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漢王宮的歷史

汗王宮遺址非常開闊,可以將看到遺址本體及出土文物、並通過石雕壁畫等手段向參觀者展現汗王宮遺址的全貌及努爾哈赤的生平事蹟。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汗王宮是300年前 瀋陽 城內最高的建築。只是努爾哈赤的寢宮,他平時的辦公地方是 瀋陽 故宮的大政殿。 充分體現了滿族皇室的宮殿分離的特點——殿是辦公場所,宮是休息場所。這在 中國 歷史上是罕見的。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汗王宮是一個二進院落,南面有圍牆,牆的中央位置是正門,有6個柱礎石,撐起一個門房。前院比較平,北面 高臺 建築還是二進院,汗王宮就建在 高臺 之上。也就是說,努爾哈赤的家在 瀋陽 的最高處。這種 高臺 築房的建築方式,沿襲了滿族在山區生活時,貴族首領住宅建於最高處的生活習俗。從努爾哈赤在佛阿拉建立第一座都城開始,一直到 東京 城,他的宮室一直建在城內的最高處。到 瀋陽 後,由於 瀋陽 是平原城,他便夯土起臺,將寢宮建於 高臺 之上。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汗王宮有內外兩道門,還有專職值守的人員,其寢宮更是位於 高臺 之上,本身就加強了它的防衛能力。為了增強防衛,在夜間即使是前來報信的人,也不許進入宮內。他還發布了一道命令:在夜間,若是有敵方緊急消息,就打雲板。若有人逃出城內,要敲銅鑼。如果有好消息,要打鼓。這種傳遞消息的方式,在古代皇宮裡十分少見。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史上最寒酸的王宮?

汗王宮的磚大部分使用的是明代的磚,沒有為汗王宮專門燒製的磚。不僅有明代的磚,還有漢代的繩紋磚,包括漢代後期的土坯磚。我們在現場還發現一個是明代的石碑,竟然把廟上的碑作為汗王宮的基礎。說明當時建宮殿時國力不強。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在汗王宮遺址出土有滿文“天命通寶”銅錢以及大量綠釉琉璃建築構件,其中有板瓦、筒瓦、滴水、花磚等,瓦當、滴水當面和部分模印花磚上均為蓮花紋飾。這可以說明,當時努爾哈赤絕沒有稱帝的野心,沒有圖謀中原的打算,不然就不是蓮花紋而是龍紋了。從他建的汗王宮如此倉促、粗糙,他只當自己是個地方的藩王(綠釉瓦當也是親王一級才使用的建築材料)。不僅如此,汗宮內福晉和婢女是混居的,連廁所都是混合使用的。福晉們去廁所,不能獨自去,要有其他福晉或婢女陪同,由一位婢女打著木槌,一位婢女掌燈並掛在廁所上,告知別人廁所裡有人了。

三名福晉在此殉葬?

在汗王宮生活了一年半, 1626年努爾哈赤染病去世,終年68歲。他剛去世,他的3位福晉被逼上吊殉葬,就在汗王宮內。以皇太極為首的諸王傳努爾哈赤遺詔,要大妃阿巴亥殉死。阿巴亥當時37歲,正值盛年,她的三個兒子:阿濟格22歲已經成年、多爾袞只有15歲、多鐸13歲。出於對塵世的留戀和對愛子的牽掛,阿巴亥百般支吾,希望事情能有轉機。但諸王寸步不讓,阿巴亥在被逼無奈、山窮水盡的情況下,自縊殉死。同時殉葬的還有兩位福晉。剩下的兩位福晉因為沒有生養,逃過一劫。努爾哈赤去世後,汗王宮被稱為福晉衙門。裡面住的是努爾哈赤的兩個福晉。直到順治入關,跟著住進了 北京 。因為這個宮裡面沒有了主人。作為家產被多鐸給繼承了。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漢王宮殿何處尋?

瀋陽 故宮的學者對於這個問題很早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鐵玉欽、王佩環在《關於 瀋陽 清故宮早期建築的考察》一文中曾推測努爾哈赤的汗王宮就是現在的 瀋陽 故宮,但同時也指出“這個宮究竟相當於今天故宮的哪一座宮,則不可知。”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1982年春,他們在 北京 中國 第一歷史檔案館發現了一張標號為“輿字225號”的滿文《盛京城闕圖》。在圖正中最北端的一個院落赫然以滿文標註著“太祖居住之宮”。這張地圖終於解開了困擾大家多年的謎團!鐵玉欽、王佩環在《 瀋陽 天命“汗宮”與王府初探》一文中對此進行了詳細介紹。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盛京城闕圖》圖中所繪的汗王宮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進四合院,四周有圍牆。南面是宮門,整個二進院建於 高臺 之上。 高臺 前端是面闊一楹的穿堂,有臺階可登,類似 瀋陽 故宮的鳳凰樓。二進院正北面有正殿三楹,東西各有配殿三楹。所有建築均為硬山前後廊式建築,正殿屋頂為黃琉璃瓦綠剪邊的風格,與 瀋陽 故宮一致。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這一發現引發了人們對“汗王宮”的關注和尋找。首先,史學家們找到了兩條文獻資料可對汗王宮的位置予以佐證。其一,是《滿文老檔》記載天命十年(1625)五月“初三日,汗家北塔之基石,被周圍包衣人等盜取毀之。上奏後,遣眾大臣搜尋基石,並將被查獲之人各杖五十。該僧等亦因疏於看守而將為首之八僧畫牢餓囚之,待眾僧修復後釋放。”其二,是明人鹿善繼、茅元儀等撰寫的《督師紀略》中說:“及公漸東,奴懼,遂毀其宮室而北徙於 瀋陽 ,止以五百人守代子城。奴自築宮於 瀋陽 甕城,屢不就,又懼襲之,漸運珍異入老寨而又營城於 撫寧 關塞外,漸思遁矣。”結合《盛京城闕圖》、 瀋陽 白塔(始築於遼代,又名崇壽寺塔,現白塔小學院內)和 瀋陽 “九門”遺址(明代 瀋陽 中衛 城北門)的考古發掘,大家終於理解了這兩條史料中所指的“汗家北塔”即為崇壽寺塔,“ 瀋陽 甕城”即為明代 瀋陽 中衛 城北門——安定門,後於萬曆年間(1573~1620)改名鎮邊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2012年北中街路北地塊整體拆遷,進行棚戶區改造,運用考古手段尋找“汗王宮”的機會終於來了!5~8月, 瀋陽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豫瓏城”項目用地內發掘出1座明末清初建築遺址,從遺址的地理位置、平面佈局、層位關係以及出土遺物的年代看,都與《盛京城闕圖》中的“汗王宮”相吻合。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遺址坐北朝南,方向為南偏西5°,北面正對明代 瀋陽 中衛 城北門——安定門(即九門遺址),距城牆約10米,南面正對通天街,距 瀋陽 故宮北圍牆約510米,西南20米為豫親王府遺址。這一位置與《盛京城闕圖》所繪“汗王宮”位置完全一致。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遺址為二進院落,南北通長41.5米,東西因破壞嚴重,長度不詳。宮門南開,發現六塊柱礎石。南、北均發現有圍繞院落的宮牆。前院空闊,進深14米,未發現同時期建築。後院位於 高臺 之上, 高臺 基址整體呈橫“目”字形,由青磚牆包砌夯土臺基構成,南北寬23.5米。基址南側正對宮門處發現有殘存的兩層磚砌臺階。這與《盛京城闕圖》上所繪“汗王宮”二進院落的格局基本相同,唯臺上建築已不存。而且,遺址的主體部分疊壓在一座民國時期的房址之下,遺址的西側被清代晚期的2座房址打破,東側被一個清代中期建築址打破。通過對遺址一進院落地面的解剖,在距院落地面0.9米左右發現有明代 瀋陽 中衛 城南北向大街(後稱通天街)的遺存。這條道路為南北向,寬11.6米,踩踏痕跡明顯,正中用碎石子鋪面。道路兩側有排水溝,寬約2米。因此,從層位關係上而言,汗王宮遺址的時代應為明末清初。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黃綠彩瓦定身份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遺址中出土了2枚滿文“天命通寶”銅錢和大量黃、綠釉琉璃建築構件,類型有板瓦、筒瓦、滴水、押帶條、脊磚等。瓦當、滴水和脊磚上的紋飾多為蓮花紋,押帶條多見聯珠乳釘紋和花瓣紋。它們不僅可以和《盛京城闕圖》上所繪汗王宮的黃琉璃瓦綠剪邊屋頂相印證,而且也與 遼陽 東京 城出土的琉璃構件相似,應同為 海城 “黃瓦窯”的產品。蓮花紋的裝飾風格更可追溯至赫圖阿拉城“尊號臺”遺址出土的建築構件。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滿文“天命通寶”銅錢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漢王宮與大政殿

汗王宮與大政殿是努爾哈赤遷都 瀋陽 時修築的寢宮與理政的大殿。這種宮與殿分離的建築佈局不僅是 東京 城“汗王宮”與“八角殿”分離佈局的繼承和延續,更是明末女真人(滿族前身)宮殿建築理念的真實反映。根據周遠廉《清太祖傳》的記載,明萬曆十五年(1587),努爾哈赤於蘇子河畔築費阿拉城,定國政,當時他居住的‘宮’與辦事的‘殿’就是一東一西分開的。根據《建州紀程圖錄》中所記,“努爾哈赤的宮室殿宇在柵城之內臺地正中的最高處,有兩個門,大門朝東,小門面西偏南。在柵城正中有一道磚牆分成東西兩院,中間有蓋瓦中門相通。東院為殿堂衙署,有房屋六所,三十餘間,多數為丹青蓋瓦房,也有草房。努爾哈赤用來處理政務、宴饗賓客以及祀神祭祖的‘客廳’(即一般稱之為殿堂衙署)亦為‘五間蓋草’的草房。在‘客廳’ 東北 的八間‘行廊’和‘客廳’及正前方的三間‘行廊’,均以草蓋頂,並作為‘召集臣屬,議事宴飲之地’。磚牆的西院,為‘宮’,是努爾哈赤及其福晉子女的‘後宮’,有九所建築,房舍樓閣有二十餘間,努爾哈赤常居之‘宮’,不過是三間草舍。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努爾哈赤率眾移居赫圖阿拉城。萬曆四十四年(1616),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城的“大衙門”上尊號,建都稱汗,改元天命。其上尊號的“汗宮大衙門”被俗稱為“尊號臺”,經發掘,尊號臺遺址由3組建築組成。據發掘者梁振晶考證,“赫圖阿拉城汗王宮的佈局應為東、西兩院,東院是以長方形 高臺 硬山式青磚瓦房建築為中心的大衙門,西院則是日常居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刻畫歷史的壁畫君

遺址四周的環廊部分採用石雕壁畫的形式將汗王宮遺址的考古發現過程,汗王宮與九門、大政殿的關係,努爾哈赤與 瀋陽 城的故事等一一展示給公眾。關於努爾哈赤與 瀋陽 城的故事詳見下圖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盛京是 中國 少數民族政權的最後一個都城,汗王宮的發掘,是我國都城考古的一個重要發現。清代統治者曾經先後在今赫圖阿拉、 遼陽 、 瀋陽 、 北京 建都。其中,赫圖阿拉老城規模很小, 遼陽 古城遺址已破損,清代統治者在 北京 沿用的是明朝宮殿,只有 瀋陽 的清代早期建築被較為完整地保存下來,而汗王宮則成為清代早期建築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汗王宮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滿族文化史、 瀋陽 城的歷史演變,以及後金和清代的宮廷史、建築史等具有重要意義。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下圖為漢王宮遺址全景俯瞰圖。

那些年流淌過的歲月——漢王宮遺址

瀋陽 汗王宮,這一沉睡數百年的汗家宮闕,這一 瀋陽 城市走向輝煌的起點,這一盛京文化的根脈,終於重新回到了公眾的視野裡,並以嶄新的姿態盛迎每一位嚮往它的訪古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