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茅臺元勳季克良夫人徐英:葬禮背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葬禮背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寫給季克良夫人徐英

昨天上午,徐英的葬禮在上海舉行。她當年的同班同學,白髮蒼蒼的季克良手撫棺槨,潸然淚下。

季克良在給徐英的花圈擺在靈堂的正中,上面書寫了四個定語:同學、戰友、同事、愛人。

邏輯感很強的季克良,用這四個定語,準確地定位了他與徐英的關係。

棺槨鎖釘時,季克良以鄉音濃重的普通話與夫人喃喃道別。

觀者無不動容。

寫給茅臺元勳季克良夫人徐英:葬禮背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剛進酒廠不久的季克良、徐英夫婦

一九六四年九月,徐英與同班同學、戀人,二十五歲的季克良一起,告別無錫輕工業學院食品發酵專業,來到貴州茅臺酒廠報到,成為這裡歷史上最早的發酵專業工程系大學生。

季克良回憶,他們當時最樸素的想法,就是不論去哪裡,都要在一起。

徐英與季克良同齡,都是江蘇人,生於一九三九年四月,同一個星座。

他們年幼時,中國正值戰亂,國家積弱。幸運的是,他們儘管自幼坎坷,卻獲得了當時最好的教育。

寫給茅臺元勳季克良夫人徐英:葬禮背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1970年代,時為技術員的徐英在工作

一九六四年的中國,從工商業發達的江南到群山環繞的赤水河谷,從火車到汽車,差不多要一週時間。兩地間的地理隔斷,經濟、文化的落差,幾乎可以用兩個世界或是兩個世紀來形容。對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國仍有記憶的人會明白,這種遠行不只是年輕人的異鄉體驗,地區間巨大的生活差異、文化距離,以及遠離故土的思念痛苦,對於徐英他們來說更是人生的巨大挑戰。

寫給茅臺元勳季克良夫人徐英:葬禮背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1965年3月,第一期茅臺試點工作全體成員。季克良(三排左四)和夫人徐英(二排左二)均參與了此項工作。

從一九六四年到現在,中國以及世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果放在過去一百年的大歷史中分析,積弱已久的中國經濟敗於工業革命,也敗於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缺位。十年“文革”浩劫的激進與封閉,更是讓中國經濟持續下滑,中國的 GDP 從一九六四年的世界排行第六,一度跌到第十一。

站在這個維度上分析季克良、徐英這一代知識分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國家命運的起伏對個人命運的影響會有多大。與同齡夥伴相比,他們無疑屬於幸運的。因為,他們的家庭在那個時代就有一種特殊的遠見,節衣縮食,支持他們完成從小學、中學乃至大學的教育。這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國,顯然鳳毛麟角。

寫給茅臺元勳季克良夫人徐英:葬禮背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晚年的季克良與徐英

二零一七年,徐英離去時,距離她與丈夫雙雙告別故土來到茅臺,已有五十三年。這個半個多世紀,中國發生了鉅變,茅臺發生了鉅變,周圍的生活也發生了鉅變。

徐英走了。作為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員,她離開時,一個蓬勃時代正在開始。她身後,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溫暖記憶,更是一個時代的豐富縮影。

周圍人痛惜的,是她走得過早,很多更大、更好的變化,正在到來。

徐英訃告

徐英同志1939年4月1日出生於江蘇省啟東市,1964年7月從江蘇省無錫輕工業學院畢業後便遠赴貴州到茅臺酒廠工作,1984年5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徐英同志在職期間獲得國務院科學技術幹部局頒發的發酵工程師任職資格和貴州省輕紡工程技術職務高級工程師資格,被評為輕工部科技先進工作者、貴州省科委科技成果三等獎、貴州省輕紡工業廳國家工業產品金質獎、國營茅臺六十週年突出貢獻員工等多項榮譽。1995年10月光榮退休。

徐英同志的一生,是忠誠於黨的事業的一生,是勤勞奉獻的一生,是為國酒茅臺事業奮鬥進取的一生。她勤勉敬業、任勞任怨,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生活節儉、作風質樸,謙虛謹慎、待人隨和,深得廣大員工和朋友們的尊重和愛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