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關注新聞出現超長期關注,是不是人類的進步?

角度的


題主的問題討論的是人類與新聞的關係,我想應當從新聞史的角度出發。“人類對新聞的超長期關注”,應當從新聞的起源、新聞的發展、以及當下新聞現狀來論述,在這幾個方面的討論的基礎上,解答“是不是人類的進步”才有意義。


1、新聞的起源

關於新聞的起源,不同哲學流派有不同的看法。對什麼是新聞有一個著名的解釋,那就是19世紀70年代美國《紐約太陽報》編輯主任約翰·博加特說的: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也就是說,他認為新聞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而誕生的。但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許多國計民生的事實我們似乎並不會感到好奇,但它們也是新聞。

從唯物史觀的出發,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在於語言,或者說語言所承載的意義,發明語言是為了團結協作,應對自然環境的變化。在社會形成之後,人類需要及時瞭解周圍包括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變化,以及時做出調整,這就是新聞的誕生。當我們回溯新聞史的時候,在中國可以追溯到唐朝的邸報,在西方可以追溯到17、18世紀咖啡館的口頭分享。可以說,新聞伴隨著社會的產生,伴隨著人類的進步。


2、新聞的發展

從口語到文字、畫面,從報紙、到廣播電視、再到互聯網,新聞的符號與載體在不斷髮展與更新,這種更新自然是人類關注新聞的結果,新聞的發展自然也就能體現人類的進步。華爾街日報體的產生與電報發展不無關係,這正是因為當時美國南北戰爭需要及時地傳遞戰爭信息,要求提高溝通效率的結果,也就影響到了新聞界。


3、當下新聞現狀

在新媒體的影響下,當下網民的閱讀呈現碎片化的特點,看視頻講究要15秒,看文章可能希望很快看到結論。但仍有一批媒體仍在做深度報道,仍力圖不斷呈現深刻的內容。人們也在努力克服新聞遺忘症,對事情更喜歡持續關注,而不會輕易被轉移視線。從這個意義上說,當我們都能持之以恆地關心事件的進展,尤其是希望通過對新聞的持續關注,來幫助悲劇的新聞的主人公,或者向成功的新聞主人公學習,在這樣的互動和溝通下,人們共同想象,學習優點,改正不足,從這個意義來講,對新聞的超長期關注,也是人類的進步。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您~


新火計劃


隨著人類的不斷髮展,科學領域已搶佔先機,現在是信息化網絡時代,新聞是這個人類的大動脈,活圖紙,家事,國事天下事彙集一體,關注新聞已是必然潛力,世界動態呈入眼簾,活靈活現是真實畫面,這是幾朝幾代前所未有的事情,不用說這是絕對的進步,誰能否認這個事實。謝謝!


傅睿卿


要看你是怎樣看待各種不同的新聞,新聞是為人類帶來好處,也是人類的一種進步,這都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新聞是為了某方面的廣告和意圖或利益,把觀眾的思維引導至某方面的發展,以至達到自已的商業目的,但有些新聞對觀眾是有害無益。

作為觀眾,我們沒有必要去沉迷於某種新聞,以免誤導自已,自已也沒有必要去長期關注某種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