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這樣

那個孩子不是從爸媽的毒打中過來的,“叫你認真寫作作業你為什麼不聽! ”“你為什麼要出去玩。”於是我們被打的鬼哭狼嚎,灰溜溜的去寫作業了。你們從小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吧,就是父母強迫著自己敢不喜歡做的事情,我從內心就想為什麼要這樣,我不想這樣做,可說出便又是一頓毒打,打得我們老老實實,時間一長在父母方面變的沉默寡言了,心裡變得越來越畸形了,好像父母說的都是對的,你只要乖乖去做就行了。

我不想這樣

長大後步入社會,卻變得沉默寡言了,變成了一個“老實人”,內心縱然有千種想法,但一到嘴邊好像就不知道該怎麼說了,變得焦慮,顧忌,膽小起來,說白了就是沒有自信。因為從小的家庭環境就是教育別人怎麼說你就怎麼做,這種想法已經根深蒂固,無論在職場還是社會都是這樣,內心明明不想這麼做可還是委曲求全,到頭來憋一肚子悶氣。我不想這樣,可話一到嘴邊就“憋”回去了,沒有了那種闖勁。由此可見家庭的教育多麼重要,鼓勵孩子多說,多做,充滿自信心,小錯可以犯,但是原則性的問題要和孩子說明原因再去責備孩子,讓他明白,不要一味的責罵,也不要溺愛孩子,慣子如殺子嘛。教育決定一個孩子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