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中為什麼非讓楊過斷一隻手?

靜下心養生


《神鵰俠侶》中的男主楊過是金庸武俠世界裡一個很特殊的存在。他頑劣機敏卻又不失善良本性,他冷酷狂傲卻又俠肝義膽。

那麼金大俠為什麼非讓楊過斷一隻手?是不是和小龍女的非完壁之身相配?誰也有不足,誰也別嫌棄誰?

楊過斷臂,若單純只視作和小龍女非完壁之身相配,那也把金大俠看得太膚淺了一點。讓我們從更深層次去解析一下男主楊過的斷臂一事吧。

一 成長的代價

  • 一個人的成長,從頑劣懵懂的少年,到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一個大英雄,是要歷經多重磨難和劫難,方可破繭成蝶,或立地成佛。

楊過從小就父母早亡,在流離失所中被郭靖收養,後被郭大俠送去全真教丘處機門下學藝。這種悽慘的身世養成了楊過機敏頑劣的性情,在郭大俠的庇護期雖然短暫,但郭靖那種敦厚善良仁義的優良品質也深深地影響著楊過。使他日後人生不像他生父楊康一樣歪離正軌。

在全真教學藝期間處處受人欺凌,好在他從小就有一種在惡劣環境下生存的本能,在一次用惡作劇對抗全真弟子的欺凌時被逼闖進了禁地古墓,遇到了冰青玉潔的姑姑小龍女,後來和小龍女走出古墓墜入魚龍混雜危機四伏的江湖世界。

在江湖的世界裡,楊過和小龍女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歷經艱險時因緣際會學會了舉世無雙的武功。因在戲弄武氏兄弟和郭靖之女郭芙時,被郭芙不慎砍斷了手臂。

而小龍女在一次偶然練習武功心法中不慎走火如魔,被全真弟子沾汙了清白之身,又誤入絕情谷,楊過為救小龍女中了情花之毒,而小龍女羞憤跳崖,與楊過立下16年之後再相見之約。

楊過經此身體和心裡上的大難之後徹底頓悟,一個人躲在雪山上潛心習武,獨創黯然銷魂掌,用絕世武功幫郭靖夫婦守住襄陽,擊退入侵的金輪法王,掌斃蒙古大汗,保延了大宋江山13年太平。又見到了16年之約的小龍女,結成神鵰俠侶退隱江湖。

楊過歷經磨難,保家衛國,成就俠之大義,終歷劫成英雄。

二 因果循環,替父還債。

楊過之父楊康,本為漢人,後隨母過繼給金國王爺完顏洪列為義子,在知曉完顏洪列為殺父仇人之後居然認賊做父,一心想做金國王子。

楊康自小驕縱自滿,野心極大,心狠手辣,多次陷害義兄郭靖夫婦。殺死江南七怪韓寶駒,嫁禍東邪黃藥師,意圖挑起武林紛爭,塗炭生靈。可謂是個壞事做盡的主。

做為壞人之後,金庸大俠還是很殘忍地讓楊過斷了一臂。這從楊過的名字上就可見一斑,這名字是郭靖夫婦所取,名楊過,字改之。意為有過錯在楊過這代改正就好了,但前人所造孽太深,還是讓後人遭了大罪,雖後人努力成了為國為民的大俠,但斷臂之痛,也是對前因之果。替父還債罷了。

三 情節鋪展的需要。

金庸老先生寫《神鵰俠侶》,以前的書名為《天殘地缺》。天殘就是指楊過斷臂之殘,地缺是指小龍女失貞那一缺憾了吧。

這天殘地缺,應該為了故事情節的需要,把男女主人公這些不幸遭遇做為故事主線,層層鋪開,展現出一個精彩紛呈的武俠情感世界。

金庸寫武俠,大多都是把主人公寫得身世悽慘,但奇遇不斷,最後各種神功秘籍加身,主人公大都實然神勇無敵,如張無忌因跳崖而得“九陽真經”。胡斐被困古堡而火線習得家傳刀法等等。而《神鵰俠侶》楊過的斷臂之痛,讓他從一個玩劣少年迅速成長為一代大俠,這金大俠對楊過也是蠻狠的,哎,誰叫他是大壞人楊康之子。誰叫他是日後的神鵰大俠呢。

一帆風順,註定不是大俠之人生。

“天降大任於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為“增益其所不能”,必讓人受多點磨練,在跌跌撞撞中,領悟人生。少犯過錯。


文之戈


就像“維納斯”,斷臂才好看,殘缺更完美。

因為沒有了手臂,才更引起人們的好奇,才讓更多的有閒之士猜測臆想,看點來了,價值升了。

楊過亦如此,太過完美反而不美,更何況他也做過壞事,錯事,不管有意無意。

按照因果論,他應該遭點罪,否則對好人不公。

按照劇情安排,斷臂更有利於情節發展,矛盾展開,包袱突抖。

至於是不是和小龍女相匹配,那只有問問金大俠!

可現在也沒法問了。

只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啦!





知行俠


從三個方面來分析金老為什麼讓楊過斷臂,個人拙見,望指正

楊過❥小龍女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一、藝術創新

金老的武俠世界刀光劍影、快意恩仇,他筆下形形色色的江湖兒女層出不窮。有不擇手段、適者生存的韋小寶,有大義凜然、悲壯滿懷的喬峰,有豪邁瀟灑、率情任性的令狐沖,更有相互成就、精忠報國的郭靖、黃蓉夫婦。這些人物個性十足,都成就了一番大業,堪稱完美的人物刻畫。藝術需要創新,需要標新立異。創新是藝術工作者最大的靈感源泉,特別是像金庸這種藝術大師,不斷的創新才能支撐自己的藝術靈魂。“楊過斷臂

”就是金老的一次偉大的創新。“殘缺也是一種美”一定是金老創作“楊過”的初衷,也讓楊過這個角色具有鮮明的獨特性。殘缺的美更能讓人體會到完美的珍貴。就像“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各自殘缺的躺在各自的領地,但它們依舊是美的,讓人心生憐憫的同時更平添了些許期望,就像我們期盼臺灣迴歸一樣。

二、宣揚勵志

勵志,這個詞一直是國人奮鬥的象徵,做人不能有傲氣,但一定要有骨氣。人生短暫,人生應該有合適的目標,為了目標去不斷求索和追求,儘管前路佈滿荊棘,也要流著汗水、含著眼淚去堅持,就算不成功,也可以問心無愧的對自己說:我盡力了。金老的“楊過”更貼近生活中的人物,更加符合現代人的標準,符合平民英雄的範疇。楊過從小無父無母,艱難的生存,儘管頑劣,又有點叛逆,但不羈的外表下仍然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確實做過一些違背社會道德的事,但那是一種抗爭,抗爭社會的不公。他一直在痛苦與失敗的邊緣徘徊,直到被郭芙斷臂後方大徹大悟,並在人生的積澱與磨練下漸漸的走上正軌。雖然少了一隻胳膊,但他並未消沉,自我矛盾的同時依然從大劍無鋒的境界中找到了自己的武學,終成一代大俠,成功的完成了一次由弱變強,尋找自我價值的勵志過程。併成了貫穿整個《神鵰俠侶》小說中的一條重要的“江湖精神”。

三、門當戶對

英雄佳人、郎才女貌、天造地設這些詞無不與“門當戶對”息息相關。“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圓滿,“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願景都表現出了古人對愛情的嚮往,意在宣揚大膽追求純潔愛情的同時更需要建立平等互動、始終如一,並且有共同情調和追求的愛情觀。

楊過與小龍女的虐心愛情在封建社會制度的約束下,起初是得不到江湖中人理解的。為了不屈從於禮教的迫害與威逼,體現他們對愛情的渴望,金老就描述“縱有萬般不捨,再次決然而去”而分道揚鑣的情節。兩人被社會無情的踐踏,經歷了“斷臂”和“被辱”,但終能頑強衝破黑暗,“今生與你痴狂,此愛天下無雙。”

楊過更像是金老筆下精心雕琢的孩子,頑強的成長,歷盡艱辛的活著,卻總也逃不脫世俗的偏見和壓迫,與小龍女之間的愛情也得不到祝福。但事物總歸要往好的方面發展,所幸雖然過程悽慘,但終究圓滿,“神鵰俠”找到了闊別十六年的“南海神尼”。

小龍女出現,說了一句話:"是什麼事惹得過兒不高興了?”

淡淡的一句,卻為之淚流滿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