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外籍志願者 提供健康管理服務

招募外籍志願者 提供健康管理服務

語言、文化相通,外籍志願者可以更有效服務社區居家健康管理的外籍人員。南方日報記者 劉力勤 攝

“健康、Peace、愛”“Stop!COVID-19”“兄弟,希望你一切都好!”4月20日早上,記者來到廣州市白雲區金湖社區居委會,來自喀麥隆的史鵬飛、莫宇以及來自剛果的陳希正用中文和英文寫下了愛心小卡片,準備送給剛結束居家健康管理的外籍朋友。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職業,卻懷著共同的心願……金湖社區是廣州一個外籍人員居住相對集中的地方,日前,這裡成立了白雲區首個社區外籍友人青年志願服務站,首批招募的5名隊員包括來自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外籍留學生、居住在轄內社區的外籍人士等。

記者從白雲區瞭解到,目前同和街、黃石街以及石井街都已經建立了外籍志願者小分隊,據不完全統計,人員現有84名。“語言和文化上相近相通,通過學校、社區去募集外籍志願者,可以更有效地為正在接受健康管理的外籍人員提供服務。”團白雲區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進駐社區開展常態化志願服務。”

●南方日報記者 譚超 通訊員 雲宣

“住在中國的每個人都必須遵守規定”

“非常高興,有志願者來我們家,用我們的語言介紹情況,這對於一些不太會中文甚至英語的家庭來說,會更容易理解,非常感謝你們的工作。”當日上午,聽了史鵬飛、莫宇用法語、英語介紹了中國目前的防疫政策及目的後,法國籍企業高管朱利安(Julien)一家表示十分感謝。

來自法國的朱利安是迪卡儂公司的一名高管人員,他告訴記者,來中國工作後他一直沒離開過,女兒在廣州的一所國際學校上學,春節期間,他的妻子和女兒回法國度假,日前回到廣州,剛剛結束居家健康服務管理。

“這兩週裡,社區給了我們很多幫助,完成了三次免費的核酸檢測,我們每天通過微信向社區報告情況,一切正常,感謝社區”,朱利安說。疫情防控期間,朱利安一直居家辦公,外出都會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措施。朱利安認為,“居住在中國的每個人都必須遵守這裡的規定,並制止這種流行病重新暴發,這一點非常重要。”

目前,在同和街金湖社區居住的外籍人士有22戶66人,其中絕大多數居住在金湖花園。身居其中的朱利安感到“非常幸運”,“回來第一天開始,我們就得到了會說英語的人們的大力幫忙,這一點社區做得很棒。”

“中國防疫措施非常有效”

目前,史鵬飛、莫宇、陳希正在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商務專業學習,結束健康服務管理後,他們都主動要求參與疫情防控的志願服務。上網課、做作業、看電影,跟家人、學校老師視頻聊天……自稱健康服務管理生活很充實的陳希說,她一直通過新聞報道瞭解疫情進展,也聽從老師的建議“留在家裡,不要外出”。如今,她會告訴同在健康服務管理的外籍朋友們,“如果大家都在戶外,感染病毒的風險和幾率很大”,“留在家裡一段時間,同時別忘了鍛鍊身體,才不會生病”。

“這兩週裡,我們都是通過網購生活物資,自己在家裡做飯吃”,莫宇說,接受健康服務管理的外籍朋友們有什麼需求,他都可以代辦。儘管“待在家裡無聊死了,也是為了大家不要生病”,莫宇認為,“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不聚集”這些中國的“防疫措施非常有效”,他已經向遠在喀麥隆的親戚朋友廣為宣傳了,“他們也都照做了”,莫宇說。

當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服務,難免會有風險,史鵬飛說,“中國醫生救治患者面對的風險更高,我相信中國醫生的專業能力”,萬一不幸“中招”,自己“能在醫生的幫助下恢復健康”,當然“自己也會做好防護措施”。

探索構建外籍青年志願者常態化服務機制

據介紹,團白雲區委聯動同和街通過“政校合作為主、社區招募為輔”的模式,成立同和街首支外籍友人青年志願服務隊,他們的主要工作以疫情防控為主,包括協助街道和居委會與居住在社區的外籍友人進行交流、宣傳介紹廣州市最新的防疫政策措施、參與到對結束健康服務管理返回社區的外籍人士的暖心關懷行動中。

團白雲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在全區範圍內已陸續組建一支白雲外籍友人青年志願服務隊,共有84名外籍志願者。首批成立的黃石街分隊、同和街分隊、石井街分隊已先後開展服務。下一步力爭在轄內外籍人士居住較多的社區推廣建設外籍友人志願服務站。

同時,探索構建一套外籍青年志願者常態化服務機制,將服務內容從協助疫情防控工作擴展延伸到社區管理各個方面,引導外籍人士積極參與社區環境美化、公益志願服務、平安社區建設等社會事務中,助推外籍人士融入社區、共享和諧,提升社區治理的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白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