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市公司年報為什麼公佈這麼晚?

俠之大者為國接盤


首先,年報披露是按照法律規程來進行的

根據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十九條、第二十條規定,上市公司年報的披露時間為每個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4個月內;季報的披露時間為每個會計年度第3個月、第9個月結束後的1個月內編制完成並披露。

具體法律法規如下: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十九條 上市公司應當披露的定期報告包括年度報告、中期報告和季度報告。凡是對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均應當披露。第二十條 年度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4個月內,中期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的上半年結束之日起2個月內,季度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第3個月、第9個月結束後的1個月內編制完成並披露。

其次,年報不是簡單的數據加總那麼簡單

上市公司的年報披露是非常嚴格的,不僅需要做報表,還需要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嚴格的審計。公司需要結賬、整理憑證、做賬、編制報表,然後還要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為了確保報告的真實性,會計事務所有一整套自己的流程要走。而且所有上市公司的年度審計都集中在這個時間,會計師事務所很忙,需要排隊。審計完之後上市公司還要編制年報,召開董事會審議年報,最後才能公告。

再次,春節因素也使得年報不可能很快披露出來

春節假期看似是7天時間,但是實際上春節前和春節後很長一段時間,各行各業都不可能恢復100%的運作效率,尤其是剛才提到的每年年初集中編制報表也為其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補充一點,海外的上市公司並不早

海外很多上市公司年報的期間是按照財政年度計算,不是按照日曆年度計算。因此有的年報起始於每年4月,有的起始於6月,所以相對從容,當然,法定披露規定可以看所在交易所的上市規則。

關於財年截止日期,滬深是整齊劃一的12月31日,而在香港和美國是由上市公司決定的,有12月31日/6月30日/3月31日等等奇葩截止日期(美國這種情況更多)。而美國更奇葩的地方在於,每個季度的時間長度甚至可能不一樣(有按周算的)。整齊劃一的截止日期更利於公司間的對比,而不同的截止日期更利於事務所安排審計工作。

對於披露時間的限制,滬深年報披露的截止日期是4月30日,香港是財年截止日期後的三個月內,美國則是財年截止日期後的60天/75天/90天內(每個公司財年結束時間不一樣,蘋果是9月,戴爾是1月。依據市值而定,市值越大,時間越緊)。

在季度報披露方面,滬深和美國都需要披露季報。香港不作強制要求,只要披露年報和半年報即可。美國整個2月都是Q4披露的高峰期(最高峰是在2月末);而3月末是Q1披露的高峰期。與滬深相比,美股的財報披露時間更為平均。

所以,綜上所述,中國上市公司年報披露並不算晚。


野風財經


1、國內上市公司年度報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年報中的財務會計報告需要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2、年度報告應當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4個月內編制完成並披露,也就是4月30日前;3、由於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證監會已經發文上市公司因其自身或聘請的年審會計師事務所受疫情影響無法完成審計工作的,可按規定延期披露,但原則上不應晚於2020年6月30日。同時,上市公司應在2020年4月20日前(最遲不晚於4月30日)發佈年度報告延期披露的臨時報告,目前已經幾百家上市公司發佈延期披露的臨時報告。參考法律法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中國證監會《關於做好當前上市公司等年度報告審計與披露工作有關事項的公告》(〔2020〕22號)。


翔龍拾捌張


按規定,年報在4月底之前必須出。國內也有一些優質公司是比較早就公佈年報的!比如中國平安經常比別人都早個把月。實際上,年報的流程確實很繁瑣。

首先,企業內的年終會計核算、內部審計、工作總結、行業分析還有經營佈局本身就是很大的工作量。你看年報都是幾百頁,需要大量的基礎工作。

其次,外部因素中,年終年初是銀行對賬、稅務申報、結算,各項政策對接(涉及退稅、補貼、獎勵等政策福利的結算)的集中期,中間還有雙節因素,都堆積在一起,效率會比平時下降。

最後,自己的報告弄完了,還要有外部審計,會計師事務所的財務審計、輔導證券公司的審計報告、獨立董事的述職報告……各種各樣的外部報告。

以上的各類報告(見作為舉例的附圖,注:僅為舉例,不構成投資建議),大概有幾十份,涉及公司內部各部門、外部銀行稅務各部門的核算和對接,還有外部各審計部門……外部的機構年底的時候也是業務扎堆,所以就造成了時間很緊張的局面。

因此,4月份之前出年報的規定,是客觀現實決定的,並不是主觀意志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