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雲棲小鎮:杭州城市大腦為什麼“長”在這裡?

作為杭州城市大腦的誕生地,雲棲小鎮近日備受關注。這個位於杭州市西湖區的特色小鎮,原本並不是一個行政意義上的城鎮;它幾乎是從荒地中生長出來的,就和它所聞名的雲計算產業一樣。


探訪雲棲小鎮:杭州城市大腦為什麼“長”在這裡?

杭州城市大腦坐落於雲棲小鎮

城市大腦需要超大規模的算力支撐,雲計算,是城市級數據處理的先決條件。不過,杭州城市大腦之所以會“長”在這裡,或許更因為它的開放、創新與活力——這是雲棲小鎮誕生伊始就融入血脈的特色基因。


“雲棲小鎮就是一個無中生有的地方。”說起小鎮的前世今生,不知想到了什麼,名譽鎮長王堅眼睛笑得彎彎的,“就是開心嘛。”


探訪雲棲小鎮:杭州城市大腦為什麼“長”在這裡?

雲棲小鎮年輕而富有活力


01

荒地上的科技大會


雲棲小鎮的前身是轉塘工業區,偏僻,蕭條。誰也沒有想到,這片土地的騰飛,正與它的荒涼有關。

2013年,5000臺計算機在轉塘落地,時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的王堅看中的正是這裡設備空間與用電指標足夠。在雲計算這個未知領域拓荒,王堅與阿里雲在巨大的爭議聲中挺了過來。後來“飛天5K”在雲棲小鎮建成,國內的雲計算產業終於步入正軌。


探訪雲棲小鎮:杭州城市大腦為什麼“長”在這裡?

雲棲小鎮上,雲集了各大雲計算、大數據相關企業,形成了產業積聚

一心想著“雲”的,還有當時的轉塘園區管委會黨委書記呂鋼鋒。他在中央黨校學習時曾寫過相關論文,接手工業園後一心琢磨著要往這條路騰籠換鳥。“剛開始提雲計算時都沒人信,阻力重重,他們覺得我是不是腦子出了問題,要為沒聽說過的產業搞一個園區?”但呂鋼鋒覺得,雲計算產業肯定會發展,這是被社會需求決定的。一次活動中,呂鋼鋒第一次見到了王堅,兩人“一拍即合,並且越拍越合”。


探訪雲棲小鎮:杭州城市大腦為什麼“長”在這裡?

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副局長呂鋼鋒

在轉塘還如同一張白紙時,王堅把阿里雲開發者大會搬過來了。第一年,4000名參會者就在荒地上開會。人們拖著行李箱,捧著盒飯,周圍都是菜地,臺上臺下熱切討論的卻是科技如何改變世界——這樣的畫面,光是想象都是極富衝擊力的。後來,這個大會成為了“雲棲大會”,每年吸引數萬人現場參與。


02

自由生長的特色小鎮


曾有一家經營額達20億的電商企業想來雲棲小鎮,談了幾次,最終呂鋼鋒還是忍痛拒絕。可觀的稅收不能成為入駐的理由,呂鋼鋒希望小鎮保持純粹的“雲生態”。儘管,當時鎮上的“涉雲”企業只有8家。

“有過很多誘惑,但我們對這條路一直堅定。道路正確,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跟你走。”呂鋼鋒的堅持是正確的。雲棲小鎮發展迅速,今天鎮上的標誌性建築雲棲會展中心就是一個具象化的表現——從施工到建成只用了85天。


探訪雲棲小鎮:杭州城市大腦為什麼“長”在這裡?

雲棲會展中心,開闊廣場上豎立著倒計時塔

雲棲小鎮這個名字,也是大傢俬下叫起來的。呂鋼鋒說,優質企業與高端人才來此集聚,需要一種不同於工業園區的發展形態去承載。“小鎮的形態能讓人覺得很舒服,想要留下來。”雲棲小鎮也成為了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鎮——這裡有科技夢想,也有詩情畫意。

前年,雲棲小鎮把圍牆拆了。呂鋼鋒說,人、社會、經濟形態,包括創新,都需要開放。“拆掉圍牆,帶來的不僅是環境的提升,人們心理上的屏障與約束也一併拆掉了。”


城市大腦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孕育而生的。2016年4月,11個政府部門、13家企業齊聚小鎮,開始研究城市大腦。無償出人、搞技術、捐設備……在新的無人區探索,大家卻幹得熱火朝天。回想此事,王堅幽默地評價:“掙了錢還覺得苦哈哈是傳統產業,不掙錢還興高采烈的就是新興產業。”


探訪雲棲小鎮:杭州城市大腦為什麼“長”在這裡?

在雲棲小鎮,停車場不設欄杆,車牌號自動識別,車輛“先離場後付費”的模式已經推廣開來


03

你好,2050!


今天,杭州城市大腦在雲棲小鎮高效運作,圍繞城市大腦的產業創新協同基地日臻成熟。小鎮目前聚集了60多個團隊和企業,已經初步構成了“城市大腦生態”,還將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首支總額達20億元的產業基金即將啟航,吸引更多高端人才。“過去值得懷念,明天充滿遐想,抓住當下是關鍵。”展望“數字經濟第一鎮”的未來,現任雲棲小鎮管委會書記王喆躊躇滿志。


“中國到了應該為世界做點什麼的時候。”王堅則看得更遠。如果說,發展雲計算產業是為了與國際最先進的技術比肩,那麼,今天的雲棲小鎮想要為世界做一些屬於自己的貢獻——杭州城市大腦,就是這樣一個開始。

更多奇思妙想,在這片土地萌芽。2018年,“2050大會”在雲棲小鎮發起,世界各地的年青人因科技而團聚,大家自發報名、自發組織,應對未來挑戰,暢所欲言。


探訪雲棲小鎮:杭州城市大腦為什麼“長”在這裡?

雲棲小鎮名譽鎮長王堅在2050大會。受訪者供圖


有一次,小鎮邊上一名蔬菜合作社社長問王堅:“全世界有那麼多人都來了,那我們村的年青人還跑出去做什麼?”王堅笑了,他說這是一個水平很高的問題,我也沒有答案。

更有意思的是,這名社長還在大會上遇見了一位從非洲來的年青人,一聊,樂了:原來兩人都開拖拉機。原本幾乎不可能見面的人們,因2050相互認識,為未來埋下可能。

從雲計算產業的騰飛,到杭州城市大腦的誕生,再到世界年青人的自發相聚……雲棲小鎮以其不變的開放創新,孕育出更多活力生機。


探訪雲棲小鎮:杭州城市大腦為什麼“長”在這裡?

雲棲小鎮的地標,雲棲國際會展中心二期

“只要大家能見一面、聊一聊,創新的結果是不是誕生在雲棲小鎮,並不重要。”王堅告訴記者。不遠處,雲棲國際會展中心的廣場上,距離2050年的倒計時日夜滴答,無聲記錄下人們對未來的期待和想象。


新民眼工作室 楊潔

圖片 | 蕭君瑋

編輯 | 包雍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