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戰國時代的孟子,有幾句很好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意思是說,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大丈夫的這種種行為,表現出了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

我國經過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漫長時期,每個時代都有很多這樣有骨氣的人,我們就是這些有骨氣的人的子孫,我們是有著優良革命傳統的民族。

當然,社會不同,階級不同,骨氣的具體含義也不同。這一點必須認識清楚。但是,就堅定不移地為當時的進步事業服務這一原則來說,我們祖先的許多有骨氣的動人事蹟,還有它積極的教育意義,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伯夷、叔齊:不食周粟

故事詳細介紹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兒子。墨胎氏。孤竹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西(包括今遷安市、灤縣等地)。孤竹君生前立三兒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去世後,叔齊出走,欲讓位給兄長伯夷。

伯夷也不願作國君而逃避。後來二人在路上相遇,聞昕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善養老幼,深得人民擁戴而入周投靠。文王仙逝,周武王繼位而擁兵伐紂,他們認為諸侯伐君以為不仁,極力勸諫。武王不聽,決意滅商。伯夷、叔齊對周武王的行為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採野果為生。

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伯夷、叔齊:不食周粟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中國古代有不少因維護人格,保持氣節而不食的故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出任彭澤縣令。有一次,郡裡派督郵來了解情況。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面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淵明聽後長長嘆了一口氣:“我不願為了小小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傢伙獻殷勤。”說完,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陶淵明當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

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流傳百世的詩文。在為後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為中國後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蘇武:貝加爾湖牧羊十九載

在中國有一個流傳廣泛的故事,就是蘇武牧羊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蘇武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不畏強權,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蘇武是公元前一世紀中國漢朝人。當時中原地區的漢朝和西北少數民族政權匈奴的關係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漢朝皇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

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蘇武:貝加爾湖牧羊十九載

單于發現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又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蘇武,也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於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去。”

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蘇武舞臺劇

在貝加爾湖,蘇武牧羊達十九年之久。十幾年來,當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單于已去世了,就是在蘇武的國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兒子繼任皇位。這時候,新單于執行與漢朝和好的政策,漢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蘇武接回自己的國家。

蘇武在漢朝京城受到熱烈歡迎,從政府官員到平民百姓,都向這位富有民族氣節的英雄表達敬意。兩千多年過去了,蘇武崇高的氣節成為中國倫理人格的榜樣,成為一種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他經歷坎坷,思想複雜,既是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兼有遊俠、刺客、隱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氣質。儒家、道家和遊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

李白留給後世人九百多首詩篇。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表現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李白一生都懷有遠大的抱負,他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功名事業的嚮往。《梁甫吟》、《讀諸葛武侯傳書懷》、《書情贈蔡舍人雄》等詩篇中,對此都有繪聲繪色的展露。

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在長安3年經歷的政治生活,對李白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現實,發生了尖銳的矛盾,胸中淤積了難以言狀的痛苦和憤懣。憤怒出好詩,於是,便寫下了《行路難》、《古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等一系列仰懷古人,壯思欲飛;自悲身世,愁懷難遣的著名詩篇。

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大半生過著流浪生活,遊歷了全國許多名山大川,寫下了大量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優美詩篇,藉以表達出他那種酷愛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懷。在這一類詩作中,奇險的山川與他那叛逆的不羈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這種詩在李白的詩歌作品中佔有不小的數量,被世世代代所傳誦,其中《夢遊天姥吟留別》是最傑出的代表作。

詩人以淋漓揮灑、心花怒放的詩筆,盡情地無拘無束地舒展開想象的翅膀,寫出了精神上的種種歷險和追求,讓苦悶的心靈在夢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更把詩人的一身傲骨展露無遺,成為後人考察李白偉大人格的重要依據。

阮籍:傲然獨得,任性不羈

阮籍的父親阮瑀曾任曹魏丞相,為“建安七子”之一。阮籍本人以瀟灑和不拘禮節而出名。

太尉蔣濟聽說阮籍“俊而淑悅,為志高”,準備證闢阮籍做自己的椽屬。阮籍聽到消息,就寫了一封《奏記》,親自送到洛陽城外的都亭,請吏卒轉呈蔣濟。《奏記》中說自己才疏學淺,出生卑微,難堪重任,婉言表示謝絕。後勉強就任,但是不久即告病辭歸。

曹爽召他為參軍,但他報病不出。後來曹爽被殺,司馬懿召他為從事中郎,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繼續用他為從事中郎。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於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心懷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於是他採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

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阮籍:傲然獨得,任性不羈

鍾會是司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問阮籍對時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辦法獲免。司馬昭本人也曾數次同他談話,試探他的政見,他總是以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來應付過去,使司馬昭不得不說“阮嗣宗至慎”。司馬昭還想與阮籍聯姻,籍竟大醉60天,使事情無法進行。

景元四年(263)十月,司馬昭被晉封位晉公,位相國,加九錫,這是司馬昭正式實施其篡權的重要一步。按照例行公事,由曹魏傀儡皇帝曹奐下詔加封晉爵,司馬氏謙讓一番,然後再由公卿大臣"勸進",當時阮籍擔任步兵校尉之職,也被受命執筆,但阮籍依舊喝酒,等到使者來催稿時,阮籍只好帶酒擬稿塞責。

徐悲鴻: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徐悲鴻: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傲骨,是不動聲色,虛懷若谷的自然流露,很難讓人看得見,摸得著,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真實寫照;傲氣,是譁眾取寵,盛氣凌人的表演,舉手投足,惟妙惟肖,是“不可一世,趾高氣揚”的最好註釋。有傲骨的人,只會使人感到親近,感到和藹,感到一種力量和尊嚴;有傲氣的人,卻會使人疏遠,難以接受,或敬而遠之,或躲而避之,使人感到壓抑和難堪。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是國畫大師徐悲鴻先生的座右銘,是他光輝一生的寫照。徐悲鴻在洋人面前沒有絲毫奴顏媚骨。他20歲成名,被法國猶太富翁看中,專邀他到“哈同花園”畫像,在優厚的待遇面前,他斷然拒絕,保持了“江南布衣”的本色;

在赴法留學專攻美術期間,他遭到了洋學生的歧視,被誣為“生就的當亡國奴的材料”,徐悲鴻面對挑釁,義正詞嚴地予以回擊,並以虛心好學換來了一個個優異成績,折服了對手,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回國後,徐悲鴻不為高官厚祿所誘惑,也不被政治上的高壓所屈服,堅決拒絕為蔣介石畫像。他堅持走自己的路,用自己高超的技藝為祖國服務,為中華民族爭光。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國家民族危亡緊急時刻,文天祥無時無刻不把國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對投降派和姦佞之徒從不留情。1259年,元軍渡江圍鄂州,皇帝寵幸的內侍董宋臣慫勇宋帝遷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斬董宋臣。

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軍大將呂文德為和義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呂師孟為後部尚書,投降氣氛一時瀰漫京城,文天祥又上書乞斬呂師孟,以穩軍心。文天祥被俘後,留夢炎一班降賊都曾硬著頭皮來勸降,文一律唾罵之,就連先已投敵的宋恭帝前來勸降時,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確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他並不對帝王愚忠,而只無條件地忠於國家和民族。

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義。他死後留下了大量詩文,其中如《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獄中所作的《正氣歌》以及死後從其衣帶中發現的“衣帶詔”(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都已成為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絕唱,成為民族精神財富的寶貴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吉鴻昌:“我是中國人!”

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吉鴻昌:“我是中國人!”

1931年秋,吉鴻昌率團到美國考察。在紐約,吉鴻昌常被人誤認為是日本人,吉總是鄭重嚴肅地告訴對方:“我是中國人!”一聽是中國人,美國人的眼裡充滿了不屑和鄙夷。面對洋人的嘲笑和侮辱,吉鴻昌氣憤異常,他親自做了一塊紙牌掛在自己的胸前,紙牌上用毛筆寫著“我是中國人”5個大字。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其投身五四運動後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

魯迅早年曾留學日本。“五四”時期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力軍。1927年後定居上海,領導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粉碎國民黨文化“圍剿”。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一生的真實寫照。魯迅先生的著作、譯作、書信等是留給後世的珍貴的文學遺產和精神財富。

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毛澤東:糞土當年萬戶候

做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


毛澤東:糞土當年萬戶候

毛澤東,從湖南到井岡山,從井岡山到延安,再從延安到北京,南征北戰創建了人民當家做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百多年來.第一個喊出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從此不再受人奴役了!

毛澤東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了自己的祖國和他所熱愛的人民;毛澤東一心想著“為人民服務”;毛澤東兩袖清風一身正氣。毛澤東遠比彼得大帝和華盛頓更偉大。毛澤東是中華民族引以自豪的英雄!毛澤東是光照千秋萬代的民族之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