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供給是“在線新經濟”強引擎-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作者:華東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殷德生

從一定意義上說,經濟社會發展最缺的不是資本、人才,而是制度供給。從上海推出“擴投資20條”“穩外資24條”,到“公共衛生建設20條”;從《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施行,到“在線新經濟三年行動方案”發佈,及時和精準的制度供給雪中送炭,正推動市場加快活起來、經濟加快熱起來。

“在線新經濟”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和經濟形態,固然需要技術創新,但關鍵是新的制度供給和制度適應性要與之相匹配,並能根據需要進行制度變革和創新。制度供給及其效率本身就是“在線新經濟”蓬勃發展的內在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說,4個“100+”行動目標,12個重點發展領域,繪就一張清晰的上海“在線新經濟”發展藍圖。

優質制度從哪裡來?來自對新經濟的敏銳洞察,來自對未來發展的充分預見。“在線新經濟”正在改造著現代生產製造(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生產性服務業(電商零售、在線金融服務、在線展覽展示、在線研發設計)和生活性服務業(在線教育、在線文娛、在線醫療、無接觸配送、新型移動出行、遠程辦公)。這些“在線新經濟”遵循規模經濟、範圍經濟以及外部經濟性等規律,不僅以大規模需求為基礎,而且具有柔性生產以及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功能,注重價值鏈管理思維和市場適應性原則,公司對產品適應性、行為適應性和組織適應性尤為敏感。由於某些產品和服務由單個企業大規模生產比多個企業同時生產更有效率,因此“在線新經濟”容易形成自然壟斷現象。這些特性對制度供給提出了新的要求。

從宏觀制度供給上看,在稅收政策、補貼手段、金融支持、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創造更有利的環境,減少競爭中的政策壁壘。從微觀制度供給上看,進一步消除智能交互技術跨界融合創新的障礙,完善“揭榜掛帥”機制,推動重大產品基礎創新和示範應用,支持高成長性創新企業優先在科創板上市,為新經濟企業的品牌網絡營銷提供平臺和渠道。從公共資源配套的制度供給上看,加快5G、智能物流、生鮮冷鏈、新能源車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數據資源共享網絡建設,“在線新經濟”應用場景實踐區和生態鏈的建設與拓展,強化“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的公共服務。從制度適應性的維度來看,堅持激勵機制和監管機制相結合的原則。首先要順應市場需要並積極扶持,尤其是對“在線新經濟”平臺的不同發展階段採取適當激勵。其次,需要建立一種多元混合規制模式,增強多部門協調規制模式與“在線新經濟”的制度結構之間的匹配性和適應性。

“在線新經濟”是信息和數據密集型經濟形態。傳統經濟模式下的契約和合同形式在“在線新經濟”模式中需要以新的信任機制代替。基於大數據的信息披露機制可以強化“在線新經濟”主體的信用透明度,有助於各方主體建立新型信任機制。對於“在線新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不能用一刀切的手段應對,否則會遏制這種新型經濟形態的發展和創新。探索適用於新業態新模式“沙盒”監管措施,就是要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准入門檻,允許試錯。

要而言之,在制度供給中制定、修改規則,為“在線新經濟”發展提供清晰的制度框架,同時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罰予以明晰,實質上就是改革。“制度供給”是否精準、有效,“制度體系”是否完善、健全,“在線新經濟”發展能獲得多少“制度紅利”——作為制度供給的主體,政府要加強自身改革。這恰恰也是新興產業和創新企業逆勢飛揚的信心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