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因“疫”衰退,倒逼中國經濟進行供給側與需求側雙向改革


截止4月26日,全球感染新冠病毒人數已近200萬,死亡人數已近20萬,且目前仍看不到盡頭!

這次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打擊與發生一場“世界大戰”相差無幾, 所以許多人稱這次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它將造成全球經濟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最大的衰退。許多經濟學家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紛紛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可能出現零增長,甚至負增長。

世界經濟因“疫”衰退,倒逼中國經濟進行供給側與需求側雙向改革


因這次疫情的影響,全球產生鏈與供應鏈的平衡將被打破,並進行重組。透過這次疫情也讓我們看到西方世界的無賴、無恥與“甩鍋”,甚至不斷出現要求中國對這次疫情負責,從而要求中國進行賠償的聲音。 經此,給中國在全球的形象帶來嚴重的負責影響,讓我們看到了西方世界“亡我之心不死”,妄圖聯合“新八國聯軍”,對中國進行戰略圍堵,以阻礙中國的發展步伐。至此,在美國的操弄下,西方已基本形成集體遏華氛圍。

世界經濟因“疫”衰退,倒逼中國經濟進行供給側與需求側雙向改革


此外,這次疫情也催生了許多國家的經濟民族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這將給全球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負責影響。美國許多反華人士還鼓吹美國經濟部分與中國“脫鉤”。凡此種種,在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的當下,無疑將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使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複雜。

中國是最早走出疫情陰影的國家,現在絕大部分企業都在“滿血”復工復產,西方國家對中國所取得的戰“疫”成果是羨慕嫉妒恨,因此會更加抹黑中國,阻遏中國。受全球經濟不振的影響,中國對外貿易出現大幅下滑,為此,中國提出了“六保”的應對疫情的底線思維,並鼓勵出口企業將產品轉向內銷。

這次疫情使國內的部分企業看到了全球抗疫物資龐大需求的商機,而紛紛投資防疫物資生產線,殊不知,這些都是“應時”產品,疫情一旦退去,將可能會造成生產資源的巨大浪費。

中國目前幾乎是全世界大部分國家日常用品的供應國,這些產品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大部分國家都可以自行組織生產。隨著這次疫情所催生的經濟民族主義,疫情之後可能有部分國家將會考慮自行生產本國民眾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這將降低對中國的進口需求,從而使中國的出口市場收窄。

在目前全球產業鏈的分工體系中,中國仍處於產業鏈的中低端,這是不爭的事實。目前,中國已是全球中產階級人數最多的國家,有著巨大的消費潛力,但中國中產階級所需的相對高端的產品與服務,仍絕大多數由歐美國家提供。象華為、吉利、海康威視、大疆這樣的企業還很少,中國在芯片、光刻機、高端材料等方面還受制於人。

鑑於此,中國應在供給側與需求側進行雙向改革。

一是進行供給側改革。優化生產資源的配置,減少生產資源的低價值消耗,淘汰一部份低端產能,特別是用以出口的低端生活用品產能, 培育中國自己的古馳、勞力士、雅詩蘭黛、寶馬、奔馳、海力士、高通、歌谷、波音、空客……。為此,中國應從國家層面進一步加大對基礎研發的投入,儘速補齊科技短板,利用“新基建”促進並加快中國製造業的升級轉型,努力向中國各階層各領域的消費者提供與國外高檔產品質量相當的讓消費者滿意的商品。

二是進行需求側改革。需求側改革即設法擴大內需。為此,中國應進行影響消費者消費意願領域的住房制度改革、進一步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進行養老體系與養老產業的建設與發展。唯此,民眾才敢於消費,被壓抑的消費潛力也將因此而巨大釋放,相信在不遠這的將來,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粗人淺見,還請各位高人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