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西韋藥效究竟如何?曹彬:有效但很微弱,中美標準不同

這些研究將會給出完全一致的結論,就是瑞德西韋有效,但效果很微弱。


瑞德西韋藥效究竟如何?曹彬:有效但很微弱,中美標準不同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財經雜誌】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 | 《財經》記者 趙天宇 辛穎 實習記者 朱賀

編輯 | 王小


瑞德西韋,一款從2009年就開啟研究、至今未獲批任何適應症的藥物,在新冠疫情暴發後一度被寄予希望。然而,2020年4月29日,瑞德西韋針對新冠肺炎的三項臨床試驗數據在一天內陸續公佈,三項試驗結論不一致,讓業內瞠目。


這三項試驗分別來自中日友好醫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吉利德公司。


4月30日,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負責人、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告訴《財經》記者:“不光我們,不光NIH,包括以後的研究,大家都會給出完全一致的結論——這個結論就是瑞德西韋有效,效果很微弱。”


來自中日友好醫院的臨床試驗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瑞德西韋不能顯著改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臨床改善時間、死亡率和清除病毒的時間。


NIH初步結論則相反,認為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患者比安慰劑組的患者恢復時間快31%。吉利德名為“SIMPLE”的研究指出,接受瑞德西韋5天療程的患者與10天患者的臨床改善相似。


受此影響,4月29日吉利德收於每股83.14美元,單日漲幅達到5.68%。


中美臨床試驗結論:效果微弱?


4月29日,曹彬和北京協和醫科大學校長王辰院士在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佈了瑞德西韋在中國的臨床試驗結果。


這項全球首個有關該藥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瑞德西韋不能顯著改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臨床改善時間、死亡率和清除病毒的時間。


曹彬告訴《財經》記者,瑞德西韋有用,很微弱。比如說一個人身高175,一個人174.5,要比較二者誰高一樣。“瑞德西韋有用嗎?有用。有多大用處?175和174.5,站得遠處看著可能一樣高;走近一看,還差點,不一樣高,這麼說我也沒意見”。


研究人員在湖北的十家醫院進行了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試驗。2020年2月6日至2020年3月12日期間,招募的237名患者以2:1的比例被隨機分配到瑞德西韋或安慰劑治療組中,其中158人使用瑞德西韋, 79人使用安慰劑。受試患者的中位年齡為65歲。


試驗開始後,患者接受靜脈注射瑞德西韋或相同劑量的安慰劑,第1天200 mg,第2天—10天100 mg,每天一次,共10天。接收試藥的患者允許使用包括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干擾素、皮質類固醇在內的其他治療方法。那麼,同時使用其他藥物,以及皮質類固醇等,會不會影響試驗結論,這引發質疑。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張洪濤告訴《財經》記者,這個試驗設計是正常的,對照治療不是“不治療”,是“標準治療”。只要兩組的人使用干擾素等的比例一樣,就不影響結論。


臨床研究促進公益基金秘書長李樹婷告訴《財經》記者,這個試驗是加載設計,因為針對的是重病人群。試驗設計沒有什麼問題。兩組都可以接受基礎治療,試驗組加上瑞德西韋,對照組不加。“真正不給治療的安慰劑是很少的,一般的患者都給予治療,然後再加上一個新藥,兩組對比。”


華氏康源副總裁、河南科技大學李賓教授認為,對於干擾素等其他用藥並不會影響汙染樣本。首先,目前沒有證據證明這些藥物的使用對治療新冠病毒是有效的。此外,隨機對照的研究,本身就可以把使用其他藥物的混雜因素去掉。那麼如果兩組都使用了這些藥物就沒有問題,或者兩組中都是部分使用、部分沒有使用,那麼還是可以對比出差異結果的。


155例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患者中,有102例(66%)出現不良反應,而78例接受安慰劑治療的患者中有50例(64%)出現不良反應。瑞德西韋組發生嚴重不良事件28例(18%),對照組發生嚴重不良事件20例(26%)。


未參與該研究的英國愛丁堡大學John Norrie教授在《柳葉刀》一篇相關評論中認為,這項研究設計得當,進展良好,但由於截至3月12日,仍缺乏符合資格的患者,其研究動力不足。曹彬在2月下旬便已經在擔憂試驗入組人數不足,招募病人變難題問題。


另一項由NIH公佈的瑞德西韋試驗,卻與《柳葉刀》登載的結論相反。


這項試驗由NIH下屬的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 (NIAID)發起,是美國啟動的第一個評估新冠肺炎實驗性治療的臨床試驗。


研究於2月21日開始,共有1063名患者參與其中,根據這項隨機對照試驗的初步結果表明, 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患者比接受安慰劑治療的患者恢復時間快31%。


具體來說,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患者平均恢復時間為11天,而接受安慰劑治療的患者平均恢復時間為15天。結果也顯示了瑞德西韋對患者生存率的改善,接受瑞德西韋治療的患者死亡率為8.0%,而接受安慰劑治療組的死亡率為11.6%。


第三個臨床試驗,是吉利德開展的名為“SIMPLE”的三期臨床試驗,4月29日宣佈結果,但沒有受到業內多少關注。其區域也覆蓋了中國,但與曹彬的臨床試驗互相獨立。

該研究表明,當治療重症患者時,其5日療程具有與10日療程相似的有效性。


結論為什麼不一致


這兩個臨床試驗的結論不一致,原因之一是,二者用來衡量瑞德西韋效果的標準不一樣。


曹彬的臨床試驗中,主要臨床終點是28天內達到臨床改善的時間。臨床改善被定義為,按六點量表(six-point scale )將患者的入院狀況降低兩點,或者出院。


六點量表從高到低,最高是死亡= 6,以此下降,到已出院或已達到出院標準= 1。


而NIH的衡量指標中,“恢復”被定義為足以出院或恢復正常活動水平。


曹彬告訴《財經》記者,量表是判斷瑞德西韋是否有效的一個標準,是一個尺子。他曾說NIH一開始用的標準和我們是一樣的,前者後來改了標準。


“我覺得這不存在為什麼要堅持的問題。你確定個目標隨便改嗎?改了目標代表什麼?代表你就永遠到不了這個目標。不我們,不光NIH,大家都一樣。雖然NIH改了,只有一個解釋,就是他達不到他想要達到的目標,就這麼簡單。”曹彬說。


截至記者發稿,NIH方面未回應上述問題。


邵新達美國際健康服務集團CEO立則告訴《財經》記者,二者基本完全相反有幾個原因,其中中國臨床試驗的例數不夠是一大影響,導致統計結果的不同,另外就是中國的用藥時間較晚,病人情況有些已經比較嚴重,而吉列德與NIH的用藥時間都較早,使用5天與10天后半數以上病人均可以在14天內改善症狀並達到出院條件,第三是國內試驗在用藥時合併有其他的藥物治療,使得最終的臨床療效與結果無法說明瑞德西韋是否具有療效。


在邵新立看來,三個臨床經驗結果中最有價值的是NIH的研究,有1000多病例,數量上更具有說服力,其試驗設計也嚴謹,認為結果比較可靠。他預計FDA也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批准這個藥物的臨床使用。


李賓則認為,這兩個研究的結論是一致的,沒有得出相反結論。雖然在中國的臨床試驗入組數不夠,沒有達到統計學上的有效數據,通常來講,實驗設計的入組數本來也只是一個預估值,那麼進行到一半,如果實驗組比安慰劑組的情況還差一點,至少說明這個藥的前景並不明朗,如果是實驗組和良性藥組對比,數據相差不多還有繼續下去的意義。


“而從中國的試驗來看,對發病10天之內的,瑞德西韋組效果明顯要好一些,那麼對發病10天以上可能和疾病本身有關係,不能看出瑞德西韋的效果。”李賓說。


吉利德預計在 5 月底獲得第二項 SIMPLE 研究的數據,該研究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度患者使用 5 天和 10 天劑量的瑞德西韋進行了評估。


吉利德科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Daniel O’Day在美國時間4月29日公開表示,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進行的全球性的、安慰劑對照試驗的結果是積極的。結果表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接受瑞德西韋治療比接受安慰劑恢復得更快。


目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尚未批准任何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但據外媒報道,FDA計劃宣佈對瑞德西韋進行緊急授權。其援引一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的話說,這項授權最早可能於4月29日生效。


無論如何,吉利德自一月起已經開始加速生產。包括在等待分配的成品和處於最後生產階段的製劑在內,我們的供應量共有150萬劑。這些將可用於14萬個10日療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