和諧,反觀聯想和小米就有點玩脫線了。同時,ov也在研發上舍得投入,oppo似乎已經在做芯片的研發,vivo也努力尋求研發上的突破口,不管前景如何,研發總歸是值得肯定的。

小米:說實在的我曾經算是半個米粉,因為早在小米只是一個論壇的時候我就接觸了miui,手裡的摩托羅拉里程碑以及後來的刀鋒曾經長期刷成miui使用。那個時候的miui論壇也是很和諧,裡面的網友和管理員都會積極的幫你解決系統上遇到的問題和疑惑,而且很多大神自制的刷機包是真心厲害。早期安卓硬件配置弱的情況下,很多大神自制的遊戲向刷機包是真的可以改善遊戲體驗的,原本帶不動的遊戲得以流暢運行,讓玩手機獲得了許多樂趣。小米在發佈自己的手機之後,逐漸開始停更其他品牌的miui,我印象最深的是,刀鋒的MIUI V4最後一個版本在長時間使用之後是會崩潰的,而且重新刷入之後還是會出現這個現象,嘗試過大神自制適配的MIUI V5後,部分功能的缺失讓我投入了魔趣的懷抱。而小米出道至今依舊被詬病的品控問題也一直讓我對小米敬而遠之。

小米以性價比出道為其帶來了巨大紅利,可是性價比也困住了小米的高端之路,而小米自己也活生生浪費了自己兩次原本可以進入高端市場的機會。NOTE系列在口碑和銷量不錯的情況下硬是被一刀砍成中端機型,MIX系列驚豔出世之後設計不進反退,MIX3和MAGIC2設計撞車並且失去了自身原本特色。而小米在自身高端化未成功的情況下獨立紅米,紅米的旗艦反而侵蝕了小米數字旗艦的市場,恐怕也不是小米最初的意願。

同時小米的高管的變相包裝(黑科技,奧氏體,cnc)和雙標(你發不是首發,我發是真發)的營銷方式,引起了網友的極大反感。小米在登頂中國銷量榜首之後迅速下滑,雷軍十個季度重回第一的豪言也過了將近一半的時間,最終能不能實現我們姑且不談,我想,中國市場需要小米這樣的產品,用平易的價格為用戶帶來最新的科技體驗。

華為:在目前國際環境不利的情況下,我們更多的是需要以平常心來對待華為,不要過分神話華為,但也不要在這個時間段落井下石。我在14年入手Mate7之後被華為圈粉,一路見證了華為的雄起。在14年花粉俱樂部寫的Mate7測評也曾經被人說是軟文水軍,我相信很多花粉都是在不知不覺中被圈粉,如果自來水也算水軍的話,OK,這個水軍我當定了。

相比起小米的雙標,華為更容易被雙標。比如麒麟再出色,總有鍵盤俠噴還不是要用ARM的架構,難道別的處理器不需要嗎?

比如華為手機做得更好了,總有鍵盤俠說還不是用的美國的安卓,被制裁了就傻眼了吧?

華為拿出了鴻蒙OS,又有人說這是PPT,沒有生態,然而搭載鴻蒙OS的智能電視已經發售,國內的主流app大多已經進駐鴻蒙OS。

鍵盤俠總能找到噴點,滿足自己高人一等的感覺,而華為則在不斷改善自己的缺陷的路上一騎絕塵。

我在這些年一直在給身邊的人安利華為以及我認可的眾多安卓旗艦,這裡面最受歡迎的還真就是華為的手機,正常幫身邊的同事朋友代買華為手機一年會買到十幾二十部左右。朋友們開我玩笑說我是華為的託,說華為應該給我送部旗艦手機獎勵獎勵。而我這麼堅定站華為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是華為堅實的品質以及那股強烈的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的民族歸屬感和認同感,而這正是目前中國絕大多數網民缺失已久的東西。

希望我們的科技更加進步,希望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希望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最後還是那句話

和諧交流,共同探討

懟我沒問題,拿出事實依據論證說服我

另外,你懟我我肯定會回懟你

一張圖送給鍵盤俠們!

安卓旗艦用久了會卡?3年的Mate9來正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