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公糧》


來源:三明日報

《交公糧》


●回述:陳興師

小時候,每到冬天,我們學校旁邊的糧站都會熱鬧起來。傍晚時分,滿大院都是進進出出的人、拖拉機、板車,以及移動的一袋袋稻穀——都是一些等待交糧的和交完糧出來的農民。

生產隊稻穀收割上來後,按人口分配給了各家各戶。我家稻穀曬乾到最後一批時,母親說,徵購糧早晚都要交的,曬完就交吧,省得裝進穀倉裡後,又要搬出來,麻煩。父親說,不急,公糧驗收通不過才叫麻煩,讓人家先交吧,選擇交糧人多時去,驗收也會相對隨便一些。父親是被從前驗收不通過的事折騰怕了,所以寧願選擇在交糧旺季的時候去排隊。

其實,父親對糧庫倉管員收糧必須嚴格把關是理解的,只是質疑倉管員對“咬幹”“聽幹”學問是否掌握到位,對不熟悉的人是否會更嚴格的問題。他說:不然,每次稻穀都有曬乾風淨,大家都是曬兩天,為什麼有時好過有時過不了?

父親交糧驗收通不過多少次我不知道,但有一回我是親歷的,所以記得。那回父親稻穀挑到糧庫,倉管員右手從打開布袋口的布袋裡抓起一把稻穀,左手食指在稻穀上撥了撥,揀出一粒送到嘴裡一咬,然後把手中的稻穀往布袋裡一丟,吐掉斷穀粒說:沒風乾淨沒幹透。父親趕緊解釋已風過一遍,烈日下曬三天。倉管說不可能,非重新風重新曬不可。如果單是沒風淨還好辦一點,糧庫有兩部揚穀風車,一部手動的、一部電動的,再風一風就可以了;重曬,那才是真麻煩,曬穀場裡不止我一家在曬,父母都是大忙人,不能整天在這裡看護、翻曬,得叫孩子跟著去看,囑咐孩子不能讓稻穀和人家的混淆,不能被雞鴨麻雀吃掉,要經常翻一翻。傍晚的時候,父親趕來央求管理員抓緊驗收,說不然的話,一會兒人多擠得很,如果又交不了,得來第四回……

那時交通還很不方便,我家離糧站不算遠,只有兩公里遠,算是好的。最苦的是那些有十幾二十公里遠村子的人。張坑是我們公社(鎮)最遠的一個大隊(村),是外公外婆居住的地方。我15歲的那個冬天,得知舅舅家為徵購糧無人挑而煩惱時,我和哥哥倆就自告奮勇去幫他們挑。沒走之前認為,小男子漢挑六七十斤沒問題。沒想到,剛開始的時候還跟得上當地挑糧隊伍,走了幾公里後,肩上擔子的重量越來越重,腿腳越來越邁不開,臉紅耳赤氣喘吁吁的,只得半駝著揹走,一兩百步就要支起頭拐休息一回。“快點跟上呀,這條路我們沒走過,會迷路的。”哥哥著急地說。“我哪裡是不跟上,是沒氣力了。”“堅強點。”哥哥一擔比我重,也很辛苦,我不敢提出分攤一些給他,只後悔在舅舅家裡逞能挑太重了,前面的人又不認識,不快不行呀,只能咬牙拼命往前走。再走幾公里,落後前面的人很遠了時,不知是前面的人累了,還是為了等我們,終於慢了下來……

從1987年開始,作為新戶主,我也交徵購糧了。我一般也是稻穀收割完不久就上交,按村裡分配的數量及時上交,從沒有讓鄉村幹部催過,也沒有被要求重曬過。交糧後,揹著多挑的幾斤穀子很愜意地回家——完成了一項年內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路上遇到行人,聽到人家帶著羨慕的眼神問:“哇,交清楚啦?好通過嗎?”我總是自豪地回答:“清楚了,好通過。”

挑了幾年徵購糧後,一天,聽村幹部說:從今年起,農業稅可以用稻穀交也可以用錢交了。哦,那就更好了。從那年起我就再沒挑過徵購糧了——即使沒有錢,也可以把稻穀賣給商販。商販的價格比糧站高,還不挑剔。

後來,交徵購糧款的數量越來越少,只要交“徵糧”無須交“購糧”了。2006年後,這項延續幾千年的農業稅被徹底取消了。如今,不但不交公糧款,種給自己吃或賣的糧食,也享受國家補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