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来源:广东检察今日头条号

4月26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第57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况,重点介绍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

广东: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广东: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建立省知识产权战略

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4月26日是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在发布会上,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局长麦教猛介绍了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

“我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努力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从不断加强向全面从严转变,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转变,知识产权应用从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麦教猛说。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麦教猛表示,我省扎实推进市场监管机构改革,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加挂省知识产权局的牌子,下设正厅级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2019年7月,省政府建立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马兴瑞省长担任联席会的召集人,统筹协调我省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加快构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快速确权、维权服务平台。全年共办理加快预先审查专利5874件,快速维权案件5085件,充分发挥35个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还有广州互联网法院、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作用,成功调解了一大批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多元化解纠纷解决机制不断完善。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日益健全。修订了《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首次在立法层面对产权激励进行原则性的规定。修订《广东省专利奖励办法》以及实施细则,强化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导向。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举报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奖励办法》,对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举报奖励上不封顶。印发《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的若干措施》,为企业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提供保障。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更加严格。麦教猛介绍,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铁拳”“蓝天”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查处各类商标专利不正当竞争违法案件1.1万件,罚没金额832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63件。全省公安系统立侵权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009件,破案2630件,全省检察机关批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463件、2450人,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441件、2721人,起诉人数同比增长了17.3%。全省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5.7万件,审结15.3万件,全省各级公证机构办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公证7.6万件,占保全公证总数的80%。

广东: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广东: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企业成为知识产权

创造运用的主体力量

作为知识产权大省,2019年广东专利和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分别为52.7万件和6.0万件,有效发明专利量29.6万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16.4万件,均居全国第一。

“过去一年,广东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提质增效,通过持续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压减审查周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麦教猛介绍,2019年,广东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4725件,占全国总量的43.5%,专利已成为广东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极其重要的创新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知识产权大大推动了企业创新能力提升。2019年,广东省2.9万家企业申请发明专利16.6万件,企业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74.3%和81.8%,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主体力量。全省每万户市场主体平均有效注册商标量为3572.2件,同比提高597件。广东华为、欧珀移动、平安科技3家企业入围年度PCT国际专利申请前十名,其中,华为公司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企业拥有专利后,如何让“知产”变资产?据麦教猛介绍,2019年,广东知识产权证券化取得重大突破,广州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纯专利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创科技企业应用专利许可在资本市场融资先河,深圳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在深交所挂牌。过去一年,广东商标专利权质押登记金额达181.7亿元,居全国前列。

此外,广东以标准建设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全省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370项、国家标准618项、行业标准559项、地方标准83项,在全国标准化信息平台上公开团体标准889项,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44751项。广东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数量达1.3万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和示范企业达870家,均位居全国第一。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

知识产权保护协作

“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是海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一级巡视员梁金成表示,2019年广东省内海关认真做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成功查获了一批案件,保护了权利人的权益,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据介绍,2019年,粤港澳三地海关联合开展了3次保护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针对重点商品、重点渠道加强正面监管,一共查获了15.3万件涉嫌侵权货物,有效形成了大湾区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力。

麦教猛介绍,2019年全年累计完成粤港、粤澳合作项目39项,广东海关向港澳海关通报查处侵权案件24次,通报以港澳为贸易目的地的涉嫌侵权案件超过500件。粤港澳知识产权部门联合举办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首次实现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类别的全覆盖,促成知识产权合作意向金额101.5亿元,实现交易26.2亿元。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吸引内地和港澳参赛项目586项,发现了一批优秀专利项目,并助推在大湾区落地落实。还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大会暨知识产权人才供需对接会,推动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集聚发展。

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也在不断深化。目前,广东正积极利用相关国际合作交流平台“走出去”,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合作,同时也通过深化知识产权对外开放推动引进来,省知识产权局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新加坡知识产权局、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沟通交流,全年累计举行“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意识提升国际研讨会、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巡回研讨等涉外交流活动25场次。省高院主办了“机遇与挑战—新时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研讨会、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司法案例研讨会等,积极优化区域创新和法治营商环境。

广东: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广东: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麦教猛表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省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监管执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据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深入推进联合打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专项执法行动,截至4月23日,共立案查处涉口罩等防护产品知识产权类案件43宗,查获违法口罩302.4万只、其他防护用品3万件。同时,加强对商标申请和代理行为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恶意申请“钟南山”“火神山”“雷神山”等注册商标行为,目前已核查相关线索149件,共涉及37名申请人和18家代理机构,立案查处34宗。

“针对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专利申请,广东充分发挥省内现有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的作用,建立绿色通道,对疫情防控相关的专利申请加快预审查。”麦教猛介绍,截至4月23日,我省累计接收疫情防控相关专利申请146件,70件通过预审正式进入国家局快速审查通道,涉及消毒液、口罩机、防护膜、体温监测系统、核酸序列表达及应用、检测病毒方法等,21件已获专利授权。

为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广东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目前,我省质押登记手续大幅简化,实现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麦教猛表示,截至4月23日,广东已为290家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融资金额51.6亿元。

“在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效能方面,广东深入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整合优化知识产权政务服务资源,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便利化。” 据介绍,疫情期间,我省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业务办理“零跑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通过“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等方式办理知识产权业务。同时,上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专利数据库,开通知识产权远程教育,为企业在抗击新冠病毒研发过程中的专利问题提供专业化、公益性的支撑服务。

麦教猛表示,下一步,将大力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加快推动出台我省具体的贯彻实施方案,强化疫情防控领域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知识产权支撑,全力服务“六稳”“六保”工作。

对疫情防控相关作品

实行免费著作权登记

省委宣传部版权和印刷管理处处长杨基炫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版权局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是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作品实行免费著作权登记,激励与疫情防控相关正能量作品的创作热情,并大力推广作品著作权网络在线登记,进一步压缩疫情防控主题作品登记的审核办理时限。

二是发挥我省版权优势企业带头作用,指导腾讯发布腾讯产品使用指南,提供新冠肺炎疫情实时查询、疑似症状在线问诊、专业知识科普、移动会议、谣言鉴别和打击等服务,并通过免费开放腾讯文档多方线上协作功能,支持远程办公;金山公司免费提供WPS+远程办公、移动会议、协同办公等服务;东莞市唯美文化陶瓷有限公司以捐赠现金和物资等方式抗击疫情。

三是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指导省版权保护联合会、深圳市版权协会、佛山市版权保护协会向全体会员单位发布倡议书,倡导各会员单位切实做好防控举措,并结合自身实际,对疫情严重地区捐款捐物等,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2020年,我们将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开展广东版权工作。”杨基炫说。第一,跟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情况,推动《广东省版权条例》地方立法。争取按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在2022年底前完成地方立法工作,充分发挥版权地方立法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法制促进和保障作用。第二,是继续加强版权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0”专项行动,牵头开展网络版权专项治理工作,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第三,推动版权创新示范工作。指导佛山市开展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动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落实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创建措施,推进广东省版权贸易联合市场建设,探索先行先试路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第四,加强版权宣传工作。发布2018广东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报告、2019年度广东省版权十大案件,举办“4·26”版权宣传周主题活动、第二届广东省大学生版权知识演讲大赛、广东省版权保护和产业发展推进会,组织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版权金奖评选活动,多角度、多渠道扩大版权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的版权意识。

广东: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广东: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省公安厅开展

为期3年“蓝剑”行动

发布会上,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局副局长罗海明表示,一直以来,我省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根据公安部、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利用开展智慧新警务建设的契机,不断提升信息化作战水平和能力,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罗海明介绍,2019年,全省公安机关一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630起,依法刑拘犯罪嫌疑人5742人,收网“飓风行动”案件29起。为了进一步巩固成效,省公安厅决定自2020年至2022年,在全省开展为期3年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蓝剑”行动,全力护航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把打击矛头直接对准妨碍企业创新发展、侵害群众利益、危害生产生活安全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罗海明表示,我省公安机关将以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斩链条为目标,通过强化情报导侦、指挥协同、合成作战,加大线索排查、案件串并和追逃力度,实施多维度、全方位的立体化打击。

“通过侦破一批标杆性案件,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高压态势,有力净化市场环境,震慑犯罪分子,保护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罗海明说。

广东: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广东: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运用知识产权

支持“健康广东”建设

“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和全国的知识产权宣传周,一个主题是‘为绿色未来而创新’,另一个主题是‘知识产权与健康中国’,两个主题都是围绕绿色、健康,非常契合当前疫情防控的大背景。倡导绿色未来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倡导健康生活,而知识产权在通往绿色健康之路上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麦教猛表示,广东将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全力支持“健康广东”建设。

一是加强制度设计,将健康产业作为知识产权重点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健康产业如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障,健康产业也一直是知识产权发挥支撑作用的重点产业领域。”麦教猛介绍,去年,广东省成立了“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首期面向两大产业,即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广东生物医药企业可通过这个保护中心来获取知识产权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服务。

二是开展健康产业专利导航,支持健康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疫情防控期间,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口罩机、红外体温检测仪、隔离医疗器械设备等三个防疫行业的专利导航,并发布了专利导航成果。同时,还积极支持医药、医疗器械、现代农业等健康产业领域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目前,广东已支持建设省市两级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224家,2019年这些中心在生物产业领域新增布局了2124件发明专利申请,为推动广东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三是推进广东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培育发展。“地理标志是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型,与农业等健康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麦教猛表示,近年来,我们面向农业等健康领域产品,积极挖掘和培育我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广东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79件,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3个,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446家。

四是运用知识产权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中医药是‘健康广东’建设的重要支撑和重要内容,我们积极运用知识产权支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麦教猛介绍,在推进岭南中药材知识产权保护地方立法方面,广东制定了《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明确加强岭南中药材商标专利、地理标志、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保护。同时,支持中医药企业综合运用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等,培育广东道地药材品牌,促进岭南特色中药材的品牌化经营。支持一批中医药企业贯彻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组织开展了中医药领域专利分析及预警,构建了中国中药专利数据库、特色南药专利数据库,全力支持中医药研发创新。

“让我们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助力绿色创新,共筑公共健康的绿色屏障!”麦教猛向公众发出呼吁。他表示,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发挥综合执法优势,加强对健康产业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和危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强化健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为“健康广东”作出应有贡献。

出台全国首个

网游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指引

4月13日,广东法院发布了全国首个《关于网络游戏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的审判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4月26日,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欧丽华介绍了《指引》出台的目的和特色。

欧丽华表示,近年来,我国网络游戏产业高速发展,已成为继影视之后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型文化载体,也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广东是游戏产业大省,市场规模在全国占比近八成,在全球占比近1/5。网络游戏行业规模大,从业主体多,终端用户庞大,属于新业态、新领域,权利边界不清晰,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

“网络游戏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网络游戏知识产权纠纷相应迅速增长。”欧丽华介绍,广东法院受理了大量网络知识产权案件,类型丰富,前沿疑难问题多,如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梦幻西游》直播案、《王者荣耀》直播禁令案、《魔兽世界》侵权及诉中禁令案等。

“一方面,当事人希望法院给予明确的是非对错判断,各界对法院在网络游戏知识产权案件中明确裁判规则、统一裁判标准的司法需求迫切。另一方面,人民法院也希望在现行法律制度前提下积极探索,通过司法实践明晰网络游戏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性质和权利保护规则,引导新业态、新领域尊重知识产权、有序竞争。”她说。

欧丽华透露,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出台了网络游戏领域首个系统化审判指引,涉及网络游戏各类市场主体、各类知识产权法律问题,既体现了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系统性,又密切结合网络游戏特点,突出了法律问题的针对性。《指引》在法律和司法解释框架下细化相关审判规则,共40条,主要内容集中在理论界、产业界、司法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如诉讼禁令具体适用、游戏画面著作权保护、游戏直播侵权与否、主播违约跳槽纠纷、侵权赔偿责任等方面。总的来说,《指引》突出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注重各方利益平衡。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审判经验,推出更多典型案例,依法保护和促进网络游戏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依法保护游戏产业经营者、游戏用户合法权益,规范游戏市场竞争秩序,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司法智慧。”欧丽华说。

广东: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广东: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知识产权支撑

2019年广东海关

扣留进出口侵权货物2400万件

“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持续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梁金成表示,2019年广东省内海关向地方公安部门移送侵权涉罪案件23宗;通过与市场监管部门签署合作协议等方式,构筑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海关还积极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拓宽跨境电商反侵权情报的线索来源,提高执法的精准度和针对性。

梁金成介绍,广东省内海关通过推进知识产权备案和案件办理全程无纸化,加快办案速度;提供知识产权状况预确认服务;积极利用互联网、政策宣讲会、送法进企业、组织侵权货物销毁等活动,推动社会各界对海关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认识,增强进出口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提高守法的自觉性。

在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方面,广东省内海关开展了针对货运渠道、跨境电商渠道以及互联网领域侵权的专项执法行动。2019年,广东省内海关实际扣留进出口侵权货物2400万件,占同期全国海关五成,侵权货物种类主要是箱包、鞋类、服装以及电子设备,侵权类别主要是商标和专利权。广东省内海关成功阻止了侵权货物在中国与104个国家或地区之间流通,保护了359个权利人的知识产权,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梁金成表示,接下来,广东省内海关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继续组织实施“龙腾行动2020”全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成效,推动营商环境的改善,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确保学生安全返校

4月27日广东全省高三、初三年级学生将返校复课。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介绍,为确保学生安全、有序返校复课,省卫生健康委要求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强化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全力指导、积极配合学校制定各项工作指引、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对快速精准处置学校新冠肺炎和常见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卫生健康系统协助教育部门制定完善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和应急处置预案,指导开展应急处置模拟演练。推动落实卫生健康副校长制度,规范学校卫生管理。建立学校卫生健康业务指导员派驻制度,要求开学前和开学后2周安排疾控人员或卫生人员驻校,做到复学前后各学校有专门医疗卫生人员“一对一”包干驻点指导。建立健全教育部门—学校—疾控中心(机构)—定点医院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学校如发生疫情时,能迅速开展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强化应急处置,组织专家制定指定工作指引,指导学校科学区分新冠肺炎与学校常见突发急性传染病,如流感、诺如病毒、手足口病、登革热等,科学精准防控学校传染病,防止常见突发急性传染病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叠加效应,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强化风险监测研判,协助教育部门精准排查掌握全校师生14天内健康状况及旅居史情况,全面落实“三个一律”:复学前全体人员一律发放一份健康告知书;近期从湖北或境外返粤的人员复学前一律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排查发现的红黄码或无码师生一律按要求实行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并做核酸检测。

二是开展专项检查督导工作。近期,省卫生健康委成立6个专项指导组分赴6个地市,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对25所学校的疫情防控组织管理、校园环境设施管理、物资保障、人员管理、教育培训、应急处置准备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同时,部署全省卫生监督机构在学生复学返校前1周至全部学生回校期间,对辖区内全部学校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学校卫生监督执法护航行动。据统计,截止到4月23日,全省共派出卫生监督执法人员19196人次,对7441家学校进行了监督检查,对发现存在问题的学校即时责令整改。

三是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今年4月是全国第32个爱国卫生月。今天,省爱卫会部署全省同步开展以“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题的第32个爱国卫生月统一行动日活动。今天上午,省领导在活动主场地广州市,与干部群众及环卫工人一起,进行校园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行动。指导学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四害”消杀,加强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食堂、卫生间等重点场所以及空调系统、校车等重点设施卫生管理,为返校复学营造良好卫生环境,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病媒生物的孳生,预防疾病传播。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一项优良的传统,也是一项人人有责的全民参与工程。在这里,我们也通过新闻发布会,希望媒体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爱国卫生月的社会氛围,把爱国卫生运动与群防群控相结合,筑牢我们的社区防线。”周紫霄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