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國際化!康復大學戰略規劃披露



疫情的發生,讓我們對生命有了更深的關切,對保護生命有了更大的責任感。於2019年6月在青島揭牌的康復大學,也因著“康復”這一為生命帶來全新機會的屬性,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4月16日下午,青島召開康復大學頂層戰略規劃專題會議,王清憲再一次明確了這一國內首所康復類國字號大學的定位與定向:把康復大學建設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以研究為基礎、以應用為導向的國際化高水平大學。

突出康復特色,實現開放辦學,目標國際化的康復大學,伴隨著其頂層戰略規劃的披露,未來將對青島這座落地城市帶來哪些利好?又將對國內的康復領域發展形成怎樣的推動力?

目標國際化!康復大學戰略規劃披露

教育觀察第10期

撰文/©張慧

審校/©於瑩

目標國際化!康復大學戰略規劃披露

肩負著為“健康中國”戰略服務使命的康復大學,自規劃之初,便被賦予了高起點、高水平、國際化的標準與定位,並在後續的研究與部署中明確了以研究為基礎、以康復應用為主導的發展導向。

4月16日下午,青島召開康復大學頂層戰略規劃專題會議,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康復大學(籌)領導小組組長、臨時黨委書記王清憲對其定位與定向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

他強調,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高點定位、科學規劃,突出康復特色,實現開放辦學,努力把康復大學建設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以研究為基礎、以應用為導向的國際化高水平大學。

目標國際化!康復大學戰略規劃披露

會上還公佈了康復大學頂層戰略規劃,這一戰略規劃制定並加以完善的過程,在王清憲看來,也是康復大學深化認識、系統理解、凝聚共識的過程,規劃實施後,將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的週期康復服務。

規劃中提到的“康復特色”、“開放辦學”、“國際化”定位等,均是能窺見未來康復大學面貌的亮點與關鍵,此次專題會議後,康復大學這幾大亮點的準確內涵也一一展露在我們眼前。

所謂“康復特色”,王清憲的解讀是:做好中醫與西醫、醫學與藥學、生理與心理的深度結合,科學精準設置學科專業,推動教研醫產融合創新,提升人民群眾生命質量。

至於“開放辦學”“國際化”,則更多表現在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上,即:發揮好麥肯錫公司作為資源集聚整合平臺的獨特優勢,積極推動青島與國內外高水平院校、科研機構,特別是知名企業交流合作。

康復大學有多重要?

作為國內首座專注康復領域的國字號大學,康復大學於2019年6月在青島揭牌落地,選址青島市高新區西片區,由山東省、中國殘聯、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共同建設,早已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2020年3月,青島高新區為康復大學項目開通了“綠色通道”,多措並舉推進康復大學場地回填登記審批手續辦理,隨後,康復大學土石方整理工程(一期)全面展開。

目標國際化!康復大學戰略規劃披露

此次康復大學頂層戰略規劃的披露,是這座省部共建大學在近期迎來的又一項新進展,在加速高新區甚至是青島市的復工復產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對於高新區來說,康復大學是目前片區落地的三所高校中含金量最高的,教育資源的引進為高新區帶來了新的生機,也增加了片區的教育資源和宜居指數,加之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島中醫藥科學院的落戶,未來這裡或將成為引領青島健康教育領域的新高地。

對於青島來說,未來伴隨著康復大學的建成,勢必將帶來國內外優質康復教育和相關人才資源的集聚,更重要的是依託康復大學這個平臺,可以拉動青島醫療康養領域水平的提升,促進相關醫療人才的培育與集聚

而就全國範圍來看,康復大學“填補國內康復教育體系的空白,為全國培養專業型醫療康復人才提供規範化的平臺”的行業地位,更具深遠意義。

目前,全國大約有8500萬殘疾人士,4400萬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而國內僅有70多所本、專科院校開設了康復專業,這座專業院校的建設,可以說是承載了億萬生命的新機會。

人才,決定學校高度的關鍵

有了戰略規劃,如何建設康復大學依舊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的探索的命題,但其中最最核心的,依舊還是人才。人才的質量,決定了學校的高度與未來,這一點,王清憲在此次專題會議上也進行了強調。

王清憲表示,人才是康復大學建設的核心問題,要持續做好人才引進工作,加快組建康復大學專家委員會,創新人才引進模式,分階段、分批次引進學科帶頭人等高端人才。

目標國際化!康復大學戰略規劃披露

“高端人才”,表明了對高水平康復專業人才的渴求,亦與康復大學的國內首座康復類專業國字號大學定位相匹配。

可以想見,定位國際化的康復大學,未來吸引來的必然是國內外優質的康復教育人才和資源,進而培養出符合國情需要的專業型醫療康復人才。而這些,都需要青島市,山東省及國家級部門未來共同努力。

目標國際化!康復大學戰略規劃披露


目標國際化!康復大學戰略規劃披露


目標國際化!康復大學戰略規劃披露


目標國際化!康復大學戰略規劃披露


目標國際化!康復大學戰略規劃披露

資料來源:青島政務網、本網新聞稿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