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狠心”,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是這樣嗎?

卡耐基軟素質


作為一名家長和老師。我覺得父母一定要狠心點,不要無條件的遷就學生!我們學校有個一年級的小學生,經常遲到,所以班主任就每天都罰他站在門口,然後有一天他的姑姑來找班主任說不能這樣做,站在外面很冷!其實我覺得班主任的做法很對,既然學生做錯了事。他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小小年紀就開始懂得負責任的話,我相信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他也會做得很好的!只是家長心疼孩子,這會毀了孩子!


麗麗真美


答:有一定道理。

1、愛孩子,就要培養孩子學會生存。

2、當今“啃老”原因是—— 勞動意識淡薄。

3、勤勞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 具有頑強吃苦耐勞精神,以自力更生為榮!

4、啃老,有一萬個理由;自立,只有一個詞—— 骨氣👍

5、溺愛,有一千個理由;真愛,只有兩個詞—— 尊重、信任!


綏格格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確實需要“狠心”,但是,具體如何去做才算做“狠心”教育,就值得商榷了。

古人有“嚴師出高徒”的說法,現在也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老話,“狠心”教育孩子的理念,還是合乎從古至今教育孩子的一貫方法。

“狠心”不一定是打罵

“不聽話就打”,可能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候的想法,只是打罵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孩子教育問題。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在成長出現偏差時,就需要適當修剪,那麼,孩子犯錯就需要懲罰,體罰不一定就是要打罵孩子。

  • 體罰孩子要做到“有理”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們時常根據自己的心情,決定如何懲罰。

心情好,也許是什麼都好,“小孩子,難免犯錯”,於是,教育孩子“雷聲大雨點小”,最後不了了之。

還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犯錯,就是一通大吼,還有時會直接動手,而孩子卻不明白,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一則小品中就重現了這樣的場景,一到考試之後,學生就要捱打,考得好說作弊了,考不好說不好好學習,考得不好不賴,先打了再說。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適應這樣體罰,反正體罰和他犯錯無關,也就更談不上改正錯誤了。

所以,家長在“狠心”教育孩子時,一定不能憑心情,也不能不教而誅。

  • 體罰孩子要做到“有節”

因為年齡關係,孩子可能會記不住自己犯的錯,家長在批評孩子,有時候就會聯想到孩子犯的其它錯誤,進而對他進行更嚴厲的體罰,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性格懦弱,喜歡說謊,家長只想錯誤,忽略錯誤原因,孩子就會盡可能掩飾錯誤,做什麼都會謹小慎微,以避免犯錯。

所以,家長在“狠心”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就事論事,不要涉及其它,避免養成不好的性格和習慣。

家庭教育不能重複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從客觀情況來說,只能限於說教,各種法律都嚴格禁止老師採取體罰方式來教育學生。

說教方法不適合孩子在家庭教育。

首先,家長不擅長說教。學校老師都是經過專業學習過學生教育方法,家長通常都不具備這種能力,經常對孩子說教時口誤,會失去教育孩子的權威性。

其次,家長缺少說教時間。現在,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學校,回家除了做作業,其它閒餘時間很少,家長在這些時間既要提現對孩子關係,還要了解他們在校時表現,如果再對孩子說教,就有可能會影響休息,也影響孩子心情。

在家裡“狠心”教育孩子時,說教對孩子沒有幫助,即浪費自己的精力,也影響孩子生活學習。

家庭教育應該和學校教育互補

家庭教育和學習教育應該是互補的,這樣才會彌補不足。

學校教育是系統性的,老師按照科學的方法、適合孩子年齡的方式,來進行知識與“三觀”教育,在家裡,家長應該對孩子性格、習慣養成這方面著手。

兒童的行為,出於天性,也因環境而改變,所以孔融會讓梨。

孩子性格和習慣,受生活環境影響,家長的為人處事、行為舉止,對孩子起到榜樣作用。

有國外科學家曾做過試驗,讓一對雙胞胎在不同家庭環境下成長,最終他們的性格和習慣迥異。雖說這個試驗是個例,但也是一種可能性。

學校教育加上家長的“狠心”教育,才會形成對孩子的全面教育。

總結

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長的”狠心“教育,都需要持續性,而且是缺一不可,只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孩子才會得到良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