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公共衛生安全需強化專家科學精神-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對世界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產業環境和公共活動等各個方面都造成了巨大沖擊。疫情緩解後,我國仍將面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局面。”在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公共安全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在線上高校公開課上做出了這樣的判斷。公開課的主題為“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下的疫情防控”,有同學在評論區留言:課堂沒有空話套話,乾貨滿滿。

過去近三個月,全中國打響了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當我國本土疫情基本得到遏制,從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視角出發,可以得出怎樣的思考?

範維澄表示,現代公共衛生安全面臨各種挑戰。傳染病跨國界傳播,境外食品汙染流入,汙染密集型企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生物恐怖也並非天方夜譚,全世界十餘個國傢俱有生產生物武器的能力,此外,傳染病的危害依然嚴重,固有傳染病、“死灰復燃”病和新發傳染病,都讓人憂慮。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屬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它的暴發,危及國家安全,也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疫情後,中國國際政治環境也會發生變化。”範維澄分析,一方面,西方對中國的防疫手段有了新的認識,中國積極對外援助,也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但另一方面,網上仍可見非理性抹黑中國的言論。疫情的暴發,讓各國部分極端政治勢力呼籲“供應鏈迴流”,我國外資企業的撤離風險大幅提升。

要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和生物安全,就要強化政府治理能力建設和法制建設,也要強化專家的科學精神與職業素養。範維澄指出,疫情防控要依靠科學、依靠專家,專家在疫情防控中具有關鍵支撐作用。專家,不僅僅指醫療衛生領域專家,還包括技術專家、心理專家、社會學專家、法律專家等。“應建設專家庫,制定政策幫助他們在必要時迅速開展研究工作。”範維澄說。

從這次疫情防控情況也能看出,建設現代國家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社會組織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此外,也要提升公民應對疫情災情的素質,進一步提升信息透明度,為公眾答疑解惑。

“有一點也要特別注意,那就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外溢風險。”範維澄強調,這類事件必然對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建議針對疫情時期特點制定相關經濟政策。他認為,可以採取如下措施:減稅降費,延期交稅費;調整支出結構,壓減一般性支出,對重點支出也要按輕重緩急排序;擴大赤字,增發國債,對中小企業給予金融政策支持,降準降息等。

大學生們也親身經歷了這一公共衛生事件。他們應該做什麼?範維澄說,不造謠不傳謠,提升信息鑑別能力,做好日常自我與家庭預防,做好心理調節、豐富假期生活,就同樣是在為疫情防控出力。

(科技日報北京4月14日電 張蓋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