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機一哥”邁瑞李西廷:我們不漲價 | 疫線企業家

“呼吸機一哥”邁瑞李西廷:我們不漲價 | 疫線企業家

疫情全球肆虐,有著“呼吸機一哥”之稱的醫療器械企業——邁瑞醫療迅速成為焦點。在深圳南山區科技園的邁瑞醫療大廈裡,訪客如織,前腳送走客人的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見縫插針接受了南方日報、南方+記者的專訪。

“國外的需求非常大,我們訂單接不過來,生產多少他們要多少。”李西廷說道,在過去的1個多月中,公司收到來自100多個國家如雪片一般的訂單,儘管呼吸機、監護儀等設備產能已擴大至6倍,仍供不應求。

儘管市場已出現“天價”呼吸機,但李西廷堅定表態,“我們絕不漲價”,不僅對內不漲,對外也一視同仁。“這是一家醫療企業在人類面臨疫情危機時,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製造業企業應少幾分投機之心,多幾分工匠精神。”

“呼吸機一哥”邁瑞李西廷:我們不漲價 | 疫線企業家

儘管疫情是場危機,但李西廷也從中看見了正面的影響,如醫患關係得到改善、基礎醫療加強、醫療器械進口替代加速等,對國產醫療器械企業也提供了廣闊空間。

“呼吸機一哥”邁瑞李西廷:我們不漲價 | 疫線企業家

國外訂單供不應求

呼吸機價格遭瘋狂炒作,邁瑞不漲價

南方日報:有人把邁瑞醫療稱為“呼吸機一哥”。大家都很好奇,你們的訂單有多火?

李西廷:國外需求非常大,我們訂單接不過來,做不過來,沒有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現在生產多少要多少。因為現在各個國家(疫情)都非常厲害,特別是歐洲。自3月初開始,已經收到包括美國、歐洲各國在內來自超過100個國家的抗疫設備需求。意大利3月初向邁瑞緊急採購近萬臺監護儀和呼吸機,我們中標後15天就完成了首批5000多臺設備的交付和醫院裝機;隨後邁瑞還中標了英國政府集中採購的8000多臺監護設備;還有巴西里約熱內盧集中採購包含呼吸機、監護儀、超聲在內的約3000多臺設備等。

除了邁瑞自己銷售渠道的訂單,還有不少國家比如西班牙、俄羅斯等致電我們的商務部、外交部等請求幫助採購。

“呼吸機一哥”邁瑞李西廷:我們不漲價 | 疫線企業家

南方日報:產能擴大了多少?

李西廷:目前,我們的監護儀、呼吸機等設備產能擴大了6倍,像監護儀以前一年才產20萬臺,現在一個月都9萬—10萬臺了;邁瑞主要生產用於ICU(重症加強護理病房)的有創呼吸機,技術要比無創的更高端,但實際上呼吸機並不是我們的主要產品,只是邁瑞產品線中很小的一個種類,佔總份額僅僅6%—7%,只是在這次疫情中被放大,讓外界以為邁瑞是個專門生產呼吸機的企業。但實際上,我們是國內醫療器械公司的龍頭企業,產品線豐富多元,市場佔有率平均達10%。

“呼吸機一哥”邁瑞李西廷:我們不漲價 | 疫線企業家

南方日報:市場上呼吸機緊俏,價格瘋狂上漲,邁瑞為何一季度利潤只有25%—35%的增長?

李西廷:第一,我們絕對不漲價,雖然我的呼吸機價格哪怕漲一倍市場都能接受,但是我不能漲。除非個別國家因為一線售後服務人員裝機、培訓費用比較高而出現價格有所上漲,原則上都是不漲價的。

第二,我們產品線中,比如佔了較大比例的體外診斷設備的需求受到抑制,只有呼吸機、監護儀等生命信息與支持類的設備需求量大,要把缺失補上還要再拉動利潤,對於基數為百億量級的邁瑞來說也是難得的。

國內抗疫一線

緊急復工“戰疫”,全國累計交付8萬臺設備

南方日報:抗擊疫情,邁瑞醫療做了什麼?

李西廷:疫情剛暴發時,大年初二我們就緊急復工了,集中資源向生產疫區急需產品傾斜。

邁瑞團隊的一線人員迅速趕往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同濟、協和等各定點救治醫療機構,冒著感染的風險在沒有隔離的情況下在醫院裝機、維護。因為有創手術對呼吸機的運行維護要求很高,一旦割開上呼吸機,設備不能停,我們的用服人員、工程師都在現場待命。

“呼吸機一哥”邁瑞李西廷:我們不漲價 | 疫線企業家

緊接著武漢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由邁瑞提供配套設備,我們在春節期間緊急調回生產製造、物流、技術支持等部門近2000人提前復工,順利完成了超3000臺醫療設備的安裝和調試,與醫院是同步交付的。

截至3月底,邁瑞累計向湖北定點救治醫療機構捐贈總額3300萬餘元的醫療設備,全國範圍累計交付設備超過8萬臺。

南方日報:整個過程順利嗎?

李西廷:短期內需求暴漲,交付壓力非常大。春節期間缺人,人動員起來了,又面臨“缺料”的考驗。因為醫療產品原材料有“多品種,小批量”的特點,邁瑞有853家供應商分佈在全國,他們提前復工也面臨重重困難。

於是我們主動與有關部門溝通困難之後,由工信部牽頭,協調全國各地政府部門將邁瑞的供應商列入國務院復工名單,到2月20日,794家供應商順利復工,其中一級供應商100%復工。

“呼吸機一哥”邁瑞李西廷:我們不漲價 | 疫線企業家

在運輸環節,車輛無法上高速、無法進入武漢市、無法跨省等各種問題每天冒出來,個別地區和城市成為物流孤島,最後工信部、交通部等在聯防聯動的協調機制下,給予邁瑞發放特別通行證,還啟用了順豐和中國郵政兩家公司的專車專運,優先保證邁瑞物資運往疫情防控需要的地區。

南方日報:作為深度參與到此次戰疫中的企業家,你有怎樣的體會?

李西廷:我們國家舉全國之力,上下齊心走活了“抗疫”這盤棋。作為生產呼吸醫療設備的企業,我們只是做了自己應做的事情。在祖國和人民需要時,鍾南山院士80多歲高齡也奔赴一線,我們邁瑞作為一家年輕的醫療企業,也必須站出來。

後疫情時代

充分吸取教訓,醫療器械行業加速技術創新

南方日報:作為醫療行業的企業家,你認為疫情給醫療行業帶來什麼影響?

李西廷:綜合來看,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是醫患關係得到根本性改善。醫護人員勇敢逆行,贏得了患者和老百姓的尊重與敬意。抗疫或許會成為改善醫患關係的一個新開端,我們希望它並不是“疫情限定”,而是成為一種社會常態。

“呼吸機一哥”邁瑞李西廷:我們不漲價 | 疫線企業家

二是醫療器械行業進口替代將會加速。我相信,這次疫情會對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包括邁瑞在內的民族醫療器械企業紛紛第一時間響應,不惜代價全力保障疫情急需的醫療設備供應,深化了國產品牌形象。未來,將促進高品質、高性能的國產設備進入各大醫院,促進進口替代再加速。目前,國產醫療器械進口替代主要體現在中低端領域。總體來說,在細分領域、在高端醫療器械市場還是以進口品牌為主,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是基礎醫療建設將會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資源利用率不足等會得到提升,這將對醫療器械行業帶來積極的變化。

南方日報:在你看來,這次抗擊疫情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發?

李西廷:未來人類和病毒的搏鬥是少不了的,沒有辦法逃脫,只有迎難而上,佔據主動權,才是我們要做的事。

我認為,疫情會提醒國家對呼吸機等醫療物資進行適當的戰略儲備。但儲備的方式要認真考慮,不能讓政府買了放倉庫,這會造成醫療物資的浪費,可以流動性儲備在廠家,既能出售,又能在需要的時候拿得出手。

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最基礎的、牽涉生命安全的醫療零部件的國產化,補齊短板,注重高質量發展。

就邁瑞自身所在的醫療器械產業而言,我們則需要在智能化、數字化,提升儀器的先進性能和使用效率等技術創新方面多動腦筋。因為在人類和病毒的戰鬥中,只有讓數據更快更精準,專家才能制定更快更好的決策。

【策劃】王溪勇 羅彥軍

【統籌】鄭佳欣 彭琳

【記者】張豔 實習生 鄒越

【攝影/視頻】朱洪波

【編導/剪輯】 李赫 萬穩龍

【作者】 張豔;朱洪波;李赫;萬穩龍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