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發現溫帶雨林、現存蛙類化石,人類恐將地球帶回9000萬年前?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相信大家也知道,我們地球現在的南北極地區是極寒地帶,常年出現冰天雪地的狀態。由於氣溫較低,所以對於生命來說,並不是理想的棲息地,現在的南北極地區並沒有出現太複雜的生態系統。但是有研究表明,

在遠古時代的南極地區,並不是像現在這麼寒冷,曾經擁有暖溫帶氣候,因此曾經出現過生機勃勃的雨林。

南極發現溫帶雨林、現存蛙類化石,人類恐將地球帶回9000萬年前?

根據在《自然》雜誌的科學報告,科學家指出在距今大約9000萬年前,南極大陸的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曾經被熱帶雨林覆蓋。這一項研究確實是讓人難以理解,在遠古時代南極地區存在熱帶雨林,說明在遠古時代的南極地區氣溫是比較高的,年平均氣溫可達12℃左右,在夏季的平均氣溫可以達到19℃。相比之下,現在南極地區沿海地帶的平均氣溫在-17℃到-20℃左右,內陸達到的平均氣溫大約為-40℃到-50℃左右。

南極發現溫帶雨林、現存蛙類化石,人類恐將地球帶回9000萬年前?

科學家在2017年從南極洲西部的松島冰川附近的海底裡提取了一些沉積物,通過對這些沉積物進行掃描後,發現在這些沉積物中存在大量根系網絡,以及花粉、孢子和開花植物的殘留物,甚至能夠分辨出單個細胞結構。而這些沉積物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9000萬年前。對於這個發現,諾桑比亞大學烏爾裡希·薩爾茲曼教授表示,這些沉積物中發現遠古時代的生命跡象,說明在距今大約9000萬年前,南極西部地區曾經是溫帶沼澤森林。

南極發現溫帶雨林、現存蛙類化石,人類恐將地球帶回9000萬年前?

這不是第一個指出遠古時代南極地區溫度較高、存在溫帶雨林的證據。據2020年4月24日的新聞報道,科學家在南極地區發現首個現存蛙類化石,這一項研究也說明南極地區曾經擁有暖溫帶氣溫。在2011年至2013年期間期間,研究人員在南極西摩島探險時,發現了這些蛙類化石樣本,經分析得知這些樣本已經有大約4000萬年時間,屬於智利蟾科,也被稱為“頭盔蛙”。這是我們人類首次在南極地區發現屬於現存科的冷血兩棲動物或爬行動物的化石。

南極發現溫帶雨林、現存蛙類化石,人類恐將地球帶回9000萬年前?

時過境遷,曾經溫暖的南極地區,現在已經是冰天雪地的狀態,早已變得面目全非,我們沒能親眼看到南極地區存在溫帶雨林的景象,現在也只是通過這些化石遺蹟來研究遠古時代南極地區的氣候條件。不過由於環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否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此時寒冷的南極地區是否會再次重現溫帶雨林呢?

南極發現溫帶雨林、現存蛙類化石,人類恐將地球帶回9000萬年前?

這個問題,或許沒人知道,但是不排除存在這樣的可能性。雖然南極地區屬於極寒地帶,但是這些年來,地球氣候變暖持續,地球的氣溫也持續上升,南極地區在進入2020年以後就不斷出現了高溫天氣,最高氣溫達到20.75℃,這是南極地區有記錄以來首次突破20℃的高溫。

南極出現高溫,這不是特例,而是地球氣候變暖的一大表現。

南極發現溫帶雨林、現存蛙類化石,人類恐將地球帶回9000萬年前?

​據科學數據顯示,我們當前的氣溫已經比工業革命前上升了1.1℃左右,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中,有5年出現在2015年以後,其中2016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世界氣象組織表示,2020年接下來的幾個月氣溫可能也會維持較高的水平,很多地區的氣溫可能都高於平均水平。

南極發現溫帶雨林、現存蛙類化石,人類恐將地球帶回9000萬年前?

隨著氣候變暖,氣溫上升,很多問題也先後會出現,如冰川融化。這些年來,南極等地區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了,隨著這些冰川的流失,大量土地也會裸露出來,這一情況或許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南極地區的生態系統。因為冰川的融化可以為南極綠洲地區提供更多的水源,苔蘚、地衣等植被開始迅速生長,各種微生物、無脊椎動物也會加快繁殖的速度,慢慢演化出更完善的生態系統

。雖然離溫帶雨林的景象相去甚遠,在較完善的生態系統中,同樣會存在更豐富的物種多樣性。

南極發現溫帶雨林、現存蛙類化石,人類恐將地球帶回9000萬年前?

如果我們任由氣候變暖持續下去,地球的氣溫也會持續上升,南極地區的氣溫也不斷上升,南極的生態系統也趨於複雜化、豐富化。看起來,我們似乎在推動地球朝著9000萬年前的狀態發展。看起來,南極出現物種多樣性或許是好事,但是背後的問題值得深思。試想一下,

如果南極地區再次出現溫帶雨林,意味著地球其它熱帶、溫帶地區的氣溫也會非常高,或許不再適宜我們人類居住,我們人類何去何從,值得思考。難道,我們真的會像霍金預言所說的,預計到2600年地球可能會變成“火球”,我們人類的出路是移民到外星球?在還沒具備移民到外星球的技術之前,先好好保護我們現有的地球家園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