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我國素有“瓷器之國”的美稱,由於歷代製造瓷器的品種繁多,因而其分類和命名也眾說紛紜,但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主要有這四種:

  燒製時間:是最常用的一種分類和命名方法,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劃出“朝”,如唐瓷、宋瓷、明瓷、清瓷等;二是劃出“年代”,一般用於明、清瓷器,如明洪武窯等  燒製地點:指總的燒製區域,如“越窯”泛指浙江餘姚、上虞、紹興地區的窯址。  燒製特徵:胎質、釉色、裝飾、形制和銘文是構成瓷器的五大要素,其中釉色又是區別瓷器類別的一個重要標註,我國陶瓷在發展中經歷了單色釉到多色釉的過程。  燒製窯別:是我國封建制度最生動的形象反映。官窯器泛指管辦窯廠為皇室燒製的產品,始於唐五代,明清盛況空空前。民窯器則是民間窯廠燒製的各種產品。


器型是指器物的口部、頸部、肩部、腹部、底部以及足部的外觀形狀。能夠對瓷器每一部位的結構形式掌握和分析到位,對於判斷其燒造的時代和窯口具有很大幫助,那麼現在來解一下陶瓷(器)各部位的不同表現形式:

  

一、瓷器的口部形式

口沿:瓷容器口部及其邊沿的統稱。口沿的形狀和成型工藝,是鑑定器物時代及燒造地點的依據之一。不同時期的不同器物口沿形狀各異,如碗有敞口、斂口、花口,瓶、壺、罐、洗有直口、盤口、唇口、折沿等等。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斂口:多見於缽、碗、罐等器,形象為口沿處漸向內收斂,有的器壁先向外撇,近口岸再向內斂。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直口:形狀為垂直的筒形。最早見於新石器時代的罐、瓶等器物,後代的碗、罐、壺、瓶等器均有直口的口式。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撇口:形狀為口沿為向外翻撇,略呈喇叭狀。這種口式多用於瓶、壺等器物,碗、杯等偶有撇口的。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唇口:器口邊沿凸起一道渾圓似嘴唇的厚邊,因此稱唇口。唐代邢窯白瓷碗和歷代一些罐等器物都有唇口。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盤口:壺、瓶等口部的一種形式。器型似盤,直壁,折收,下接細的直頸。漢代陶壺已有盤口趨勢,三國、兩晉、南北朝盤口壺盛行,唾壺、雞首壺也作盤口。盤口的壺、罐隋代仍有燒造,唐代變得漸為小巧,至宋代為洗口所取代。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洗口:瓶、罐等瓷容器的口部形式之一。源於六朝壺的盤口,形象接近而略深,更似文具中的筆洗;一般為淺直壁,折收,下接細頸。宋代始見洗口瓶,元、明、清的瓶、罐也有洗口的造型。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花口:一種是指碗、盤等器口部形式,把圓形或橢圓型的器口用連弧線分成若干等分,形若花瓣。有四瓣、五瓣、六瓣乃至十瓣以上花口。按花瓣曲線不同,又可分為葵口、菱花口、海棠式口等多種形式。唐至清代各個窯口燒造的碗、盤、洗、花盆等器均可見花口的造型。另一種是指唐以後出現的一種瓶口形式,即把圓形敞口捏成上下起伏的波浪形,瓶口似盛開的花朵。這種瓶式宋代比較流行,磁州窯、扒村窯、景德鎮窯、耀州窯等處均有燒造。明、清瓷瓶仍有花口造型。


菱花口:口邊每組花瓣為中央尖兩側圓弧的對稱形,使整個器物口沿的線條富於變化。菱花口多見於盤、碗、盞託等器。出現於唐代,明、清時代較為流行,如明洪武時期青花或釉裡紅盞託、明宣德時期菱口花盆等。


復口:即內外兩重口,外層口似淺盤,內層為略高的直口,兩口之問為環形淺凹槽。西晉青瓷罐即有這種口式。後代民間的泡菜壇也是這樣的結構,碗形蓋覆於兩口之問的凹槽中,槽內注水,可起密封的作用。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折沿:造型為直口,向外翻折出一週窄沿,一般都有一道較硬的轉折線。折沿多出現在盆、盤、瓶、罐等器具。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盆即有折沿,元代龍泉窯青釉折沿盤也是典型器物。


 

二、瓷器的耳部形式

耳:安置於器物口部、頸部或連於頸、肩部的附加裝飾物。一般呈對稱佈局,多見於瓶、壺、爐、罐等器上。耳多為豎置,除新石器時代陶器上和漢代陶耳杯的耳有一定的實用性外,在器物上主要起裝飾作用,使器物整體趨於均衡、協調。古代制瓷工匠為了美化器物,發明了各式各樣的耳,如龍耳、風耳、蒙耳、貫耳、犧耳、戟耳、繩耳、魚耳、鸚鵡耳、螭耳、鳩耳、象耳、菊耳、如意耳、綬帶耳、鋪首耳、蝠銜磐耳等。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龍耳:即將器物的耳做成龍形。最早見於隋、唐白瓷及唐代三彩釉陶上。如陝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的白瓷雙龍耳雙連瓶,造型為盤口、細頸、雙腹相連、口沿與肩之間有對稱的兩龍形耳,為隋代典型器之一。唐代白瓷雙龍耳瓶與三彩雙龍耳瓶造型相似,系由隋代白瓷雙龍耳雙連瓶演變而來。唐三彩雙龍耳瓶的腹部有塑貼的寶相花紋。清代雍正時景德鎮窯有茶葉末釉雙龍耳瓶。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鳳耳:即將器物的耳做成風形。最早見於宋代龍泉窯青瓷瓶上,其造型為盤口、細長頸、折肩、直腹、頸部對稱雙風耳。清代景德鎮窯瓷器上亦有所見。如康熙茄皮紫釉鳳耳蒜頭口瓶、乾隆豆青釉青花風耳瓶等。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戟耳:因形似佔代兵器戟而得名。主要流行於明、清景德鎮窯瓷器上,品種有青花、鬥彩、仿官釉等。如明正德年間青花戟耳香爐、萬曆青花戟耳瓶、清雍正仿官釉戟耳瓶、嘉慶鬥彩戟耳瓶等。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魚耳:即將器物的耳做成魚形。最早見於宋代哥窯及龍泉窯製品上,如著名的哥窯魚耳爐。明末景德鎮民窯青花瓷上亦可見到。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螭耳:即將器物的耳做成螭虎形。主要流行於明、清景德鎮窯瓷器上。如明嘉靖藍釉耳瓶、萬曆黃釉紫彩螭耳瓶、青花螭耳瓶,清康熙天藍釉耳尊等。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如意耳:即將器物的耳做成彎曲的如意形。流行於清代景德鎮窯瓷器上。如雍正鬥彩如意耳尊、乾隆仿官釉如意耳扁瓶、嘉慶粉彩如意耳瓶等。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綬帶耳:即將器物的耳做成細長彎曲的綬帶式。主要流行於明、清景德鎮窯瓷器上,特別是葫蘆式瓶多置此耳。如永樂、乾隆茶葉末釉綬帶葫蘆瓶等。

  

三、瓷器的肩部形式

肩:瓷瓶、罐、尊等容器頸與腹之間的過渡部位,因酷似人的肩部,因此得名。器物肩部造型有豐肩、溜肩、平肩、折肩等區別,它們也是鑑定陶瓷器時代及窯口的依據之一。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豐肩:其造型線條豐滿渾圓,向上高聳。元、明、清的梅瓶和歷代一些罐類器物多為豐肩。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溜肩:造型為肩部向下傾斜,與腹部銜接成圓弧形。歷代瓶、罐、壺等器均有溜肩的造型。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四、瓷器紋飾的形成

古代中國的文人士大夫,特別愛將自己的思想、情操、感情寄託于山水、花鳥、景物上面,這裡面有一種叫做通感、共情的東西,將人類的情感與本來沒有感情色彩的植物等自然物上面,讓它具有某種人類文化的含義。比如說愛用竹子比喻一種高潔的情操。用梅花比喻孤傲。用蘭草比喻一種化身世外,潔淨高雅、孤芳自賞等。包括用荷花比喻出淤泥而不染。


這種借景抒情、以物喻情的文化到了清代就達到了高峰,在瓷器上繪畫的紋飾表現的尤為明顯。

這一點在瓷器上,就更明顯了,叫做有畫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意思是各種紋飾按照某種隱喻的含義,慢慢形成一種規定的樣式,固定下來。

瓷器的四種最基本的分類和命名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