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文教育面對疫情影響的應對策略

  人類正在經歷一場極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安全危機。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遠非侷限於公共衛生領域。全球經濟發展、政治變遷、技術創新、文化交流、教育變革等都會受到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我們可以預見,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浩劫,社會變革和全球化新趨勢相互交織,將對未來相當長時間內國際中文教育產生重大影響。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建設力度加大,不斷滿足沿線各國民眾的中文學習需求。同時,國際中文教育的發展也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作出了獨特而重要的貢獻。從外部環境來看,接下來,國際中文教育將面臨嚴峻複雜的挑戰和風險,需要清醒研判,理性應對。


國際中文教育面對疫情影響的應對策略


  國際中文教育面臨的挑戰

  全球經濟重挫。新冠肺炎疫情將使全球經濟遭受重大打擊。國際勞工組織預計,疫情造成的影響將遠超2008年的金融危機。英國學者羅賓·尼布萊特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壓垮經濟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甚至有人悲觀地斷言,“全球化在走向終結”。全球化走向終結的論調過於悲觀,但疫情讓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縮水”的全球化。全球化或將呈現新的趨勢,全球經濟的衰退和全球化的收縮可能會導致各國用於支持當地中文教育和孔子學院建設的資金減少、中文學習市場萎縮等問題。

  國際關係劇變。疫情期間,各國未能緊密合作,共同對抗疫情,全球信任危機劇增。之後,全球治理的難度將加大,大國全球治理的意願和能力也會弱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際中文教育的全球資源配置與可持續發展、孔子學院的全球佈局將受到世界秩序重組、地緣政治變革及意識形態衝突等帶來的衝擊。

  不確定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發是一次影響深遠的“黑天鵝”事件。疫情的發展結果、波及範圍及造成的社會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疫情對公共衛生、個人生命安全及心理健康的影響難以預知,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政治格局的重塑及社會治理的改變不可估量。各種不確定性加大,世界將被孤立主義、保護主義、逆全球化等思潮裹挾。國際中文教育將受到政治、經濟、社會、宗教、意識形態等領域的突發事件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其發展前景不明朗,缺乏方向感,發展步調將可能被各種不確定性打亂。

  技術革新加速。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無人機等技術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生物科技、基因工程、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的快速迭代,將給人類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更多的便捷。但與此同時,新技術所帶來的安全隱私、數字鴻溝及倫理規範等問題不容小覷。國際中文教育將面臨如何適應快速變化的技術、如何將新技術整合應用到教學中、如何處理人機關係等問題。

  文化差異凸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西方在疫情方面存在不少分歧。分歧的背後實則反映了不同國家、民族之間在衛生觀念、社會規則、自由尺度等方面的文化差異。文化差異和多樣性未來或許不再被看作一種寶貴的文化稟賦,而可能是國際交往的障礙。作為文化的核心部分,價值觀的差異將被放大。國際中文教育作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面臨來自文化差異、意識形態分歧、輿論場博弈等方面的壓力。

  國際中文教育的應對策略

  面對挑戰和風險,未來,國際中文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冷靜分析、理性應對。筆者就此提出以下建議。

  1.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加強市場化運作。在全球經濟重挫之下,國際中文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多渠道募集資金。可通過設立孔子學院發展基金會等方式,向社會、企業和公眾籌集資金,拓寬融資渠道。海外其他中文教育機構可通過與當地企業、中資企業、華人社團、學校、投資機構等深度合作,形成中文教育多元投入格局。加強市場化運作,增強國際中文教育品牌在海外語言服務市場的競爭力,增強海外孔子學院的市場拓展能力和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2.優化海外孔子學院佈局,促進國際中文教育協調發展。在國際關係劇變之下,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的增設需要綜合考慮所在區域和國家、外交關係、所在國安全狀況、經濟狀況、文化環境、法律環境、境外合作方的意願和能力、可持續發展的條件等諸多因素。對孔子學院的創新發展需要有容錯機制,對孔子學院的退出要採取包容態度。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建設力度,調整優化結構,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國際中文教育的穩定器。

  3.提升孔子學院治理能力,加強風險管理。面對諸多不確定性,孔子學院一方面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韌性;另一方面要及時預判發展趨勢,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加強風險管理,調整政策工具,積極應對內外部環境變化。優化孔子學院治理體系和運作模式,修訂《孔子學院章程》,遵循國際語言傳播機構的運行慣例,再造管理流程,增強管理彈性,賦予各孔子學院更多的管理權限。加強風險管控,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機制,及時有效處理意外風險。

  4.整合應用新技術,適應個性化學習需求。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的更新迭代和教育應用,將促進國際中文教育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生態發生變革。國際中文教育需要充分挖掘語言學習與新技術整合的優勢,積極融入線上學習、混合學習、智慧課堂、虛擬現實等應用場景中,滿足世界各國中文學習者自主學習、智能化學習、個性化學習需求。通過新技術開發中文學習產品,提供便捷的語言服務,同時注重適應不同國家、不同受眾、不同硬件條件的學習者的差異化需求,支持中文學習的當地化和便利化。此外,要在語言學習中建立良好的人機關係,防止技術濫用。

  5.專注語言主業,尊重文化差異。在文化差異被放大的情況下,國際中文教育和孔子學院需要聚焦語言教學這一核心業務,文化活動需要淡化。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避免將國際中文教育全能化。要加強國際中文教育內涵建設和標準建設,提升國際中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國際中文教師、教材和課程的高質量建設,推動教師和教材當地化,以適應當地文化,緩解輿論壓力,避免文化衝突。

  面對國際環境變幻莫測、複雜多變的形勢,國際中文教育機遇和挑戰並存。我們要主動謀劃,變危為機,構建更加開放包容、更具適應性的國際中文教育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本文系孔子學院建設和漢語國際教育2018年度課題“國際語言文化推廣機構章程比較研究”(18CI05D)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師範大學孔子學院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華僑華人(浙師大)研究中心)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輝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