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男孩被父母逼進警察局:嚴厲的父母們,請給孩子自由


15歲男孩被父母逼進警察局:嚴厲的父母們,請給孩子自由

前幾天,浙江台州發生了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一個15歲的男孩拿著水果刀來到交警隊,情緒非常激動,要求去牢裡呆一呆。

交警詢問後得知。原來,男孩今年15歲,就讀於一家知名中學,由於平時父母對他的學習生活管得比較嚴,又缺少溝通,當天上午和父母爭吵後,就賭氣離家沒去上學。

15歲男孩被父母逼進警察局:嚴厲的父母們,請給孩子自由

男孩哭著說:“我還想去街上鬧事到牢裡呆一呆,這樣就不用面對父母了。”男孩的方式是有些極端,他可能是一時想不開,一時情緒激動,但是背後原因卻讓人深思。

從新聞中可以看出,親子之間缺乏溝通,在孩子看來父母根本就不懂他,不尊重他的想法,只是一味地對他嚴格要求,這也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心理研究也表明,當孩子的感受被成人忽略或者否定時,他就會產生困惑或者憤怒的情緒,在這些消極情緒的驅使下,他會選擇迴避跟大人交流,嚴重時還會出現逆反行為。

01

為什麼父母很難做到尊重孩子?

人類學家費孝通認為,父母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重生一次的機會。

簡單來說,就是父母沒有把孩子和自己分開來,不自覺地把孩子看作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可以隨便對待,或是藉由孩子實現自己的心願、證明自己的價值。

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愛”裡,常常摻雜了太多額外的東西:控制、期待、要求。到了孩子那裡,感受到的就是不被尊重、甚至是傷害。

15歲男孩被父母逼進警察局:嚴厲的父母們,請給孩子自由

02

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內心有我們想象不到的苦。

網上有一個短片,裡邊有個男孩叫小鬧奇。他不僅活潑可愛,還很有想法。小鬧奇十分喜歡天文,還喜歡觀察天上的星星,可是他的父母並不允許。

15歲男孩被父母逼進警察局:嚴厲的父母們,請給孩子自由

小鬧奇對並不喜歡小提琴,可是他的媽媽每天都會要求他練琴,小鬧奇在練琴的時候經常出錯,媽媽就狠狠地責罵,從來不問原因。

15歲男孩被父母逼進警察局:嚴厲的父母們,請給孩子自由

他的爸爸非常熱衷武術,當他把鬧奇扔進武術班的時候,鬧奇並沒有武術天賦,他不是捱打就是挨罰。

15歲男孩被父母逼進警察局:嚴厲的父母們,請給孩子自由


在他的父母看來,他們都把自認為最好的東西給了鬧奇,可是他們只是讓兒子完成他們沒有完成的夢想。

終於有一天,矛盾爆發,他們因不滿對方的安排爭吵了起來。可憐的小鬧奇被嚇得瑟縮發抖,最終離家出走。

15歲男孩被父母逼進警察局:嚴厲的父母們,請給孩子自由

這個故事給我的觸動很大,當孩子有夢想的時候,父母聽不見孩子內心的聲音,忽視孩子內心的感受,代替孩子做決定、做選擇,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尊重。

很多孩子童年的創傷往往就是因為沒有得到尊重,極度內心缺乏安全感,自我價值感往往很低。

03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是幸福的,也能夠更好地感知幸福。

最強大腦的智力達人水哥王昱珩曾一度火爆網絡,比起他的大腦,我更欣賞他的育兒觀。

當女兒雯雯想吃零食的時候,他非常尊重女兒雯雯的想法,他認為父母不應該剝奪孩子吃零食的權利,吃完零食可以讓孩子多刷刷牙;

當女兒在牆上亂畫的時候,他沒有怪女兒把牆壁弄髒了牆壁,而是和女兒一起把牆壁粉刷乾淨,刷完還給她變了個月亮;

當女兒想爬高玩水的時候,他也沒有阻止,只是在一旁默默地保護;

當女兒回到家的時候,他更喜歡和女兒像朋友一樣相處,進行平等的交流…

從他和女兒相處的日常可以發現,他不僅尊重女兒的成長節奏,還非常尊重女兒的想法,從不剝奪女兒自由成長的機會。

現在的雯雯不僅成績優秀,而且能言善道,簡直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04

給孩子尊重和愛是父母的必修課程,我們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1.尊重孩子的感受

父母最容易犯的錯就是:不把孩子的感受當回事。

孩子玩具摔壞了,大哭:“男子漢大丈夫,這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

在眾人面前揭孩子短,講孩子的糗事:“小孩子,懂什麼面子”;

孩子已經說飽了,還一個勁的逼孩子多吃點...

有一個學生曾經講述她的經歷,從小生活在父母高高在上的“權威”之下,自己的感受總被忽略:

隨便把她的玩具送給別人,哭了還要被罵;

看她的日記:“我是你媽,怎麼不能看了”;

在親戚朋友面前當眾指責她...

一路走來的她,內心一直非常自卑,人際交往中小心翼翼,不敢表露自己的情緒。

15歲男孩被父母逼進警察局:嚴厲的父母們,請給孩子自由


感受總是被父母忽視的孩子,也不會關注自己的感受,缺乏安全感,內心十分壓抑,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尊重孩子,首先就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懂得考慮孩子的感受。當孩子表現出難過、生氣、自責等情緒的時候,表達認同和理解。孩子會發自內心覺得自己重要,有自尊,才會有積極進取、變得更好的動力。

2.尊重孩子成長的節奏

生活中總是會聽到家長吐槽自己的孩子慢、磨蹭。停下來想想,到底是孩子慢,還是家長太快了、太焦慮了。

多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用各種方式“搶跑”:幼兒園學小學的內容,報多個興趣班、補習班,催促孩子快節奏、高強度地生活。

結果導致孩子提前輸入過多“功利性”內容,壓力大,真正需要學習的時候卻喪失興趣、後勁不足,甚至導致生理和心理問題。

15歲男孩被父母逼進警察局:嚴厲的父母們,請給孩子自由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童年時期就是應該慢慢體驗、感受這個世界,充分打開自己的感官,為今後的學習打好最核心的基礎。

觀察一隻螞蟻、感受水籠頭的水流經手掌的觸感、欣賞一片樹葉的脈絡...這些看似“無用”的事情,反而對孩子是最有效的“刺激”。

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用“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的耐心,帶著孩子享受珍貴的童年時光吧!


4. 尊重孩子的想法

很多父母,喜歡按自己的想法安排好孩子的一切,替孩子做各種選擇和決定,卻從沒問過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小孩子懂什麼”“我說了算”“你必須這樣,不然就會吃虧”...

小到今天穿什麼衣服、交什麼朋友、大到選專業、找工作,父母總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恨不得把自己人生的經驗全部轉移到孩子身上。

但是,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你不可能指望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一下子懂得大人幾十歲後才明白的道理。

15歲男孩被父母逼進警察局:嚴厲的父母們,請給孩子自由

尊重孩子,關鍵就是懂得傾聽孩子的想法,瞭解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才能給予他最好的幫助,孩子也會更有主見和自信。

在安全、符合規則的前提下,讓孩子更自主地做選擇和決定,即便會走彎路、吃點虧,那將成為孩子生命中最寶貴的個人經驗。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是幸福的,未來也會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