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推薦給高中生一些課外書嗎?

晏少忠


高中時代的讀書很難得,正處在將長大未長大的時候,好奇心max,精力max,生活作息有規律。一進大學立馬頹廢,讀書的少了。高中時代自己的世界觀也初步成形了,有了一些基礎,可以向外擴展。

推薦幾本適合高中生讀的好書: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驚為天人,這是我讀到的第一本哲學史,後來再念牛津哲學史、梯利、安娜斯,都覺得不如這本有味了。如果看紙質書,推薦的版本是後浪/世界圖書的大開本金色封面版,漂亮、精美。

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吾國與吾民》《蘇東坡傳》

驚為天人,林的一句話“中國的哲學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人”讓我傾倒,在高中的數學課上贊出聲來。年少時讀林語堂,可以感受到漢語的美好和智慧的閃耀,但切記不可學其油滑。

錢穆《國史大綱》《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溫情脈脈,對高中生來說錢穆的半文不白有點晦澀,但讀一讀總可以讀通。《國史大綱》開篇說對本國史要有“溫情的敬意”,我當時心都化了,也就埋下了大學念歷史系的伏筆。這本也是我這輩子在噹噹下的第一單,當時快遞還不發達,好久才送到我們那個小縣城。

這三個人是我高中時代心目中最聰明厲害的三人組。

廖信忠《我們臺灣這些年》

高一時在報亭買的書,讓我對“臺灣”初次有了去教科書化的認識。我一直認為高中時代需要做的事情裡最重要的便是“祛魅”,你要慢慢學會轉換一種觀念,即放棄以前那種非黑即白說一不二的想法,認識到所有話題都是可討論的,不一定有“正確答案”。這個工作一直到大學、到之後都要進行,但已經越來越難,不如早點開始。

這部書似乎後來出了續集。另有一本書講“我們香港這些年”的。

韓寒《韓寒五年文集》《一座城池》《三重門》《可愛的洪水猛獸》

我不算韓寒的小粉絲,但不得不承認他對年少時的我影響極深,開始讓我學著怎樣面對世界和社會。《三重門》作為故事看也是極好的,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Susan。韓寒的雜文集裡,我推薦《可愛的洪水猛獸》,比較後期,成熟了不少。要做一個清醒的人。

滄月《七夜雪》

我喜歡的作者。這部書當時和《一座城池》同時買的,一黑一白。這個故事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的愛情觀,讓我開始思考如何面對人與人的關係。“紫夜:不日北歸,請在梅樹下溫酒相候”,天吶。

我對自己進行過很長時間的反思,反思自己的三觀,分成三個部分來看,韓寒的作品讓我思考如何面對世界和社會,滄月的作品讓我思考如何面對他人,最後一部分,就是陳綺貞的歌聲,她讓我思考如何面對自己。

古龍《劍氣滿天花滿樓》

金庸《笑傲江湖》《白馬嘯西風》

會帶壞小朋友嗎?看武俠小說。我高一高二的時候看了不少,古龍的作品結構比較複雜,具體書名根本弄不清,反正部部好看,最喜歡陸小鳳,但又有點討厭他。金庸的作品裡我只喜歡《笑傲江湖》,當時配著許嵩的歌一起。《白馬嘯西風》的結尾則是我非常心水的一段。

吉田兼好《徒然草》

清少納言《枕草子》

雙璧。一種東洋的生活方式。《徒然草》在我看來比《枕草子》更厲害,因為是法師所寫,自帶禪味。也許這就是我這多年來佛緣不滅的起點。

朱熹《四書章句集註》

紙質書的經典版本是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的一種。我當時哪有機會看到,只是看txt,已經佩服到不行。這本書太值得讀,也是我們和數百年前千萬讀書人一樣的起點。我們看到的是一樣的字,想的是近似的事,多麼奇妙啊。

蔣夢麟《西潮》

北大校長的傳奇自述,即是自傳,又是故事,還是近代史。這本書讓我對北大有了徹底的好感,也對近代史的風雲變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我去北大讀近代史。

李澤厚《美的歷程》《中國近代思想史論》

比較後期讀到的,不然李澤厚肯定要和馮友蘭、林語堂、錢穆三公並舉成為我心中最厲害的人。

張岱《夜航船》

陳繼儒《小窗幽記》

兩部對我影響極深的明代作品。張岱這個鬼搞了個小型百科全書,奇談怪論、上天入海,六到不行。《小窗幽記》則淡雅清新,都是漂亮的中文句子。

插播一句,知道張岱的這部書還是因為餘秋雨的文章。餘秋雨的文章其實對於高中生而言,還是可讀的,不要膜拜他就好。比如《道士塔》《十萬進士》,還是很不錯的。

沈從文《從文自傳》

梁朝偉喜歡的書,我也喜歡。像里爾克《給青年詩人的信》一樣,給青年人以安慰、以同情。

魯迅《野草》《魯迅自選集》《魯迅雜文》

魯迅的好,要長大了才知道,就從高中開始吧。《野草》是我最喜歡的。

海明威《流動的盛宴》

跟海明威感受筆力之美,一種新的寫作方式。

安東尼《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

我的青春啊。安東尼寫作的特點是不加標點符號,寫的都是生活的流水賬,但當時看就是覺得戳心窩啊。因為他的文字,喜歡上大連這個城市。然後去上大學,第一個女朋友就是大連的,暑假陪她回家,在星海廣場上騎自行車,兩個人的那種。

霍金《時間簡史》

這部名作至少塑造了科學研究的一個典型架構,可以看到一些科學思維和辯駁方式,對我們而言也就夠了。

朱青生《十九札:一個北大教授給學生的信》

一顆彩蛋。似乎北大的同學都看過的,沒看過也肯定聽說過。這些信裡講了學術研究怎麼做,大學是幹嘛的,也可以算是高考前的強心針和慰藉。你看,大學還是值得去的!



黃埔老胡講公考



該書所選古文,以散文為主,兼收韻文、駢文。先秦選的最多的是《左傳》,漢代選得最多的是《史記》,唐宋時代選得最多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的文章。照文體來看,該書選韻文十三篇,如《楚辭·卜居》,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杜牧《阿房宮賦》等,這些作品都是“極聲貌而窮文”,工於描繪,描繪中雖用韻語,但與詩不同,往往韻散結合,來加強聲情之美。散文則或記人或記事,有議論有寓言等等。該書選文豐富多彩,篇幅較短,語言精煉,便於誦讀,高中時期多看看這些文章,既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學精華,也擴大視野,為考試也提供了優勢。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宋代被稱為詞的時代。詞源於民間,始於唐,興於五代,盛於兩宋。宋代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強烈。 通過讀詩詞,可以提高我們自己的文化內涵,文學修養,同時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為華夏子孫的我們,對於古代優秀作品我們應該瞭解,應該繼承和發揚。


不求文達於諸侯


古今中外,適合高中生閱讀並受益的書籍琳琅滿目,數不勝數。

我要推薦給大家的是,美籍作家斯賓塞.約翰遜(《誰動了我的奶酪》的作者)編著,劉祥亞和潘誠翻譯的《禮物》一書。

這本書是一個僅有100頁的小冊子,讀後卻讓人耳目一新。不同於其它的勵志書籍,長篇大論,空洞說教,它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讀者明白:你想過的更快樂,更高效,就要把握此刻。你想讓將來比現在好,就要著手創造將來。只有當你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明確的目標,並對現在、過去和將來作出回應的時候,一切才有意義。

通過閱讀這本書,會讓人懂得學習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富足、自由、幸福、快樂地生活,讓生命更充實,更有意義。

這本書雖然針對的是即將工作和正在工作的年輕人,但我覺得對高中生同樣合適,也適用於每個學習生活不快樂的人,無論長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