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失敗者群像,劇中不知道的小人物才是“大人物”!

這篇劇評可能有劇透


《人民的名義》失敗者群像,劇中不知道的小人物才是“大人物”!


隨著《人民的名義》的熱播,不出意外的話,《萬曆十五年》這本書又火了。每隔幾年,這本書就要火一下,這或許能說明一個道理:黃仁宇在書中提出來的中國政治制度的死結,一直都沒有解開。這個死結在《人民的名義》裡面體現得很明顯。把《萬曆十五年》和《人民的名義》聯繫在一起看,能看出很多有意思的東西,但最核心的則是黃仁宇在序言裡說的那句話:“書中所述,不妨稱為一個大失敗的總記錄。” 《萬曆十五年》裡的角色是這樣,《人民的名義》裡的角色也同樣如此。我對《人民的名義》的觀感是,這部劇雖然已經經過美化處理,但仍然反映出了當代中國的四大失敗,它們是:婚姻的失敗,政治權力的失敗,人民的失敗,人性的失敗。

《人民的名義》失敗者群像,劇中不知道的小人物才是“大人物”!

婚姻的失敗

首先是婚姻的失敗。達康書記、高書記和祁廳長的婚姻可謂是敗得一塌糊塗,達康書記婚姻失敗的原因是事業上的分歧,高書記是出軌,祁廳長是把婚姻視為政治工具。這三種失敗的方式很具有代表性。侯亮平和鍾小艾的婚姻不能稱之為失敗,他們的問題是不真實,二人之間冷淡如白開水,就連躺在床上也在討論反腐,不像是兩個異性住在一起,可能他們的新婚之夜就是在抄黨章中度過的,又或者是已經達到了此身已許國再難許卿的境界。易學習兩口子倒是很真實,也能打動人,問題是等他做到李達康或是高書記的位置上呢?假如有人給他送雙胞胎姐妹花呢?易書記和那個自己炒茶葉的農家女子能白頭偕老嗎?我覺得挺難。


《人民的名義》失敗者群像,劇中不知道的小人物才是“大人物”!


《人民的名義》裡面讓人信服的愛情要麼是未經考驗的,要麼是經過考驗後變成了苟且。高書記愛高小鳳,祁廳長愛高小琴,鄭乾愛寶寶,周正愛林華華……愛情經不起檢驗,婚姻幾乎註定失敗——這很像我所感受到的現實。

這種中國式失婚姻敗還有個特點,就是兩口子在婚姻已經失敗後還倔強地住在一起,甚至偽裝出恩愛的假象,從陳羽凡白百何,到高書記兩口子,莫不如此。丈夫死了妻子守寡我勉強都還能理解,但丈夫還沒死這就守上了是個什麼節奏?這種守活寡的婚姻已經不能用失敗來形容的,它就是犯罪,是對人性的犯罪。

《人民的名義》失敗者群像,劇中不知道的小人物才是“大人物”!

權力的失敗

再談權力的失敗。和《萬曆十五年》一樣,貫穿全劇的另一個關鍵問題是:一把手的絕對權力是腐敗的根源。《人民的名義》貌似一直在很努力地探討這個問題,並在最後給出了一個在目前條件下已經是最佳的解決方案:讓強勢的易學習去制衡李達康。看到這裡我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沒有易學習怎麼辦?如果易學習不夠強勢怎麼辦?如果易學習變成祁同偉怎麼辦?另外,誰又來制衡省委書記沙瑞金呢?紀委書記如果是高育良怎麼辦?檢察院長如果是肖鋼玉怎麼辦?我們怎麼能保證沙瑞金不變成下一個趙立春呢?這種情況並非沒有可能發生,因為愛打籃球的沙書記的到來,網球場已經悄悄變成了籃球場。

讓我有點後怕的一個角色是趙東來。他本來和祁同偉一個系統,莫名其妙就成了侯亮平這邊的人,我估計其中陸亦可的美色起了很大的作用。敵有高小琴我有陸亦可,可是如果我方沒有陸亦可怎麼辦……如果趙東來和祁同偉穿一條褲子,那就意味著公安系統的全面腐化。那樣一來,警察蜀黍們可能就真的要發飆了。


《人民的名義》失敗者群像,劇中不知道的小人物才是“大人物”!


從這個角度看,《人民的名義》走的是以德反腐的路線,靠的是侯亮平這樣刀槍不入的完人,甚至是聖人,而不是制度。侯亮平反貪的動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給死黨陳海報仇,而沙瑞金的動力則有些不可描述:清除前任的舊勢力。從對趙立春的清算到提拔易學習,到拆除趙家的美食城,都與這個邏輯有關。在劇中,人物的行為動力來自於上層階級的情感和利益,與制度無關,更與媒體監督或是人民的利益差之十萬八千里。現任以高尚的名義否定前任的任命和建築,這也是中國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問題根源,甚至昆明這麼多年一直在不斷的拆除和各種修路,市委書記落馬大四喜,甚至連個公交站臺都是孟母三遷,就是這個原因。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的前言裡說,中國二千年來,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極,這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然而真的是至明代而極麼?呵呵。

人民的失敗

再說人民的失敗。鄭乾這條線,很多人民不喜歡,要求快進,我覺得這簡直是忘了本,因為鄭乾就是民二代啊,他的存在就是為了反襯趙瑞龍這個趙二代有多囂張,就是為了突出民二代有多悽慘。他老爹鄭西坡的那本詩集,從電視劇的開始一直拖到最後一集,才用8000塊買了個書號給出版了,還得到鄭乾一個“真便宜”的好評。

說到這裡,有必要探討一個概念:何為人民,何為公僕?我覺得哈,鄭家和大風廠的職工一樣,都是人民,哪怕掛了董事長的頭銜也一樣,都要面臨企業的破產,為醫藥費發愁,被人欺負。而公僕則是趙家,是侯亮平,甚至是林華華。公僕的衣著雖然千篇一律,但不用為住房、交通和醫療發愁,從物質上來看,人民在自力更生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僕們則處於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王文革和陳海都為了工作重傷住院,但二者享受的醫療政策完全不同。但公僕們的共產主義也就是能在國內享受,走出國門,達康書記和高書記的工資連女兒留學的學費怕是都負擔不起吧?這是個無法解決的BUG。


《人民的名義》失敗者群像,劇中不知道的小人物才是“大人物”!


而從更深的層面來考量,公僕和人民之間的權力和利益界限很清晰。人民不可霸王硬上弓強行越界,否則祁同偉和高小琴就是前車之鑑。

《人民的名義》失敗者群像,劇中不知道的小人物才是“大人物”!

陳岩石是兩者之間的橋樑。當工人和拆遷隊對抗時,是陳岩石充當協調者,當鄭西坡被警察抓捕後,是陳岩石安撫雙方的情緒,甚至當王文革對公僕們徹底絕望時,還是陳岩石充當肉票讓其綁架自己,並間接為此付出了生命。難怪我的一個朋友在看到陳岩石死去那一幕在電視機前嚎啕大哭。

但是最實際的問題是,陳岩石死了之後,還有誰來充當人民和公僕之間的傳聲筒呢?沒有了,網絡的刪帖和那個遲遲沒有得到解決的信訪辦窗口,象徵著人民就此失去了抵達天聽的渠道。

《人民的名義》失敗者群像,劇中不知道的小人物才是“大人物”!

人性的失敗

最後說人性的失敗。和鄭乾一樣,孫連城是另一個小角色,雖然信訪辦的窗口是他修的,但他在精神上的追求卻是所有公僕加在一起都無法企及的:仰望星空。


《人民的名義》失敗者群像,劇中不知道的小人物才是“大人物”!


仰望星空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在劉慈欣筆下,監視地球的外星人判斷猿人有了智力的標誌,就是某隻猿猴開始凝視夜空。這是一種無用的審美,但審美本身就應該是無用的,這和某偉人認為藝術應該服務於政治的屬性背道而馳。侯亮平把京劇變成了政治鬥爭的工具,高書記愛好萬曆十五年、書法和張大千的畫,而其他公僕,我甚至不知道他們還有什麼文化和精神上的追求。《人民的名義》裡的公僕群像,就像《萬曆十五年》裡的海瑞一樣,實在是無趣無味至極。

《人民的名義》失敗者群像,劇中不知道的小人物才是“大人物”!

說到海瑞,黃仁宇對他的評價是“按照規定的最高限度執行。”在李達康、侯亮平甚至是易學習的身上,我們都能見到海瑞的影子。然而,黃仁宇對海瑞是持否定態度的,海瑞也是《萬曆十五年》裡的失敗群像之一。

再說回孫區長,在被李達康批評不作為的時候,孫區長甚至不像其他公僕那樣滿臉堆笑唯唯諾諾,而是拍案而起:爺不伺候了!最後,孫連城這個還殘留著一點人味的公僕去了青少年宮,做了孩子們的天文輔導員——孫連城的這個結局,讓公僕的隊伍更純粹了,讓《人民的名義》變成了一出精彩的童話。


《人民的名義》失敗者群像,劇中不知道的小人物才是“大人物”!


最後我想為編劇辯解一下,因為所有這些犯了編劇大忌的BUG,我覺得都不是無意的疏漏,而是有意為之,有著鮮明的或是隱喻的指向,把所有明的暗的指向聯繫在一起,我們必須要承認,《人民的名義》沒有像《白鹿原》一樣被腰斬就是個奇蹟,這部劇能順利播完,是它失敗全紀錄之中的唯一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