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夜話‖法院不“神祕”,《民法典》也有“煙火氣”

和平夜話‖法院不“神秘”,《民法典》也有“煙火氣”

“有去過法院的同志嗎?”和平法院告申庭李霞法官向蒙古路社區的居民問道。“法院裡現在嘛樣?我十幾年前去過。”“沒有,但是我知道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蒙古路社區居民熱情地回應道。

和平夜話‖法院不“神秘”,《民法典》也有“煙火氣”

在群眾心裡法院好像有些“高、大、上”,離自己有點遠。為了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和平法院告申庭的法官們在此次蒙古路社區開展“和平夜話·聊法說事兒”活動中,專門用情景模擬類視頻“我們一站式啦”,帶著在座的居民從當事人視角感受了立案及訴訟服務大廳的智能化設備使用,瞭解立案流程及自助繳費、自助查卷等一站式訴訟服務建設,法官還“手把手”教居民使用訴訟風險評估手機微信小程序。

和平夜話‖法院不“神秘”,《民法典》也有“煙火氣”

不僅為居民揭開了法院的“神秘面紗”,法官們還精心準備了“普法禮包”。在應邀參加和平區人大常委會機關黨支部“和平夜話”實踐活動中,告申庭黨支部為慶有西里社區居民們送去了普法禮包。此次普法禮包主要圍繞新頒佈《民法典》的重點亮點內容。《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何將晦澀難懂的法條講述得讓居民聽得懂、用得上?李霞法官將《民法典》的法條串成了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用“熱乎乎”的群眾語言講解了胎兒利益、高空拋墜物責任、緊急救助的責任豁免等亮點內容,活動中不乏年歲已高的居民一邊發問,一邊認真地記起了筆記,學習《民法典》的氛圍濃厚。


和平夜話‖法院不“神秘”,《民法典》也有“煙火氣”

和平夜話‖法院不“神秘”,《民法典》也有“煙火氣”


談過去、話今朝,拉家常、聊法律,讚歎於智慧法院建設和現代化訴訟服務功能,沉浸在充滿人文氣息的《民法典》學習氛圍之中,社區居民在“和平夜話”活動裡感受到法官們的親切與“接地氣兒”,感受到他們想要為居民帶去些什麼、解答些什麼的真誠,一位居民說道:“和法官們這麼一聊,頭一次覺得法院沒那麼神秘了,瞭解些法律知識還真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