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兒的過程中,哪些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首先,怎麼理解問題中的“優秀”。沒有人十全十美或全能冠軍,只要有一項突出的能力或成就,就已經很好了。

其次,每個人都會有好習慣或不良習慣。但是如果想改變習慣,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主要看個人的選擇。那也就是說習慣是可以改變的。

最後,在孩童時期,我認為最好的習慣就是“積極面對困難與挫折”的【思維習慣】。

因為在學生階段,會因為學習強度和難度、測試頻次和結果、評價考核結論等等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在青春期階段,再加上生理因素及情緒波動的困擾,更需要孩子積極、勇敢的去面對,突破場場考驗。

一旦孩子有了“自我成長”能力和動力的“良好體驗”、更重要的是,這種“體驗”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又會強化自己保持“持續成長”的習慣!

那麼孩子將來無論做什麼,都會“全心全力”,“優秀”也就是遲早的事兒了。


童閱讀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在育兒得過程中,哪些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1、給孩子有限制的“自由”


很多家長都有看孩子寫作業的崩潰瞬間,孩子不好好寫,家長在一旁乾著急。

孩子幾點起床,幾點洗澡,幾點睡覺,都會替孩子安排好,認為孩子太小,不能安排自己的事情。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孩子長大了也不會對自己的事情做規劃,事事依賴父母。

事實上,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給孩子相對的選擇權。限制孩子撕書,但是讓他選擇讀哪些繪本,可以選擇玩什麼玩具,但是玩完要洗手。

要有技巧的誇獎孩子,如果孩子很勤勞的打掃了房間,可以對他說:寶寶真棒!都會收拾自己的東西了。而不是說:寶寶真棒!都會幫媽媽幹活了。

有限制的自由,才會讓孩子感受到寬嚴有度的愛,才能帶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2、允許孩子犯錯


大人也會犯錯,更何況是孩子呢。最重要的不是犯錯這件事本身,而是父母對待錯誤的態度。

切記不要直接打罵孩子,先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問問孩子:發生了什麼?孩子會覺得你是信任他的。

孩子犯錯了自己也不好受,問問他:你現在覺得怎麼樣?你有什麼想法嗎?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再跟孩子一起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讓孩子能直面犯錯,分析後果,並學會避免犯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接受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天上的星星為什麼那麼亮?”“天黑了為什麼看不見?”“蘋果為什麼是圓的?”面對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很多爸爸媽媽選擇打斷或者忽略。

這實際上是孩子在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父母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耐心地給予解答。

如果這個問題自己也不會,不要簡單直接的告訴孩子不知道。而是對他說:這個問題媽媽也不是很清楚,我們一起去查找答案好不好?

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會讓孩子越來越聰明哦!


小玫瑰老師育兒


養育孩子其實就是在養育我們自己,希望孩子有多習慣,自己一定要有。

孩子不太會聽我們說什麼,而是會一直觀察我們做什麼。

1.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

我們都希望孩子是一個不亂髮脾氣的寶寶,前提我們要做一個不亂髮脾氣的父母。

特別對於辛苦的媽媽這一點很難,不給力的豬隊友加上固執的公婆,很容易情緒不好。

但是,還是要努力控制不要遷怒寶寶。我們的壞情緒都會變成刀,刻在寶寶的身體裡。

2.看書。

愛看手機寶寶的背後,一定有一對超級愛看手機的父母。

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是終生的,將來的寶寶一定會因為有愛看書的父母而感到驕傲。

3.收納整理。

從玩玩具開始,從哪裡拿的東西要放回哪裡。亂七糟八的房間,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