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軍隊在二戰中有多強?血戰斯海爾德河擊敗數萬德軍

現在的英國在大家的印象中更像是一個美國的依附者,英國軍隊一般也只是依附美軍搞軍事行動,除了馬島戰爭外,二戰後英國就沒怎麼獨立打過仗了,但是,在一戰和二戰的時候,英國軍隊還是相當厲害的,畢竟是工業長子,老牌列強,軍隊戰力很強勁。

不過,一戰和二戰時期的英國軍隊,和現在相比有一個很不同的特點:有很多其它軍團,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自治領的軍團,這個參加不像後來美國帶著一堆小弟打仗,基本是捧場而已,實際作用不大,英國的幾個自治領可是全力支援母國的,比如加拿大,加拿大現在軍事上不起眼(畢竟鄰居是美國),但是其實是相當能打的一個國家,參與一戰的650000名加拿大人中,約60000人戰死,173000人負傷,這個數字算是很大的了,要知道當時的加拿大都沒多少人。

二戰也是一樣,加拿大軍隊參與許多重要戰役,有些戰事甚至就是加拿大主導的,比如1944年10月2日至11月8日的斯海爾德河戰役,加拿大人就和德軍進行了血拼。

加拿大軍隊在二戰中有多強?血戰斯海爾德河擊敗數萬德軍

1944年,在西蘭省運載加拿大士兵的兩棲車輛正登陸斯海爾德河地區

斯海爾德河戰役,又稱比荷堤防之戰,發生在比利時北部與荷蘭西南部,此戰是一場惡戰,戰役的核心是安特衛普港,歷史學家長期忽略這場戰役,直至近幾年才開始重視。

此戰的大背景是諾曼底登陸,盟軍在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後,英國第2軍團已攻入低地國家和佔領布魯塞爾與安特衛普,其中後者的港口設施完全未被破壞,但佔領安特衛普後,英軍攻勢緩慢下來,當時德軍仍控制斯海爾德河口。

不過盟軍沒精力清剿這一部分德軍,這個時候盟軍主要在策劃一個大膽的行動——市場花園行動,不過1944年10月初,市場花園行動因損失慘重而失敗,盟軍自然要繼續清繳河口德軍了。

這一地其實不好打,德軍在此有著堅固防禦工事,加之當地複雜的泥濘沼澤地形,所以戰事頗為艱苦,而主導這一戰事的,正是加拿大軍團,1944年9月12日,加拿大第1軍團在蓋伊·西蒙德斯中將指揮下被臨時授與負責掃蕩斯海爾德河地區德軍的任務,此外,還有部分英軍和波蘭軍隊配合作戰。

戰役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掃蕩安特衛普以北地區及鞏固通往南貝弗蘭的道路;第二階段是掃蕩在雷歐波得運河北面的布萊斯肯茲口袋(腳踏車行動);第三階段“活力作戰”,以攻佔南貝弗蘭;最終階段是必須佔領瓦爾赫倫島,強攻德軍要塞!

戰事雖然頗為艱苦,但打得還是比較順利,經過5個星期的艱苦戰鬥,加拿大第1軍團在其它國家的進攻部隊支援下,經過多次兩棲登陸、渡過多條運河及在開闊地帶作戰後終於取得奪取斯海爾德河口地區,德軍在當地從河面到地面均滿布地雷及水雷,而防線均佈滿火炮及狙擊兵,給盟軍帶來了極大的傷亡。根據統計,盟軍共有12,873人傷亡,其中有6,367人為加拿大人。不過,德軍損失更重,雖然傷亡不詳,但有41043人被加拿大第1軍團俘虜,可見德軍損失之重。這一仗是加拿大軍隊最光榮的戰役之一,萊茵河以北的荷蘭國境完全由加拿大軍隊光復。

加拿大軍隊在二戰中有多強?血戰斯海爾德河擊敗數萬德軍

北方戰線

仗打贏了之後,盟軍又花了整整三個星期來清除水雷,一直到1944年11月29日,第1艘運載盟軍補給物資的船隻才在安特衛普卸下貨物,可能是為了表彰加拿大,第1隊運輸船隊,也是由加拿大建造的貨運船“卡坦拉基堡壘號”的帶領下進入該港口的。

加拿大軍隊在二戰中有多強?血戰斯海爾德河擊敗數萬德軍

最後攻擊瓦爾赫倫島的行動

這一仗意義重大,由於補給線打通了,所以盟軍從巴黎到萊茵河的戰線更為鞏固,所以德軍視這個中歐深水港為眼中釘肉中刺,德軍仍好幾次嘗試摧毀安特衛普港,或是最後自海上攻擊切斷盟國運補船隊艦隻,光是發射的V2導彈就有數千枚,比一些大都市都多,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發射的V2火箭近半數落在安特衛普港。

為了重新奪取這裡,德軍還進行了一次驚天動地的軍事行動:突出部之役(第二次阿登戰役或阿登之役),這一仗發生於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5日,德軍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奪回安特衛普。

雖然最後德軍失敗了,喪失了一切反擊機會,但給美軍造成了巨大傷亡,這一仗是美軍在海外單次戰役傷亡最重的,美軍共有19,000人陣亡、47,500人受傷、23,000人被俘或失蹤,英軍也有1000餘人傷亡,而德軍損失達到10萬。雙方付出如此代價,可見安特衛普港地位之重。

作者:雲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