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條政策措施“組合拳”公佈!上海將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發展

​在4月10日舉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佈會上,市發改委介紹了即將出臺的《上海市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加快在建項目有序復工、加強政府財力資金保障、加快土地出讓收入安排和使用、降低製造業項目用地成本,推動自貿區新片區、虹橋商務區、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張江科學城等重點區域引入優質項目等。詳↓

一、總體考慮

在當前形勢下,積極做好穩投資工作,對於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沖疫情影響,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投資要在特殊時期發揮好逆週期調節作用,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

政策研究制定過程中,重點把握以下三點:一是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發揮好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二是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復工復產難點、企業需求呼聲等開展調研,提出針對性政策舉措。三是體現政策力度和覆蓋面,著力解決投資痛點堵點,激發社會投資活力。

二、主要內容

《若干政策措施》分為四個方面,具體政策措施20條

1推進重大項目開復工

重大項目對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能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民生改善具有積極影響,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落一子而全盤活”的關鍵作用。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是做好穩投資工作的重要方面。具體包括3條政策措施:

一是加快在建項目有序復工。按月細化投資計劃,優化施工組織。

二是加大新開工項目協調力度。統一開展立項、規劃、土地、環保、報建等跨前服務,穩定設計方案,加快前期工作,爭取儘早開工。

三是做好重大項目儲備。深化研究重大項目專項規劃、建設方案等,制訂今後三年的全市重大建設項目清單。

2擴大政府有效投資

發揮政府投資項目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具體包括5條政策措施:

一是加強政府財力資金保障。提前下達市級建設財力投資計劃。政府投資項目按照標準列支防疫專項措施費,因復工合理增加的各項成本納入項目總投資。

二是加快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加快完成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工作,儘快用於在建項目,形成實物工作量。

三是加快土地出讓收入安排和使用。對急需用款的舊改項目先行預撥100億元資金。加快啟動市、區聯手土地儲備項目和新一輪市、區聯合舊區改造項目。

四是落實前期工作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強重大項目謀劃和前期工作,全面落實項目前期協調推進機制,優化審批流程。

五是加強建設項目用地保障。提前向各區下達50%建設用地減量化指標,強化各區減量化指標對重大項目落地的保障。貫徹落實新實施的《土地管理法》要求,制訂我市徵地補償操作規程,確保徵地工作依法合規。

3激發社會投資活力

企業投資佔全社會投資的75%以上,主要是房地產開發和製造業兩大板塊。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對投資穩增長具有關鍵作用。具體包括7條政策措施:

一是保持土地市場交易平穩有序。疫情防控期間,對採取定向掛牌出讓的地塊,取消現場交易環節,直接電子掛牌交易並確認競得。對公開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的地塊,現場交易環節通過網絡方式進行。順延開竣工和投達產履約時間,消除疫情對土地出讓合同履約的影響。

二是加快經營性用地出讓節奏。夯實土地供應計劃,適當增加年度土地供應量。針對不同出讓方式,採取差別化入市管理。

三是加快推進城市更新。存量工業用地經批准提高容積率和增加地下空間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支持利用劃撥土地上的存量房產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土地用途和權利人、權利類型在5年過渡期內可暫不變更。

四是減輕房企入市成本壓力。今年開工建設的住宅項目可延期繳納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允許符合條件的房企延期繳納土地增值稅。

五是降低製造業項目用地成本。保障重點轉型區域製造業用地規模。協調推進桃浦、南大、吳淞、吳涇、高橋等重點區域整體轉型,降低項目落地成本。

六是提高存量土地投資強度。精準實施混合用地出讓、容積率提升、標準廠房分割轉讓、綠化率區域統籌等政策,高效利用存量土地。

七是加大對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籌資支持力度。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支持方式,將中長期低息貸款政策從集成電路擴大至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領域。做好市、區兩級技改專項資金保障,增加資金規模,提高項目支持比例。

4不斷優化投資環境

深化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投資管理向服務引導轉型。具體包括5條政策措施:

一是壓細壓實招商引資任務。建立市、區兩級領導聯繫重大招商項目制度,推動自貿區新片區、虹橋商務區、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張江科學城等重點區域引入優質項目。

二是做好投資項目融資對接服務。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舊區改造的融資支持。用好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政策和政策性金融機構復工復產專項貸款,減輕企業特殊時期財務負擔。引導金融機構開闢綠色通道,提供財務顧問服務、設計融資方案,加大信貸投放。

三是推進“一網通辦”,深化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對投資主體所屬工程建設項目的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實現線上“一口管理”。充分發揮“特斯拉”綜合效應,積極探索區域評估、標準地供地、容缺受理、告知承諾等審批創新。

四是規範評估評審中介服務。

實行清單制、標準化、分類別管理,最大程度清理一批、整合一批、精簡一批。針對社會投資低風險產業類項目,取消建設單位委託的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探索逐步縮小施工圖審查範圍。

五是優化市政配套工程建設和服務。加強紅線外市政配套建設管理。規範工程配套收費管理,提高服務信息透明度,縮短市政配套接入工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