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清華,天津孵化 賦能成果轉化,他們瞄準“新基建”-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背靠清華,天津孵化 賦能成果轉化,他們瞄準“新基建”

背靠清華,天津孵化 賦能成果轉化,他們瞄準“新基建”

  湃方科技進行“雲路演”受訪者供圖

  “我們瞄準的是‘新基建’領域的工業互聯網這條賽道。”湃方科技(天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湃方科技)總裁馬君在日前“預見未來”清華電子科創項目在線路演(第一期)現場表示,工業平臺、設備、信息安全、流量是工業互聯網的四大細分領域,目前湃方科技正在設備這一細分領域加速“奔跑”。

  在“雲路演”的直播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與者藉助網絡平臺,“圍觀”了精彩的科創項目展示和比拼,並在線留言交流。據瞭解,本次路演項目鎖定“新基建”這一新興領域,活動吸引了來自政府、投資界、產業界、學術界1500餘人在線參與。活動結束後,每個路演項目均組建了超200人的投資者溝通群,開展了更加深入的資源對接工作。

  資源對接從線下搬到線上

  近期,“‘新基建’將為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的觀點已獲得許多人的認可。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以下簡稱電子院)院長汪玉表示:“疫情當下,我們需要轉變服務企業的思路,大膽創新,將資源對接從線下搬到了線上,為科創項目搭建精準化、信息化、便利化的‘雲路演’平臺,讓‘新基建’領域的創新創業資源不見面也能實現精準對接、資源共享。”

  據瞭解,電子院是清華大學的外派研究院,在天津濱海新區政府和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的支持下,電子院發揮清華大學高水平科研及人才培養的優勢,將電子信息領域的科研成果在天津進行轉化並實現產業化。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石油、鋼鐵、石化、電力、裝備製造等流程性強的企業都面臨著延遲開工,影響了對設備的現場管理和維護工作。在此次路演活動中,湃方科技帶來了一種全棧式工業設備智聯技術,可將傳統工業領域中有人值守,逐步升級為無人值守,讓智能物聯網代替人工,真正實現遠程監測、智能決策。

  “目前市場上各芯片企業佈局都在早期階段,就看誰能最早把產品做出來並導入市場。”參與此次“雲路演”的優鎵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鎵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黃飛表示。作為一家專注於高性能射頻氮化鎵(GaN)功率放大器芯片、模塊和系統解決方案的芯片設計、開發和供應商,黃飛說:“5G新標準對移動通信基站建設提出了很多新標準,我們可以滿足5G基站的技術要求,風險也可以自主可控。”

  此次活動所有路演項目都瞄準“新基建”這一領域。區別於傳統基建,“新基建”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

  “未來10年將是中國硬科技發展的黃金時間,電子院這些高科技的‘新基建’項目將受益於此。”汪玉介紹,電子院成果轉化項目池內目前共有115個項目,其中有71個已評審論證項目,註冊成立湃方科技、優鎵科技在內的40家企業,涉及光電芯片、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未來將挖掘更多的優質科研成果,促進更多的成果落實轉化,帶動我國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讓中國的硬科技真的能夠群星閃耀,星火燎原。”

  建立助力成果轉化基金群

  “怎麼做好科研成果轉化,特別是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是世界性的難題。電子院之前一直在探索一套符合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的科研成果轉化創新模式,經過近5年的發展,我們認為目前孵化模式是成功的。”汪玉表示,電子院的模式是一條從入池到論證、孵化再到產業化的高科技成果轉化體制及運營模式。

  所謂入池,就是組建專業項目服務團隊,挖掘、對接科研項目,徵集優質項目進入項目池;在論證環節,每年電子院會組織多次項目論證會,邀請學術界、產業界、投資界專家對項目的技術先進性、市場前景等進行綜合評審,符合孵化標準的項目正式進入電子院進行孵化。

  為了保證孵化質量和效率,電子院會協同政府、資本方、人力資源團隊為項目提供基礎服務、資本、人才、市場等全方位的支持。這部分也是服務科研成果轉化最重要的工作。以資本服務為例,為在孵項目建立了不同階段的資金支持體系,並逐步建立起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的基金群,如扶持金、天使基金、產業基金等資本體系。此外還協助企業參與多場市場對接活動。通過為項目提供覆蓋全流程的立體式的服務,徹底解決入孵項目的後顧之憂,為科創項目賦能,加快在孵項目的產業化進程。

  創新模式背後有著強大的科研實力保障。清華大學電子系是電子信息領域硬科技的源頭之一。從1958年研發製造出我國第一套電視臺設備開始,清華大學電子系一直肩負著我國電子信息領域人才培養和學術科研的重要使命,最近的QS世界大學排名已穩定在第十名左右。

  “在我國大力發展‘新基建’,智能經濟起跑的歷史機遇下,我們更應該主動肩負起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重大使命,充分發揮清華大學電子系的學科優勢,為促進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汪玉堅定地說。

  匯聚清華資源為在孵企業賦能

  “我們一直希望將‘專業’和‘產業’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汪玉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清華大學和天津市的資源優勢,把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工作做到極致,促進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政府、學界、業界等多方共贏。

  “我們在挖掘更多優質項目,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提升服務品質、完善服務體系。”汪玉表示。據瞭解,疫情期間,電子院就有計劃地組織了全院的業務培訓,邀請了來自知名機構且有豐富業務經驗的老師,課程內容包括項目管理、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等多個領域,目的是為了賦能員工的同時,最終讓服務團隊有能力、有信心把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工作做好、做到家、做到極致。

  同時,電子院十分注重整合資源,賦能在孵企業。“資源的調動和整合至關重要,例如電子院去年積極參展世界智能大會等行業展會,與天津市衛健委共同舉辦醫工項目對接會,與陝西鐵塔共建了實驗室,這次舉辦‘雲路演’等等,都是通過活動來整合資源的具體體現。下一步,我們計劃再進一步匯聚清華大學校友、資本、人才、市場等多要素資源,為在孵企業賦能。”汪玉介紹。

  通過各項工作,最終推動產業落地,建立成果轉化生態鏈。“我們一直這樣比喻清華大學電子系和電子院的關係,那就是,電子系是提供種子的地方,電子院是培養種子的苗圃,種子想長成參天大樹還需要產業落地。所以下一步我們會積極推動在孵項目的產業化進程,提供從論文到樣機,到企業初創、融資,到落地,即發展+外延合作的全週期服務。”汪玉說。陳 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