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吃掉3億隻兔頭,有望成為下一個爆款美食

近年來,單品特色餐飲大行其道,牛蛙、小龍蝦、酸菜魚等先後成為大熱爆品,從原來的地方小眾食物逐漸演變成了大眾皆愛的美食。

吃兔肉在我國也有悠久的歷史,四川更是有名的“吃兔聖地”,兔子是否有機會成為下一個火爆單品?

一年吃掉3億隻兔頭,有望成為下一個爆款美食

“兔兔那麼可愛,為什麼要吃兔兔?”面對這一直擊靈魂的拷問,四川人會毫不留情地擊穿幻想:當然是因為好吃啊!

四川人愛吃兔子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但其實吃兔並不是他們的專利。兔肉因為營養、易得,很早就被先輩們列入了“好吃名錄”。

據悉,中國人吃兔最早可追述到殷商時代,那時兔子是一種難得的“野味”,如今它已經跟雞鴨魚豬牛一樣,是稀鬆平常的肉食。去年國內非洲豬瘟肆虐,作為替代性肉類產品,兔肉的銷售有明顯的增長。

而近年來,也有不少人盯上了兔肉生意,有人做主題餐館,有人打通產業上下游,將兔肉像鴨脖一樣零售化。但更多人卻認為,吃兔太小眾,很難走出四川成為全國性爆品。

一年吃掉3億隻兔頭,有望成為下一個爆款美食

△ 手撕兔

真的是這樣嗎?觀察君認為大可不必那麼絕對。

別忘了,最開始牛蛙也只是長沙的夜宵攤上的一道口味菜,小龍蝦只是屬於江蘇盱眙的十三香小龍蝦而已。消費者對這些食物都曾經“愛搭不理”,但看現在,牛蛙餐廳、小龍蝦館在全國遍地開花,一度成為消費者“高攀不起”的爆品。誰說兔肉沒有這種可能呢?

1 消費端:吃兔看川渝,兔類餐館超6500家

兔肉有沒有潛力成為爆品,我們先從消費端看起。

兔肉肉質爽滑有嚼勁,而且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被稱為“葷中之素”。目前四川、重慶、廣東、福建等地區是主要的兔肉消費地區,有傳統兔肉消費習慣。近年來,北京、內蒙古等北方城市的兔肉消費也在快速增加。

但就現階段來說,吃兔,還是得看川渝。四川人對吃兔的熱愛一直讓外省人迷惑,但他們毫不畏懼,因為花式吃兔的方法的確是太多了。

一年吃兔近3億隻,唯有川菜能征服兔肉

在川渝地區,吃兔已經形成了一套極具特色的文化,尤其是四川人,是出了名的“吃兔小能手”,豪言“沒有一隻兔子可以活著走出四川”。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兔業分會統計,2016年四川共銷售了近3億隻兔子,佔全國市場近7成之多。外省人一看這數字驚呆了!吃這麼多兔兔,太可怕了吧?

那四川人就不服啦,“四川常住人口8000多萬,3億兔子平均下來一人一年也就吃3.65只兔子,哪裡多了?”所以他們每年還要從外省調運3000萬隻肉兔進川,這才堪堪滿足口腹之慾。

按說,我國養殖產出兔肉的不止四川一省,山東、江蘇、河南也是養兔大省,但怎麼偏偏只有四川人吃兔這麼生猛?

一年吃掉3億隻兔頭,有望成為下一個爆款美食

這跟兔肉的特性有關。兔肉雖然營養價值高,但有一個缺點——“寡淡無油,缺乏風味”。

什麼意思呢?是說兔肉肉質緊,缺少肥肉,清炒嫌肉柴,紅燒缺油水,煲湯又欠鮮美,找到合適的吃法不容易。魯菜和淮揚菜的做法都很難將兔肉做好吃,唯有重油、好用香料的川菜做法,能夠掩蓋住兔肉的寡淡和草腥味,做出香辣適口的兔肉。

正因如此,四川廚子大多是做兔肉的一把好手,不管是炒、燜、烤、涼拌,還是下火鍋、乾鍋,他們可以把兔子從頭到腳到內臟,用不同手法做出來。

一隻小小的兔子到底有多少種吃法?對四川人來說,“兔子身上有多少個部位,就有多少種吃法。”

一年吃掉3億隻兔頭,有望成為下一個爆款美食

△ 四川的吃兔打油詩

而且他們還分派別,自貢人善做冷吃兔、乾鍋兔、薑絲兔丁,瀘州有亦火鍋亦乾鍋的跳水兔,南充的手撕烤兔是一絕,廣漢有纏絲兔,雅安有誘人的麻辣兔腿,成都人則尤愛麻辣鮮香、吮指吸髓的兔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