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惠州蓝!一季度惠州空气质量位列全国第五全省第一

点赞惠州蓝!一季度惠州空气质量位列全国第五全省第一

我市空气质量长期稳居全国前列,“惠州蓝”成为城市名片。这是惠州西湖一角。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 摄

如果用一幅画描绘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惠州,您将拿起什么颜色的画笔?退休后定居惠州的美术教师李江燕拿起绿色涂抹大地,拿起碧色描绘江河,拿起蓝色喷洒天空。

与这幅水彩画相呼应的,是一组散发着幸福味道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我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中排名第5,其中2月份在全省排名第1、全国排名第3。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变化排名全国前30名中的第25位。

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近年来,我市坚守惠州定力和惠州耐力,让山水惠州更宜居宜业宜游宜养。随着各项攻坚工作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市民切身体会到我市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绿色理念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惠州,一座蓝天常相伴、“山水”为招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之城。

近年来,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在全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2013年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公布以来,我市空气质量排名稳居全国前列,“惠州蓝”成为城市新名片;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长期保持国家Ⅱ类水质标准;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惠州积累的“绿色财富”正成为一股磅礴的“绿色力量”。

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打好绿色发展主动仗。一直以来,惠州坚持理念与规划并立,创新与转型并举。率先制定实施低碳生态规划,并以之引领推进主体功能区、新型城镇化、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多规合一”,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产业高端化、低碳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坚持创建和防治并重,凝聚绿色发展“公约数”。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实行严格的流域限批准入制度,全面实施河涌整治和系统治水,去年起连续发出2个1号令,开展全面攻坚水环境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完善环保约束监督机制,坚决向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生产方式说“不”。

坚持改革和法治并进,织牢绿色发展保障网。“以法律红线守住生态底线”,制定实施《全市招商选资环保指引》和《企业投资管理“负面清单”》。加大立法保护环境力度,先后为保护一条江(西枝江)、一座城(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山(罗浮山)、一个湖(西湖)进行立法,全面推行“河长”治河。

惠州耐力

空气质量保持稳定长期位列全国前列

作为惠州主色调之一,“惠州蓝”享誉全国,成为一道烙印在美丽中国版图上的风景。

从成绩单上看,过去几年间,惠州的空气质量保持稳定,长期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列。去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为95.3%,为珠三角城市最高,标志性指标PM2.5达到世卫第二阶段标准。

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是惠州超常的耐力。过去几年,多次亮剑呵护“惠州蓝”已经成为例牌。

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惠州守住“惠州蓝”的耐力还将持续爆发。

大亚湾区有一个专业的信息化平台——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信息化平台,在石化区边界设置5套大气自动监测站,对46种大气特征因子进行24小时的连续监测,并配备移动监测车,及时掌握园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这只是我市向科技借力治污的一个缩影。我市还开展PM2.5源解析和臭氧形成机理及控制对策研究等,为精准治污提供决策支撑。同时,建成路边监测站、VOCs成分在线分析仪等监测设备,提升特征因子监测水平。建成了工业废气、扬尘、油烟在线监控系统,提升污染源监控能力。

去年完成53家重点行业企业废气提标升级

“惠州蓝”好得任性,绝非偶然。

在护航惠州“气质”的路上,惠州统筹调度,严格落实责任,坚持全市一盘棋,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初蓝天保卫战打响;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提出,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这是惠州的独特禀赋和最大优势,必须守护好生态屏障和滨水自然生态,使“看山望水记住乡愁”的美丽惠州更加令人向往。

作为我市的省控VOCs重点企业之一,恒昌涂料(惠阳)有限公司投入2114万元推进VOCs综合治理,通过治理每年可削减VOCs超过150吨。这是我市开展VOCs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治理,有效削减VOCs排放量的真实案例。

放眼全市,煤改气、生物质改气工作也已全面铺开。就在去年的11月13日,我市首例水泥厂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也是我市蓝天保卫战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市光大水泥企业有限公司下属光大水泥厂、光华水泥厂超低排放改造项目通过验收,经过改造,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一半以上。像这样的水泥厂超标排放改造,我市去年完成了5家,并完成53家重点行业企业废气提标升级。

还有一组数字,可以见证惠州人的幸福:2013年以来,我市空气质量稳居全国、珠三角前列,“惠州蓝”享誉全国,成为惠州名片。今年以来,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PM2.5为23微克/立方米,全部达标。

这些写在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字,落在高山海洋,落在山野田间,落在城市高楼。这座绿色之城,蕴藏着自然与生活的健康能量。优良的空气质量,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惠州定力

经济发展和碧水净土“比翼齐飞”

碧水净土应该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牺牲品吗?惠州给出的答案是:经济发展和碧水净土可以“比翼齐飞”。近年来,惠州一手抓经济结构调整,一手抓污染防治攻坚。两手一样硬,坚持不懈。

提到治水,不得不提到去年。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消除淡水河、潼湖劣V类国省考断面,实现沙河水质达Ⅲ类,是我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难点之一。

时针拨回到2019年2月28日,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部发出2019年第1号令——《关于开展全面攻坚地表水不达标国考省考断面行动的命令》,决定以淡水河紫溪、沙河河口2个国考和潼湖水赤岗村1个省考地表水断面以及吉隆河吉隆商贸城前、淡澳河虎爪断桥2个入海河流断面为重点,开展全面攻坚水环境突出问题专项行动,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

通过一系列硬核措施,我市的水质实现了质的飞跃:2019年沙河河口、吉隆河吉隆商贸城前和潼湖水赤岗村断面水质攻坚达标,淡水河紫溪和淡澳河虎爪断桥断面水质实现第四季度达标。今年前3月,淡水河紫溪断面水质同比由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沙河河口断面水质同比由Ⅴ类提升至Ⅱ类,潼湖水赤岗村断面水质同比由劣Ⅴ类提升至Ⅳ类,吉隆河吉隆商贸城前断面水质同比由劣Ⅴ类提升至Ⅳ类,淡澳河虎爪断桥断面水质同比由劣Ⅴ类提升至Ⅴ类,5个攻坚断面的水质改善明显,主要污染物氨氮浓度同比下降76%~87%。

时隔一年,我市再次发布污染防治攻坚1号令,咬定“蓝天碧水净土”目标,消除劣Ⅴ类国省考地表水断面,稳定优良水体断面水质,6个国考入海河流断面达标率为100%,AQI达标率达到95%,PM2.5浓度控制在29微克/立方米或以下。

守住净土,惠州定力十足:全市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未发生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利用不当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事件。去年以来完成821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基础信息调查和风险筛查,正在推进74个行业重点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

绿色发展靠理念、靠制度、靠市场,但最终要依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绿色化”观念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厚植绿色发展根基,才能有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惠州,才能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有永续发展。

来源| 惠州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