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公佈後 成都什麼行業最具“韌性”?

4月23日,成都發生了兩個重要變化——

截至當日24時,成都確診病例清零;也是這一天,成都公佈了一季度的經濟數據,最受關注的GDP總值實現了3845.57億元,同比下降3.0%。

這正是疫情下,每個城市無法迴避的AB面:既要承受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同時也要在疫情防控下,儘快恢復經濟活力。

怎麼做?對成都來說,找到最容易復甦的行業,遠比整體提升更加容易。而在整體下行的時候,逆勢增長的數據就越能顯現出某一細分領域的韌性,以及潛在的機遇。

從3000字的成都經濟一季報中,我們找到了這三組逆勢“飄紅”的行業。

14.1%

外貿

外貿,無疑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領域。即便是外貿強市廣州,一季度的進出口總額也因疫情同比下降5.1%。

從目前披露的全國數據來看,進出口增長保持正向增長的副省級城市並不多,第一是濟南,第二則是成都。

根據濟南當地媒體報道,2020年一季度濟南市外貿比上年同期增長20.7%,其中對外貿易商品範圍的拓寬是重要原因,比如新增的原油、煤炭兩個商品,進口額分別為6.3億元、2.9億元,還有超過2.1億元的醫療儀器及器械進口值。

成都的逆勢增長,原因之一同樣在於外貿結構的調整升級。根據成都市統計局披露的數據,成都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4.1%,從產品結構看,成都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增長17.9%,佔進出口總額的71%。其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66.8億元,增長11.5%;電子技術產品、計算機集成製造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42.6%、31.1%。

但與濟南不同的是,成都的進出口目的地也在不斷優化中。數據顯示,成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歐盟、東盟貿易額分別增長43.8%、31.2%、19.9%。

這一變化也可以從物流端的數據發現。根據成都市統計局報告,截至今年一季度,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進出口規模連續24個月在全國綜合保稅區中排名第一。此外,成都國際鐵路港國際班列開行799列,增長36.3%,其中中歐班列開行447列,增長92.7%,運輸貨值126億元。成都國際鐵路港跨境電商交易量首次突破百萬單大關,增長近21倍。

如果考慮“一帶一路”和南向開放的政策支持,可以說,成都向西、向南開放成效明顯,如果依託三地背後的大市場,與這些地區的機遇釋放,可能將繼續激發成都外貿進出口額的增速。

事實上,自2016年底止住外貿進出口“雙降”勢頭、進口增速首次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以來,成都外貿增速始終保持著高位增長,且對GDP的影響權重也越來越大。

不過,在日前舉行的“一季度四川經濟形勢新聞發佈會”上,四川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曾俊林也發出預警——“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外部環境趨緊,尤其沿海一帶的連鎖反應傳導波及到四川,四川外貿進出口持續增長的壓力還是比較大。”

11.0%

高技術製造業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成都的工業出現了較大的分化。

一季度,成都工業增速在全國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三,而不同行業的數據增減,顯示了城市工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比如,疫情之下,口罩等醫藥類製品成為剛需,成都的醫藥製造業增長9.8%,口罩產量增長6.6倍,為防疫防控提供了基本的物質保障。隨著復工復產供應增加,以及餐飲類行業可能迎來的報復性消費,3月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分別增長1.5%、18.4%。

同時,悶在家裡的宅經濟也迎來機遇,線上交易與互動成為潮流,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5%。

儘管上述三類經濟形式大多因疫情而起,但下述行業的發展則更與其韌性有關。

比如,成都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0%,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2.9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信息化學品製造業分別增長14.5%和11.2%。

此外,新能源汽車、城市軌道車輛、太陽能電池等新興工業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8倍、1.3倍、38.3%,顯示了成都工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在新經濟領域的表現,也顯示了其韌性——遠程辦公、線上教育娛樂等行業發展較快,1~2月,規模以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6.6%、18.9%,帶動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33%。

復工的速度,也顯示了成都的城市活力。

2月26日,全市3588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100%全面復工,是全國較早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面復工的副省級城市,3月當月37個行業大類中19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數據顯示,3月成都工業增長6.2%,帶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降幅較1~2月收窄6.2個百分點。

成都工業企業能在短期內復工復產,既有城市工業基礎本底,也顯示了工業企業對成都的信心。

137.44

投資意願指數

投資也在部分行業表現出“逆勢”反彈。成都一季度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7.2%,但3月增長幅度10.4%,帶動降幅較1~2月收窄17.1個百分點。

其中,服務業投資增長5.8%,增速較1~2月提高23.4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個百分點。

隨著新基建的興起,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成都“補短板”領域投資加快恢復——3月,成都公共服務、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分別增長22.3%、8.9%,增速分別較1、2月提高33.8、35.2個百分點。

同時,隨著6、10、13號等多條地鐵線路加快建設,軌道交通項目完成投資超過100億元。大運會項目加快推進,完成投資超過13億元。

此外,一季度成都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44家,外商投資實際到位141.68億元,增長1.7%。外商直接投資(FDI)2.5億美元。新批或增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重大外資項目13個。

融資方面,成都的數據也顯現了逆勢增長的態勢。

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成都新增信貸投放1565億元,小微企業貸款餘額5796.83億元,增長8.2%。企業發行債券直接融資717.43億元,增長39.5%,同時發行疫情防控債券17筆,總融資130.9億元。

記者注意到,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以及四川省、成都市一系列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政策措施的帶動下,企業在蓉投資意願不斷提升。數據顯示,3月成都投資意願指數為137.44,環比、同比分別提高16.11和39.04,總體呈現穩步上升發展趨勢。 (記者 葉燕 鄒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