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伐吳的時候怎麼沒讓馬超為先鋒呢?

手機用戶55196688392


總有那麼一部分人,看演義的時候跑來說三國志,其實他自己也沒看過,道聽途說一點。。。

歷史這東西,人寫的,還是勝利者寫的,誰知道真的假的。。。正史確實很無聊,沒演義好看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要高於生活)

言歸正傳

劉備伐吳為什麼不帶馬超,按照三國志上面所說,馬超是個很自私,天性涼薄之人, 他明知父親兄弟在曹操手上為人質,卻公然起兵,導致父親兄弟族人被曹操所殺

劉備說女人如衣服,這句話應該馬超說更合適,他隴西兵敗投靠張魯,後轉投劉備,投劉備的時候完全不考慮漢中的家眷,曹操佔領漢中後,因為和馬超有仇,就把馬超的老婆送給了張魯手下長相最醜且很猥瑣的謀士閻圃 ,說白了就是羞辱馬超,馬超貌似很無所謂,一件舊衣服嘛,在劉備這邊又從新建立了家庭。。。這樣的人,劉備敢重用麼?

從演義來說就簡單了,演義裡的馬超可就厲害了,出場怎麼形容來著: 虎體狼腰,面如冠玉,眼若流星,白袍銀甲、胯下駿馬、手拿一杆虎頭戰金槍。。。。三回合刺李通於馬下,二十回合擊敗張郃,人稱錦馬超,不僅厲害,還是個帥哥

劉備伐吳,一部分為了報仇,另一部分為了統一天下 ,殺父之仇當然兒子來報了,關興、張苞都爭著搶著當先鋒,差點打起來,這時候你劉備說不行,讓馬超來當先鋒?

其次,當時吳國沒什麼厲害將領,我是指武藝,關興張苞綽綽有餘,這點劉備心裡清楚

再有就是,馬超在羌族裡威望很高,又是大將,後方防守需要他,重要特殊的關口,可以獨當一面,只有後方穩定了,防禦住曹丕軍隊,劉備才放心,才敢放手的去打孫權

後來馬超47歲病死了,按照演義來說挺可惜的,搞的諸葛亮北伐,來一個張郃,打不過,來個王雙,又打不過。。。為了搞死這些人,諸葛亮各種花心思,騙進包圍圈,又是射箭、又是扔石頭、又是絆馬索、結果還讓張郃跑了,要是馬超在。。。算了,故事要是那麼完美,一邊倒的話,也就沒什麼看頭了


嶽西小毛哥


馬超是難得的驍勇武將,只可惜有勇無謀,太容易中計,很難成大事。

馬超先是投奔韓遂,後因曹操用計與韓遂反目投奔張魯,孔明用計賄賂楊松,使馬超進退不得,後又收服於劉備帳下。

本韓遂對馬超有恩,當年馬超之父馬騰與侍郎因謀殺曹而不幸事洩,被斬於市。馬超二弟也遇害。馬超與馬岱投奔韓遂。之前曹操已有書信給韓遂,若將馬超擒赴許郡,即封韓遂西涼侯。韓遂因與馬超父結義為兄弟,相助馬超殺曹操,使曹操連失長安、潼關。

曹操嘆之:“馬兒不死,吾無葬地矣”!

後來曹操手下賈詡獻計,3招使馬超與韓遂反目。

第一招遣人送書信與馬超,言:“待我徐徐退兵,還汝河西之地”。

第二招書信與韓遂相邀於帳外相談一個時辰,只談京師舊事,不談軍務。令馬超心生疑惑。

第三招曹操親筆作一書單與韓遂,中間要害處自行塗抹改易,然後封好送與韓遂。馬超見書信要緊處盡皆塗抹,更是猜忌。

馬超仗劍潛入韓遂帳中,只聽得楊秋口中說道:“事不宜遲,可速行之”!超大怒,揮劍直入,超一劍望韓遂面門剁去,韓遂慌以手迎之,左手早被砍落。

五將揮刀齊擊,一時間劍光明處,鮮血濺飛。

馬超殺出重圍,投奔張魯。

馬超大戰葭萌關,孔明用小計使得馬超歸降劉備。

如何可得?

張魯手下謀士楊松貪賄賂,結好楊松差孫乾進書與張魯,可保張魯做漢寧王,張魯深信差人教馬超罷兵。一連喚三次馬超未回。馬超言:“未成功,不可退矣”。孫乾與張魯令馬超,一月限,依三件事,一取西川,二取劉璋首級,三要退荊兵。馬超無奈,與馬岱商議,不如罷兵。楊松聽聞又流言曰:“馬超歸兵,恐有異心,於是命張衛分七路軍,堅守隘口,不得放馬超進入”。

馬超進退不得,無計可施。在隴西和她有一面之交的李恢作說客說服馬超歸降劉備,自此劉備得馬超。

馬超兩次被人用計,三次易主,雖不是故意為之,但也是胸中無智慧,被人利用,也不是很光彩。

劉備伐吳只是讓馬超相助魏延鎮守漢中,不用馬超為先鋒是有道理的,因為他不可擔當大任。


輝哥7651


劉備雖不如曹操多疑,但劉備是沉穩中的猜忌,柔軟中的謹慎。

不是死黨他不會信任,對馬超便是如此。

關羽,張飛是一起起家的,那時還啥也不是,所以感情真摯,劉備也更信任關張二人。

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況且人家孔明也是厲害,能“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沒人可比,也沒人能替代,不信任也不行啊!

馬超既不是當年的班底,又不是劉備的嫡系,所以只好像鳳雛龐統一樣,一身才能,未必得用。

所以,你明白了伐吳馬超為何當不了先鋒吧!

信任,不是誰便都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