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鄉,無法安放的靈魂

早上剛起床時二哥告訴我因受冠狀病毒肺炎的影響從今日起武漢封城,出不來也進不去了,我忐忑不安的暗自擔心著自己年後的年度會議籌備,想著稍有不慎都有失業的危機。打開12306和攜程網,高鐵票和機票己經停止預售了,我才無奈的放下手機,在隱隱的不安當中安慰自己即回之,則安之,靜下心來好好享受休假吧!

作為子女的角度,我不是一個很稱職的女兒,一年才回老家看望父母一次。父母己經年邁,因長期生活在小山村,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更多的停留在他們自己的年代,所以回家後真正靜下心和父母促膝長談的機會和時間真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是手中的手機和永遠聊不完的微信及自以為很重要的社交。或許直至啟程返程時,看到不捨又年邁的父母送了又送時,內心深處又會泛起絲絲的悔意:

難得回家一次,為什麼不多陪陪父母?

難得和父母坐在一起,為什麼不能放下手機和父母聊聊天,頭條、微信、微博、朋友圈真的比父母更重要?

為什麼不靜下心來和父母聊聊他們的近況,他們的想法?他們的健康狀況?

為什麼不和父母聊聊感情、生活和工作上的看法和想法?

........

假期是有限的,悔意卻是無限的,面對不得不離開的返程,新一輪的遺憾和無奈又會深深的絡印在心上,週而復始,直至某個深夜折磨得輾轉反側時才會真正意識到父母和故鄉不會永遠在原地等你!

故鄉在衰退,父母在老去!


回不去的故鄉,無法安放的靈魂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時,故鄉己經失去往日的神韻及味道!

曾幾何時,門前承載兒時太多記憶的池塘己經乾涸,明明愰惚還記得大清早剛從池塘網魚回來,傍晚放牛回來剛讓牛兒在池塘裡喝著水,撒歡似的洗著澡;

曾幾何時,塘邊上那幾顆和我一般大的槐樹不知什麼時候被砍了,明明我好像剛剛網好蜘蛛網,準備去粘知了和蜻蜓的;

曾幾何時,我最喜歡去老爹家蹭飯吃的,剛走到老爹門口發現之前偌大的庭院現己荒蕪,雜草眾生,失去往日的歡笑和熱鬧;

曾幾何時,我最喜歡端著一碗飯去村口那個大石板上邊吃飯,邊和小夥伴們比較著誰家的飯更香,誰家的菜更豐盛的,大石板卻不知道什麼時候不見了,以至於我每次路過都會下意識的到處瞄幾眼,潛意識希望它永遠在哪裡,如同我兒時的記憶;

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兒時天天玩在一起以為這輩子都不會分開的發小,因生活環境的不同再見面卻是天壤之別,除了訕笑,尷尬的、弱弱的問下“什麼時候回來的啊?”再無別的好交流,無數次擦肩而過,卻不知道如何挑起話題時那種內心深深的無奈和渴盼;


回不去的故鄉,無法安放的靈魂

坍塌頹廢的房屋


還有兒時以為血濃於水的表姐、堂姐堂弟們,因為教育、工作、婚姻背景的不同,生活、追求及理念也漸行漸遠.......

故鄉在,你還有根兒,還能幸福的找到自己的來處;

父母在,你還有來處,還能在不惑之年回到家習慣的喊著“爸,我媽呢?”

可故鄉、父母卻永遠不會在原地等你!

故鄉在衰退,父母在老去,人生終究是一場不斷做減法的旅程,擁有時,盡全力去珍惜、去呵護; 失去時,要坦然,不悲慼,不抱怨!

願您有回得去的故鄉 ,有父母等您回家吃飯,讓靈魂得以安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