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賣什麼?淺談便利店商品管理(上篇)

提到便利店,就不得不提7-11,作為便利店乃至零售業的標杆,7-11不僅僅給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更是影響了一大批的行業從業者;提到7-11,就不得不提商品管理特別是單品管理,從最初的靠店員一筆一筆清點、記錄,到現在的深入到每一位7-11員工心中,可以說,7-11的強勢體現在了每一件商品上。

那麼,作為便利店從業者、零售從業者們在商品管理層面有哪些工作要做,哪些問題需要思考呢?

便利店賣什麼?淺談便利店商品管理(上篇)

一、雙重視角

每一位便利店經營者都兼具從業者及消費者雙重身份,也有經營思維定勢及習慣,從業時間越長,越要多站到消費者角度來看商品。

任何人離開工作,都是一名普通消費者,迴歸到平常生活,就不難理解顧客的心理和需求,打破思維定勢,忘掉自己是個“專業人士”,就會看到更多需求,看到更多商品。

二、定位

商品的組合、選擇一定是遵從整個便利店的定位,要和整個店整個體系的定位匹配,如果想著一家店的商品照顧到全部客層、全部客群,很有可能哪個客層也服務不好。

定位不是說說就可以的,也不是一層不變的,我們前期準備工作做的越細緻,定位可能越準確,另外對於創業者、新入者而言,越是資金有限,越要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如調研、規劃。

社區便利店、商業區便利店是定位嗎?是,專注年輕人的便利店是定位嗎?也是,但這個定位太寬了,從商品角度,只能說是為我們的商品選擇做了一個最粗的篩選。

三、消費者研究

做零售的樂趣之一就是消費者研究。

我接觸過不同的行業精英,有的喜歡研究商品,有的喜歡研究對手,而消費者的研究,幾乎是每個人每家企業都在做的。

我們所有的核心店是消費者,出發點是消費者,終端點同樣是消費者。

想要做好便利店的商品管理,研究消費者喜歡特別是消費者心理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

消費者具有哪些特性呢?

1、消費者都有特定的喜好及購物習慣,消費者特質越接近,這些喜好及習慣越接近;

2、每一位消費者都不是理性經濟人;

3、對於便利店經營者、零售從業者而言,從眾心理是一把雙刃劍。

四、佈局

不論我們處於何種發展階段,是隻有一家店還是已經超過百家店,是新進入者還是已經從業多年,都應該做好商品的佈局工作。

一是要做好整個商品架構的佈局,然後依據整個架構佈局填充品類、品項,做好相應的管理;二是要做好至少中期的商品佈局,不能用停滯的觀點來管理、佈局商品。

五、利用但不迷信各種工具

現在幾乎所有的便利店都在用系統,用各種軟件,在商品管理層面,更要利用好各種工具,但要注意的是,既然是工具,單純的靠工具是管理不好商品的。

便利的工具可以幫我們提供想要的信息,提升我們的效率,但想僅僅靠工具就做好商品的管理,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何利用好各種工具提供的信息來做好商品管理工作?

第一、 善於蒐集各種信息:利用工具,蒐集各種商品信息,保留合理、有效信息,完善數據信息,是這項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信息不正確,後續動作全是無用功;

第二、 真正會分析各種信息:信息正確的前提下,分析相關數據信息,找到信息背後的本質、原因,為下一步做好準備工作;

第三、 合理利用各種信息:所有的信息、數據,不能運用的工作中的話,都是一堆毫無意義的文字、數字,有效的和工作結合,才是硬道理。

便利店賣什麼?淺談便利店商品管理(上篇)

六、強大的學習改良能力

這是我在接觸或經歷了一些優秀的零售企業後,關於如何做好商品管理給不少人的建議。

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是7-11,也不是所有企業一開始就可以具備完善的體系、流程、系統,如何在很多前置條件不具備的前提下做好商品管理乃至做個整個項目?我的建議就是:學習、模仿、甚至抄襲都可以,然後改良成適合自身發展的東西。

並不是所有的創新都是從無到有,已經被證明過有效的東西,我們可以拿過來改良後繼續使用。

當然,我們還是鼓勵創新,但我們更鼓勵保持永遠學習的心態、開放的心態。

以上的六點,可以看做我們在做商品管理時的前置條件,或者說屬於普遍適用的條例,那麼,作為便利店本身,在商品管理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呢?

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繼續闡述。

(本文由作者原創,授權聯商網相關媒體發佈,同時發佈於今日頭條“零售劉同學”,轉載請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