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註冊制“更進一步”,A股十年長牛在路上

記者 | 李健

全面註冊制的實施將讓我們的資本市場愈加成熟。

我們認為這個牛市會超過10年,優質股票股價波浪式前進,一浪比一浪高;

未來是沒有漂亮50的,只有漂亮5。

最新的消息顯示,與全面註冊制相配套的退市制度正在加速完善,這意味著全面註冊制的腳步更近了。那麼這對投資者來說意味著什麼?在《紅週刊》記者採訪中,投資人普遍認為,全面註冊制有利於A股市場走出長期牛市,若退市制度得到嚴格落實,A股市場或將走出美股市場那樣的長期牛市格局。

但這種長期牛市可能不是幾百家公司乃至全部公司的牛市,而是幾家公司的牛市。深圳市賽亞資本董事長羅偉冬指出,“可能就是幾家超級公司不斷走牛,就是中國的‘FAANG’。”

資本市場每一輪重大改革

都撬動一輪大牛市

從去年試點註冊制到目前政策要求全面實行註冊制,資本市場制度建設持續加速度。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宗新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全面推行註冊制可以說是近10年來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改革,而上個10年最重要的改革是股權分置改革。

在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在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正處於新一輪創新週期當中,政策正在加大力度扶持新興企業。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的經濟發展經歷了生產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兩大發展階段,目前正處在以技術為核心的創新發展驅動新階段。全面推行註冊制,體現出監管層對於戰略新興成長企業的支持。”

康莊資產董事長常士杉指出,“這幾年資本市場的改革速度非常快,註冊制的推進超預期,全面註冊制的實施將讓我們的資本市場愈加成熟。”

放眼全面註冊制實行之後,市場將出現短期和長期完全不同的變化。常士杉認為,全面註冊制後,上市公司數量短期內會明顯增加,這將加劇市場中的炒作情緒。“A股目前仍存在著估值偏高、散戶多、退市難等問題,過快地推出全面註冊制,會使估值較高的白馬股迴歸合理區間,散戶的過度投機可能會加劇市場的波動。”但長期卻不是這樣,他表示,從長期來看,信息披露、退市制度的完善會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尤其是外部資金的大量湧入可能會帶來A股的牛市行情。

王德倫則從全面註冊制帶來的A股市場資產變化角度進行了分析,“隨著我們市場指數中新老經濟更加均衡,海外長線資金和國內居民可能會更加青睞A股市場,會持續配置中國的權益資產。”同時,他還指出,在新制度下,各個企業將在一級市場融資和二級市場交易中形成競爭關係,企業需要努力提高自身資產質量和經營成果,以在註冊上市中能拿到一個合適的價格融資。“我們期待的企業之間相互競爭、優勝劣汰的情形就會出現,那麼投資者將受益,A股也有望迎來長牛。”

在機構和投資人憧憬全面註冊制將給市場帶來長牛的種種情形以外,其實A股歷史上歷次大牛市都是有重大政策制度出臺或修訂等做背書的。

同威投資董事長李馳向《紅週刊》記者指出,資本市場改革是推動牛市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研究發現,資本市場每一輪重大改革都接著了一個大牛市,歷史總是會重複,但不是簡單的重複。例如,1998年12月《證券法》問世,次年迎來了5·19大級別牛市;2005年10月《證券法》修訂,2006~2007年迎來了超級大牛市,那年《死了都不賣》火遍全球。那麼,2019年全國人大第二次修訂《證券法》,試點註冊制,我們相信接下來會是一輪大牛市。結合宏觀的經濟政策變化,我們認為這個牛市會超過10年,優質股票股價波浪式前進,一浪比一浪高;垃圾股票波浪式下跌,一浪比一浪低。”

不過,利檀投資董事長陳昊揚提醒投資者,A股市場存在港股化和美股化兩種可能。“具體而言,A股市場今年以來日均交易額在8000億元左右,平均每家公司日均交易額為2億元;港股市場日均交易額100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900億元),平均每家公司日均交易額在4000萬元左右。港股市場整體估值被壓得很低,就是上市公司多而市場資金少造成的。因此,如果A股市場新股上市速度不減,同時退市難,就難免類似港股市場化。反過來,退市制度改革加快進行且能嚴格落實的話,A股市場就有美股市場化的趨勢。”

全面註冊制牛市

5只或10只大牛股的盛宴?

以美股市場的歷史為例,格隆匯數據顯示,1980年~2017年,納斯達克每年平均退市401家。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4日,納斯達克共有2873家公司,總市值合計206498.38億美元,其中市值排名前15名的公司市值總和為103191.71億美元,佔納市總市值的一半。如果把這15家公司稱作“超級公司”,那麼超級公司在納市的佔比僅為0.52%,佔過去10年所有上市企業總數的0.22%。

在全面註冊制和嚴格的退市制度下,如果A股也出現“美股化”,那麼按照A股市場目前的4072家計算,超級公司佔比如果為0.52%,對應21家公司;佔比如果為0.22%,則對應9家公司。《紅週刊》記者統計了截至11月5日,A股市場和納斯達克市場中市值分別排名前21位的上市公司。(見表1和表2)

全面註冊制“更進一步”,A股十年長牛在路上

全面註冊制“更進一步”,A股十年長牛在路上

格雷資產董事長張可興此前在星選管理人圓桌論壇上提道,“我們都說漂亮50,但我們認為,未來是沒有漂亮50的,只有漂亮5。不是說未來只有5家公司會上漲,但我們認為,未來頂尖的、最優質的企業、能夠持續創新高的股票會越來越少。現在大家覺得A股市場的分化已經這麼厲害了,但是我覺得未來的分化還會繼續拉大。”

從賽道來說,陳昊揚認為,未來A股市場中的“超級公司”或將出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原因在於,成為A股市場的“超級公司”一定是全球的“超級公司”,企業所屬的行業需要有廣闊的空間,特斯拉目前的市值為4152.66億美元,而比亞迪市值僅為4907億元人民幣,相差了將近7倍,市場空間廣闊。

而羅偉冬則認為,中國的“超級公司”可能出現在科技行業中,“在全面註冊制實行後,虧損的科技公司也能上市,可能就有未來的‘騰訊’和‘阿里’,相信未來A股一定能出現中國的FAANG。需要注意的是,作為科技股,FAANG早年估值的波動和回撤也很巨大,直到它們成為行業壟斷科技龍頭後,估值才持續被提升。我們要找到這樣的科技股,一定要關注其市場集中度和壟斷超額利潤的問題。”

那麼,如果投資者無法識別超級公司怎麼辦?常士杉指出,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不會選股最好買頭部指數對應的ETF,比如上證50ETF、創業板50ETF,優質成長藍籌ETF等。

券商股寡頭值得期待

“三中一華”投行市佔率超52%

事實上,全面註冊制將令券商各業務線全面受益,其中典型的受益業務包括經紀業務、投行業務、直投業務。

首先,從承銷保薦業務的收入來看,以科創板為例,國信證券非銀團隊此前發佈一篇研報認為,科創板從2019年7月推出至今,IPO發行規模已經接近1200億元;2020年初至今,科創板IPO規模超過340億元,佔同期A股IPO規模的比重為37%。後續企業上市速度將加快,每上市募集1000億元資金,按照5%~6%的平均承銷費率,對券商營收的貢獻在1.5%左右(以2019年營收來看)。目前國內前十大券商佔到承銷業務市場份額的50%。2019年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IPO募資金額的市場份額就達到了48.56%。隨著註冊制的推出,市場集中度可能會進一步上升。

另外,從直投業務上,上市券商PE及另類子公司淨利潤貢獻率達6.8%(2018年及2019年平均)。在直投板塊淨利潤增幅30%、50%假設下,上市券商淨利潤將分別增加2%、3.4%。

最後,如果按照科創板經驗,在註冊制的背景下,主板也採取20%漲跌幅制度,那麼主板佔全部市場交易額的65%左右,如果主板交易額增加30%、40%和50%三種情況下,預計經紀業務拉動上市券商全年淨利潤增加13%、17.3%和21.7%。

因此,券商整體業績已經反映了註冊制帶來的好處。但李馳認為,在培育“航母級頭部券商”的監管指導思路之下,頭部券商在財富管理、股權融資等業務板塊將獲取所有優勢資源,“長期來看,頭部券商的確定性高,競爭優勢更大。而且,在全面註冊制推行後,會有大量創新型企業進入市場,這類企業與傳統企業相比,現金流更加不穩定、業務模式和核心技術有很高的專業性。所以由於定價和調研的難度不斷上升,未來投行業務的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上升。”

事實上,去年下半年註冊制在科創板落地後,投行業務的格局已出現了重塑的跡象。廣發證券非銀團隊指出,截至6月22日,科創板自開板以來共上市110家企業,合計募集資金1326.11億元,“三中一華”的市佔率合計高達52.11%,其中中金佔25.57%,中信佔12.69%,遠高於前期IPO項目各家投行的市佔率。

(本文已刊發於11月7日《紅週刊》,文中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紅刊招聘季 正式啟動!】

金九銀十,你是否在尋求一份乾貨滿滿的優質offer?是否在尋求一個能展示個人能力的舞臺?

證券市場紅週刊誠招證券新聞記者、高級推廣運營,邀你一同深入價值投資領域,與投資大師面對面!詳情可私信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