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許多教育機構不想辦法提升課程質量,反而投入大把精力營銷?

up劉浪浪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眾所周知,教育機構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所以,生源對於教育機構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做一個極端的假設,教育機構去掉營銷,只是專注於教學。

這時候我們會發現,教育機構裡原有學員的續班率很高,只是這些學員遲早有一天會畢業。

為了生存,我們發動現有家長進行轉介紹。

這時,正好有一位家長要報名。這位家長先後諮詢了親戚A、朋友B、同事C.這些人分別介紹了機構甲、機構乙、機構丙。而且,這幾位的孩子在這些機構都學的很好。

那麼,問題來了,這位報名的家長應該聽誰的建議呢?

這是理想的情況。

現實情況是別人的孩子在一家機構學的很好,並不代表你的孩子也能在那裡學好。為什麼?

因為孩子學習是個複雜的過程:這其中包括老師的教授方法,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學生和老師的性格。

那麼,營銷能解決這些問題嗎?答案是不能。

但是營銷至少能讓教育機構出現在家長的視野中。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宣傳是必不可少的。


你與眾不同q


不知道這裡說的教育機構是否包括9年義務制的學校和大學?不管怎樣人類社會最不可以商業化的兩樣東西“教育、醫療”,如果極度的商業化將是民族的滅頂之災。

醫療的商業化是醫德的淪喪,披著治病救人的草菅人命合法而堂皇。

教育的商業化是師德的淪喪,孩子們成為帶著博士帽的商人的搖錢樹。

商業化的教育以孩子們的健康為代價,不健康的孩子在人生的過程中不斷的光顧商業化的醫院。形成走向災難的完整閉環。


騏說


教育機構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被完全納入市場化運作體系,在其生存、發展過程中面臨殘酷的市場競爭。

在市場競爭激烈的前提下,一些還沒有得到社會認可的教育機構,首先面臨生存問題,只有通過投入大把精力搞營銷,才有可能讓學生或家長光顧機構,再通過安排試聽,完成學員的轉化,如果機構呈現的試聽課程質量不過關,就難以完成學員轉化,市場營銷也就沒有達到目標。

一些社會知名度不高的教育機構,若只重視市場營銷,難以完成學員的有效轉化,是徒勞無功之舉。只重視提升課程質量,市場營銷不到位,沒有學生或家長光顧,就使優質課程胎死腹中,無法推出,同樣是徒勞無益的。

因此,一些社會知名度不高的教育機構要想生存、發展下去,就得市場營銷與課程質量提升雙管齊下,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