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冢”裡“見”什麼(六)

“不見冢”裡“見”什麼(六)

“不見冢”考古發現大型享殿遺址

《“不見冢”裡“見”什麼》系列文章的作者白振國組織的研究團隊,三年半的時間,用發散的思維、創新的思路,從外圍望聞問切,從外圍尋找王子朝攜周典奔楚的南陽答案、探尋王子朝奔楚事件對中華文明體系形成的重大影響,推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文章和大膽猜想。

這些研究文章和大膽猜想,有些已得到證明,有些正在被證明,有些已經成為“中華文明探源”提供南陽答案的重要支撐,並得到學部委員等專家學者的認可與肯定!

正因為如此,學部委員宋鎮豪為南陽題“六通四辟,毓文致遠”“南陽·中華文明核心區”……

正因為如此,白振國基於“不見冢”、岩石文、黃山考古、老子文化等的一系列學術思考與研究,讓王碼五筆字型的發明人、“改革先鋒”王永民激情難抑,稱之為“白振國猜想……”

正因為如此,南陽一座“不見冢”,聚焦了學界的目光……

今天“不見冢”的研究,已經進入用事實說話的階段。國家文物局已批准考古發掘,一個個歷史之謎、文化密碼也許在不久就將解密,我們竭力尋找的南陽答案,也許能在“不見冢”給出!

“不見冢”典藏的文化密碼,緣起於“不見冢”的文化現象乃至於中華文明之價值,非畢其功於一役而能參透,也許是一百人、一千人、一萬人,也許是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也研究不透的課題,期望大家共同參與,關心、關注、關愛。

——郭起華

“不見冢”裡“見”什麼(六)

“不見冢”陪葬墓出土陶俑

先講兩個題“外”的小故事。

2014年6月,我邀請鴨河工區皇路店鎮的老鄉、王碼五筆字型的發明人,後被評為“改革先鋒”的王永民教授回家鄉作了一場報告。

會前我反覆囑託他演講中務必從一個從零做起的新區,如何克難攻堅、解放思想、不等不靠、開創南陽“小漁村”的“深圳未來”的角度著力,幫助工區廣大幹群提振精氣神兒。報告中有這樣一些錄像錄音,今天拿出來與大家共享互勉。只見他拿出一支筆,問大家:看見了嗎?這是什麼?大家說,這是一支筆!他說,好!恭喜大家是一群普通人!然後,他把筆豎在桌子上,又問:看見了什麼?有人說:看到了筆的影子!他說:好!恭喜您成了聰明人!接著他又問:還看到了什麼?全場無語,尷尬幾秒鐘後,幾位同志講:這影子來自陽光的折射!教授激動地講:祝賀您成了智慧人!您看見了影子就看見了燈泡,看見了月亮,看見了太陽,格物致知、追根溯源,才能發現發明,才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創造未來,鴨河工區再難再累再苦,定位準了,方向明瞭,思路清了,未來就好了。

2019年6月,在“不見冢”考古工地,我召開了由市文廣旅局主管文博工作的副局長赫玉建,市文研所所長劉新、副所長喬保同、考古隊隊長宋玉輝等人參加的小型座談會。大家對“不見冢”大墓的規模、規制、規範進行了進一步演判。我給大家講:面對表面上的苟同、內心裡的反對,面對專家的質疑、社會上的否定,面對大膽假設與小心求證的衝突,面對文化與旅遊的難融,更面對“說這是王子朝大墓純屬腦子進水”的當頭棒喝,歸根到底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為什麼必須地、必要地、必然地說他就是“王子朝”呢?也就是我們為什麼必須地、必要地、必然地爭論王永民先生手中的“筆”是鋼筆、鉛筆、毛筆,中國造、日本造、法國造,而不去看它的影子和它的影子來源呢?

2000多年前的一座高等級的大墓,2000多年前的一片高等級的大墓群,2000多年來他們靜靜地躺在泗水河畔、龍窩村中的“龍背”“龍心”上。2000多年了,他們從未享受到縣鄉級的保護,2000多年來,他們承受著盜墓賊的瘋狂盜搶、蹂躪和踐踏。不管他們是哪路神仙,我們都義不容辭地需要發現、研究、保護。基於此,我提出一個計分考古政績辦法:

通過依法考古發掘——

如果實證這是王子朝大墓,那麼司馬遷《史記》記載的王子朝奔楚也就證實了;那麼,周典找到的可能就找到了;那麼,中華文明到底是多少年就找到答案了,能計多少分?

如果發掘後是另外一個重大發現,雖然不是王子朝,但實證了一個另外的能享受如此規制墓葬的人和人群,能計多少分?

如果發掘後,這座大墓不幸列入“十墓九空”的空墓,但能順利推進快速通道建設和其他重大項目建設,能計多少分?

如果果如,果如如果,無論怎麼計分,我們都在恪盡職責,忠誠擔當。眾皆頗以為然。

2017年6月推出《“不見冢”裡“見”什麼》系列之後,三年多來,該文引發的關注始料未及,上至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下至自媒體;上至學部委員,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國家級考古團體,下至民間研究團體,都在持續給力,對“不見冢”裡“見”了什麼,抖落了滿盤的大珠小珠,金聲玉振,餘音繞樑。

2020年2月,國家文物局批准對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龍窩村夏莊古墓進行發掘。省市聯合考古隊已展開工作並取得累累碩果。現匆匆寫就《“不見冢”裡“見”什麼(六)》,既想豐富一下襯紅花的綠葉,更想再拋出去一些引玉的磚塊;同時我也想就此告一段落,完全交由真正的專家們去考古吧。

專家會的共識

剛剛過去的9月13日,湘鄂豫宛楚文化研究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舉辦了南陽夏莊墓地考古發掘專家諮詢會。紀要如下:一是夏莊墓地是戰國時期一處高等級貴族墓地。墓地保存完好,佈局規整,規模宏大,特徵鮮明,是一項重大考古發現;二是應抓緊完善考古工作計劃,推進考古發掘工作,加強考古發掘過程中文物保護工作,開展多學科研究;三是為保證考古發掘質量和文物安全,應儘快建設文物保護大棚等設施;四是鑑於夏莊墓地價值巨大,應儘快編制文物保護規劃和展示利用規劃,建設考古遺址公園,推進文旅融合;五是優化S234線及其周邊項目建設方案。

去年5月25日至26日,中華文明探源與南陽曆史地位考察研討會在南陽成功舉辦。研討成果如下:一是南陽黃山遺址是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較大型遺址;二是“不見冢”古墓群是王子朝奔楚貴族集團主要成員的陵園墓葬區;三是南陽岩石文大量存在,蘊含著中華文明形成時期的重要信息;四是南陽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核心區。研討會專家同時考察了黃山遺址和大量的岩石文,基於此,會議紀要明確“南陽是中華文明探源的核心區”。

同路未必同志,殊途可以同歸。大家應該注意到,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都是“家”,但職責所限,在許多問題上觀點、理念、方法有所不同,因此表述上有一定區別。但兩份高規格的、學術性的、結論性的紀要,我們把它們綜合起來,探索王子朝奔楚文化的信心應更加堅定。

陪葬墓的“苦”訴

去年2月至4月,市文研所在“不見冢”大墓北側80米處以外,一口氣探出35座陪葬墓,其中有6座車馬坑,後經審批,發掘了29座非車馬坑大墓。對此,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分別於去年8月28日、9月4日作了報道。今年5月至7月,市文研所又在“不見冢”大墓的南側80米處接連發現56座大墓。目前,已發掘2座。

從目前陪葬墓發掘現狀來看,雖然已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出土,諸如銅器、陶器、玉石器等300餘件。但我所著眼觀察的是他們的與眾不同甚至迥異個性。這裡,專業的解讀等待讀者查閱考古報告,我只從簡單的、淺層的、直覺的幾個方面拋出幾個小題:

首先,他們的規格極高端,所有的陪葬墓都是“甲”字形,足見大墓主人的身份十分罕見;其次,他們的陪葬品極寒磣。除了按照周禮應享受的“面子”之外,“裡子”是寒磣的;第三,他們的特徵是單一的。每個墓主人都是男性,都配有少量鋒利的寶劍,其中已有3位墓主人可證明是戰爭致死的“戰士”;第四,他們兆域規範,排列有序;第五,他們的葬制既有周禮的表現,又有楚墓的特徵。種種跡象表明,這不是家族墓群,這不是正常狀態下建制的墓群,他們有流亡政府種種特徵,尤其是墓中出土的兩個陶俑,許多專家看後甚表詫異,但從陶俑的服飾看、姿勢看、表情看,他們是貴族,他們在奉著什麼,禮著什麼,他們欲哭無淚,欲罷不能。他們在苦訴,哭訴!

“不見冢”裡“見”什麼(六)“不見冢”裡“見”什麼(六)

學部委員宋鎮豪“六通四辟毓文致遠”“南陽原史文明之光”

《冢賦》“冢”的契合

疫情期間我給張衡博物館館長黃迎光佈置了一道作業題,讓他趁防控疫情的閒暇時間認真研究一下,張衡既然在《南都賦》裡隱晦地寫了王子朝奔楚事件(見《南都賦》“及其去危乘安,視人用遷。周召之儔,據鼎足焉,以庀王職。縉紳之倫,經綸訓典,賦納以言。是以朝無闕政,風烈昭宣也”),那麼,他寫的《冢賦》《骷髏賦》會不會暗藏玄機呢!

果然,黃迎光很快為我提供了一篇《與“不見冢”》的研究文章。我曾是黃迎光的中學老師,現在經他同意,本老師抄一抄學生的作業,將他研究的主要觀點變成我的語言簡要表述出來,供大家參考。並希望迎光和各位讀者繼續深入比較,認真研究下去。

張衡作為一箇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並著有《南都賦》《二京賦》《歸田賦》《冢賦》《應問》等名作。他的好友崔瑗讚譽“體性溫良,聲氣芬芳,與世無傷,可謂淑人君子矣”。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這樣一個人,他為什麼要寫一篇《冢賦》呢?他為什麼要為自己建造一座違制而又僭越的“歸宿”呢?他為什麼要年紀輕輕時為自己考慮後事呢?黃迎光用事實做了考證,他得出的結論是,張衡的《冢賦》實際是對“不見冢”的論述。

呵呵,盼望著誰再來研究研究《骷髏賦》。

“不見冢”裡“見”什麼(六)“不見冢”裡“見”什麼(六)
“不見冢”裡“見”什麼(六)“不見冢”裡“見”什麼(六)

“不見冢”陪葬墓出土文物

皇城墁的“演藝”

喜歡在故紙堆裡尋尋覓覓的袁祖雨先生是這次王子朝奉周典奔楚文化研究的大功臣。首先向我提供“‘不見冢’大墓規格極高”的材料是他和孫寶瑞先生研究的;首先提出張衡《南都賦》應有新解的還是他。果然,近期他在《左傳》和《公羊傳》裡找到了一個一致的記載:魯昭公二十五年即公元前517年,楚國派蓬射建設了州屈城和丘皇城以迎接王子朝次年的“奔楚”。

說走咱就走。9月4日,星期五下午,我和袁祖雨,又約上喜歡文化的景文敏、王掌印,一路直奔南召縣馬市坪鄉。在縣文廣旅局局長趙鴻遠等人的引導下,我們穿越了11公里新建設的天池蓄水發電項目的隧道,來到轉角石村。

在這座“天池”的底部,有一條“龍頭溝”,在這條溝底有一塊20多畝的高地,圍牆和大門依然堅固,標牌顯示已過千歲的銀杏樹頂天立地。趙局長們介紹,這個地方當地百姓叫皇城,她位於宛洛古道旁,馬市坪鄉因以前這裡是個“馬市”而得名。其周邊有東花園、西花園,有交通要道“過風口”遺存。

雖披荊斬棘、蚊蟲叮咬而意猶未盡,但無奈夜幕降臨且大項目建設轟轟烈烈,於是我們趕回縣城。9月5日,早飯後我們又直奔南召縣小店鄉的皇城村。我們在這裡考察了一天,跋山涉水,腰痠腿疼竟不知疲倦。82歲的王大伯領著我們找他小時候記憶的皇城墁,給我們講他了解的王莽攆劉秀的故事。參加過越戰並光榮負過傷的老張帶領我們去了南冷風崖和北冷風崖。北冷風崖處於魯山和南召交界處,崖頂上矗著一棵青岡樹,青岡樹上掛著一個2002年的牌子,魯山縣政府公示該樹樹齡999年。老張豪邁地講,憑我對越自衛反擊戰時的身體,放在張飛的時代,我手持長矛,站在這冷風崖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那也不是吹牛!

高高的青岡樹,樹幹在魯山,樹冠和樹根卻讓魯山、南召兩縣深深地融合在一起,共同見證著歷史的風起雲湧,月缺月圓。

下午我們又去了演藝山。誰在這裡演藝?演什麼藝?又是劉秀,又是紅巾軍,又是李自成……

歸途中,看到東花園、西花園的路牌,想想馬市坪的考察,作一詞以抒胸臆,供讀者與史載文字一併品品,然後研究研究,定有老樹發新芽,品酌普洱茶的感覺。

卜算子·皇城墁

天上飛驚鴻,古道丘皇城。且奉周典急急奔,文脈得傳承。

東西花園近,無怨訾人省。正是大道皆無常,墁裡石牆冷。

“楚子使薳射城州屈,復茄人焉。城丘皇,遷訾人焉。使熊相衣某郭巢,季然郭卷。”

想當年,楚平王為王子朝奔楚佈下了一個大局,之後發生的故事,真可謂風雲詭譎。

“不見冢”裡“見”什麼(六)

“不見冢”陪葬墓考古發掘現場

“不見冢”裡“見”什麼(六)

宋鎮豪、劉朝瑞、劉慶芳、宋蕙為“王子朝奔楚望”揭碑

《詩經》“詩”的新解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是一部集中反映西周至春秋時期的百科全書,愛情與生活,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婚姻與風俗,祭祀與宴飲,甚至動物、植物、天象、地貌均有涉及,活生生一面古代社會生活的鏡子。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詩句讓古往今來多少人蕩氣迴腸、銘刻於心。

然而,對這部書中許多詩的解讀似乎伴隨著她的流芳百世而爭論不休。本文無意也不可能對《詩經》做什麼深刻研究,但看一看陰玉生先生給我發的微信中,問一下,我們是不是可以用第三隻眼睛讀《詩經》?

陰玉生先生是我在鴨河工作時結識的好兄弟,他不但熱心於招商引資介紹項目,而且對歷史文化熟稔於心。在鴨河期間,他陪著我到“不見冢”現場估計有五次之多。今年的2月5日凌晨,陰先生給我發個微信。見到微信,我即披衣起床,找本《詩經》,找到《鵲巢》,深以陰先生之新解為然,現將他的新解照抄如下,借讀者賞析。更重要的是,大家不妨戴上“王子朝奉周典奔楚”這副有色眼鏡再去讀《詩經》,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的、更顛覆舊解的感覺?

“不見冢”裡“見”什麼(六)

銅壺

“不見冢”裡“見”什麼(六)

銅鼎

“不見冢”裡“見”什麼(六)

陶鼎

國風·召南

【鵲巢】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喜鵲早在樹上築有巢,布穀飛來把巢佔住了;王子要歸來,百輛戰車防禦著王子看著巢。

喜鵲在樹上築著的巢,布穀飛來喜鵲放逐了,王子要歸來,有百輛戰車包圍王子這個巢。

喜鵲在樹上的那巢呀,布穀飛來巢被霸住了;王子要歸來,王子有百輛戰車已成別人巢。

王子朝是周景王庶長子,公元前516年因王位之爭失敗後攜帶周朝典籍、禮器,在召、毛、伊、南宮四大家族追隨下投奔楚國,詩經裡《召南》之系列詩,應為他們所作,子之於歸應為王子朝及遺眾應歸故都,此詩應指王子丐(嫡次子,被立為周敬王)鳩佔鵲巢。同年秋冬之際,晉頃公出兵支持王子丐復位,應出動數百輛戰車,王子朝數百輛車遂攜周室典籍投奔楚國。雙方各有數百輛戰車備之,攻之和成之,御之,即防備,將之,即進擊,成之即完備或成功,即鳩佔鵲巢成之。《詩經》裡有很多首詩有了新解釋,《詩經》裡很多詩應為王子朝及其遺眾所作。

“不見冢”裡“見”什麼(六)

學部委員宋鎮豪等史學界考古學界專家學者考察“不見冢”

二郎神的辨認

我在西峽工作時,有一個鄉叫二郎坪,緊鄰楚長城;我在方城工作時,有一個鄉叫二郎廟,緊鄰楚長城。三年前,我和景文敏、白水子等人一同到南召縣四棵樹鄉去了二郎船。兩年來我和張銀河先生等已兩次去魯山縣二郎廟鄉(現改為堯山鎮),去尋找墨子故里和傳說中的“東周藏書樓”。

小時候聽外婆和母親講的故事中,記憶很清的有二郎擔山的故事。

打開地圖,全國叫“二郎×”的地方甚多,這不奇怪。但細細研究,南陽盆地及其周邊叫“二郎×”的地方尤其多,特別是南陽盆地北部周邊地區。

所幸的是,在張銀河先生的引見下,我前往平頂山拜會了文化學者趙光耀先生,他給我提供了一本《中國民間故事傳說——河南·魯山卷》。該書裡有許多如《墨子著經與著經閣》等,為我們尋找“南陽楚漢聖人為什麼多”的答案提供了支持。張銀河老師最近轉給我一篇平頂山再生資源開發公司劉豔霞的文章,叫《堯山二郎廟起源新探》,落款時間是2016年9月3日定稿。

該文章我反覆研讀過五次以上。雖至今未曾與作者取得聯繫,但文章中的“二郎神”即“王子朝”的推斷,我認為極有可能。文章指出二郎廟為墨子故里,已成定論。墨子以非攻、兼愛、尚同、非命等民本思想成為一代大家,他的思想來源於何處?墨子思想產生在深山的二郎廟裡,卻找不出他師承何人?當時的二郎廟便具備了使墨子成為科學家的基本條件:一是教材具備,周之文獻典籍,涉及面浩瀚如海;二是老師優秀,有當時的老子及其眾多的弟子,與王室中資深的科學家們;三是實踐基地優越,王子朝攜帶百工之人,他們都是周王朝中頂級智囊兼科學家,他們即是墨子最好的師傅。如今,此地還有“鐵匠爐”(鐵匠)、“板房”(木匠)、“上碟盤”“下碟盤”(石匠)、“染坑”(化工)這些地名;四是時代影響,這個時期正是春秋與戰國曆史交匯期,是“激烈變革時代”。隨著王子朝入楚後教育的興起,啟迪了戰國時期民主與法制的開端,從而孕育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春天;五是適者生存,自從王子朝一行人進入荒無人跡的伏牛山腹地,就面臨大自然的挑戰,不僅有各種未曾相識的動物、植物來襲,而且伏牛山的天、澤、火、雷、風、水、山、地等八種自然現象侵襲,如何認識自然,瞭解自然,利用自然,適應自然,是他們於此處長期生存下去的根本問題。種種論斷不謀而合,加之魯山與南陽的鄰里關係和交通關係,算算中原自王子朝奔楚後走出的各路精英,孫子、范蠡、墨子、列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張釋之、鄧禹、張衡、魯班……誰沒有中華(原)文明的滋養和教化,誰能成為聖賢也名垂千秋呢?王子朝奉周典奔楚給出了答案。

“不見冢”裡“見”什麼(六)

玉環

“不見冢”裡“見”什麼(六)

銅劍

“不見冢”裡“見”什麼(六)

銅簇

朱炳泉的風範

朱炳泉先生是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理事、全國同位素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8年10月中旬,已78歲高齡且剛剛做過手術的朱先生與老伴一起在金正耀先生的陪同下來到了鴨河工區,來到了我的辦公室,來到了古礦洞,來到了岩石文圖案前。

回去後,朱炳泉先生便於2018年10月26日在科學網上發表了他的博文《南陽鴨河口的情緣——從遠古文明到現代文明》。

現在我把這篇博文的前半部分一字不改地、一字不落地抄錄於此,以饗讀者。

南陽鴨河口的情緣

——從遠古文明到現代文明

因參與科技考古有幸來到南陽盆地鴨河——白河流域考察。鴨河口水庫周邊植被茂盛,水質優良,風景秀麗,是國內外聞名的月季花之鄉和艾灸條供應地。南陽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自春秋到三國,出了不少對中國政治、科學、醫學、文化、商務有深遠影響的聖人名士,如百里奚、范蠡、張衡、張仲景、張騫、諸葛亮等。南陽周邊密集出土了大量從新石器時代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夏商周,春秋戰國至漢唐宋的文物。方城、鴨河地區大量巖畫的發現反映了新石器到夏代人類活動和自然崇拜的記錄,許多符號可能代表了最原始的文字和數字。

鴨河工區黨工委白振國書記和他的黨政團隊除日常公務外,還十分熱心於發掘與保護本地區的中華文化資源。對“東周景帝之子王子朝政治避難,攜帶大量文物、典籍來南陽定居,並墓葬於此”這段歷史,白書記有許多的考證和獨到見解。王子朝和跟隨他的雅士是否在此地完成了《山海經》的編著?我也頗感興趣。《易經》和《山海經》都是用極座標來記錄事物的位置。《易經》的極點是以自己為中心,而《山海經》則有統一的極點來記錄山川河流、動植物和礦產資源的分佈位置。這個極點究竟在哪裡?我也曾作過探討。現在看來似有放在南陽的可能。

白書記還在工區的一個遺址發現了幾塊鉛錠。鉛錠經中國科大科技考古實驗室金正耀教授的同位素組成測定,竟然與商代青銅器的高放射成因鉛十分一致。二十多年來我和金教授一直在尋找能與商代青銅器高放射成因鉛同位素指紋能完全匹配的冶煉鉛塊和鉛礦床礦石。南陽盆地周邊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品質獨特的南陽玉在古今中外享有盛名,產於盆地南緣。唐河——桐柏一帶有南陽油田和多金屬礦集區。東緣舞陽地區有豐富的鐵礦資源。北部秦嶺東麓,伏牛山、平頂山交界地帶有較多的煤炭資源和各類金屬礦床。金教授的團隊在南陽盆地北部的山區發現了一個具中型礦床規模的古鉛礦。這個礦產在寒武系灰巖地層中,為熱水沉積礦(MVT)。這個礦方鉛礦礦石的鉛同位素組成也與商代青銅器發現的鉛錠十分匹配。三者同位素“親子檢定”99%的一致性,可以使那些認為商代青銅器和人文來自古埃及的……

請大家認真讀讀這篇博文。朱炳泉教授毫不保留地表達“山海經記錄山川河流、動植物和礦產資源分佈位置的極點似有放在南陽的可能”的觀點。至關重要的是,他在該文中披露了這樣一個事實:在“不見冢”遺址發現的幾塊鉛錠經中國科大科技考古實驗室同位素測定,與商代青銅器高放射性成因鉛十分一致;由此,南陽學者與金教授團隊共同找到了古鉛礦;由此,南陽不見冢鉛塊、南陽古鉛礦、商代青銅器“三者同位素‘親子鑑定’99%的一致”。這當是又一重大發現,之後將有重大發布和成果。

我要講的是,朱炳泉老師的一天考察、一篇博文展示了一個真正專家、真正學者的胸襟、格局、情懷、道義和擔當,他的風範值得敬仰。

作者 白振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