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

劉原四川師者情懷


"孩子從中小學進入中學後,他們開始認為自已己經並不是小孩了,獨立意識愈來愈強,而事實是一方面她們想擺脫父母親,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需依賴於家庭生活,因而漸漸進入逆反期。假如此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子來對待,不厭其煩地叮囑,他就會厭惡,因而發生抵抗心理,萌生對立的負面情緒。

進入青春發育期,孩子開始疏遠父母親,更多地與同伴共處。

許多 小孩子的家庭,父母親長期性吵架打架,甚至於有的時候拿小孩子撒氣,那樣的小孩通常特別的厭惡並且厭倦生活在那樣的家中裡,所以他們比所有人都更為急迫的要想長大接著逃脫這一家中,特別是到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狀態產生了一些變動,這種想法就更劇烈,所以她們開始想要逃離父母親的拘束,不願意上學,十分的想邁入社會,自己獨立的求生,於是乎就會發生一些叛逆的情形。

日常生活中許多 家長也是那樣,她們望子成龍急切,想讓小孩子按照自已整體規劃的路線去走,因而她們對孩子也分外嚴格,從小開始抓住,她們從來不問孩子喜愛什麼需要什麼,就把自已的想法強加於給小孩子,當小孩子提起不滿的時,學生家長就表示自身都是為了你們好,同時毀掉了小孩子的選擇權,那樣的因為小孩子長久被家長操控,自已的一切都遭受家長的捆縛,因此心裡就會格外的壓抑感,長期性的壓抑就會在某一個時間段點暴發,甚至於不惜與父母親破裂,也要取得自已要想的自由。

在這種節奏快發展趨勢的社會,大家的日常生活壓力也都特別的大,特別是有了小孩子的家庭,學生家長們為了更好地給小孩子更佳的生活條件,每日早出晚歸,奔波於工作中當中,但卻忽視了對小孩子的陪伴,孩子長期缺少父母親的關懷,慢慢地的對父母感覺十分的失望,於是乎他們就會通過一些事兒來引發父母親的關注,當父母由於自已的這些事而動怒時,她們就會覺著自己那樣做真得能引發父母親的關注,慢慢地的就會變本加厲。

父母親,必須調節自身的情緒,必須適當放手和讓位,寬容小孩子的錯誤和走彎路,同時告知大兒子: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為什麼要那樣做,他可以怎樣做,更關鍵的是讓他明白,即使不按常理出牌,但仍然被接納、被信任,被愛著。


發條程說


青春期的孩子就不要刻意教育了。

原因:父母管教孩子的有效期基本上到初二就無力了。再以後再管教就要發生“戰爭”。

所以,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的角色扮演更多的應該是朋友,良師。

1,不能要用命令的口吻;

2,不能再無休止的嘮叨;

3,不能再有對比的抱怨;

4,不能再說“學習”二字;

5,堅決不再給學生手機。

當然,很多家長應該是無力奪回手機了,尤其是一些從小溺愛孩子的單親媽媽。那就儘量避免跟他們發生衝突,通過旅遊或與孩子一起打撲克下棋等方式減少孩子依賴手機的機會。

所以,小時太過溺愛或不科學的過嚴,孩子青春期時家長越遭罪。這也是給那些“不聽老師言,吃虧青春前”的家長們的懲戒吧!


康老師


青春期孩子易衝動、頂撞、出走、威脅、哭鬧、早戀等等一系列問題讓家長焦頭爛額,無所適從。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期正處於旺盛階段,他們渾身充滿活力,而且容易煩躁,脾氣暴躁,會出現早戀、不學習、叛逆、沉溺遊戲等情況, 只要不是過分或者違法亂紀,作為家校雙方一定要慎重選擇教育方式方法,弄不好會不可收拾。

1、正確面對問題,杜絕逃避僥倖心理。這時候的孩子思想活躍,地域各種誘惑的能力很差 還有一下哥們姐們義氣,很容易走上歧途。孩子一定要在父母身邊,家長千萬不可把孩子扔到學校不管或委託親戚管教,不要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父母的溫暖關懷任何人也代替不了,而且父母可以毫無芥蒂的直接批評教育孩子, 可其他人就不可以了,說的輕了不聽,說的重了就會記仇。曾經就有一個孩子委託當教師的姑姑管教,結果孩子跳樓自殺,造成不可彌補的過失和痛苦。

2、 低調處理問題,給孩子緩衝的時間段,並注意方法和形式。說一個例子,朋友的女兒高一就和同桌早戀了,老師暗地裡說過她幾次了,把座位也調開了,但作用不大兩個孩子反而擰著勁,老師怕出意外,只能讓他們低調處理,不要影響其他同學,但兩個孩子根本不聽,出現曠課行為,老師只好叫來家長共同商量處理辦法。家長是有知識的人,他們回去商量後給孩子說,你們可以保持這種關係,但如果以後要結婚,必須考上大學有自己的能力了,如果你們彼此還喜歡對方 我們可以成全你們。但如果沒有能力,一切後果你們自己負責。兩個孩子聽了父母的話,很快調整心態 ,投入到學習中去。一晃就高考了,兩個人都考上大學了, 以後的結果就不知道了, 但起碼當時效果不錯。

3、切記小題大做,讓孩子顏面無存。老李的兒子上高一,崇拜少林武功,喜歡拳打腳踢,經常惹事。中午休息時他在回家的路上把一個同學不小心弄傷了,問題也不大,就是胳膊擦傷了皮,本來兩個孩子已經和好了,也去診所處理了一下。誰知下午受傷同學家長找到學校老師大鬧索要賠償,校長沒辦法只好找來家長共同商量,家長為了息事寧人,答應賠償兩千元了事。這個孩子的父母都是打工一組 ,兩千元對他們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回家後父母又打又罵,孩子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家裡多方尋找兩年多了不見音訊,而另外一個孩子迫於心理壓力也早早輟學了,校長也被免職,至今悔恨不已。

4、換位思考,給孩子個人空間

有些家長驚恐過度,看見女兒和男同學在一起就認為在早戀,看見男孩子欺騙家長,不說實話就大發雷霆,如克格勃一樣監督孩子的一切行為,偷看孩子日記,跟蹤孩子業餘時間,限制孩子自由,整體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不信任,不放心,種種表現讓孩子煩不勝煩,忍無可忍,最後造成故意對抗父母,甚至發生悲劇。

如果家長能夠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整天處於被人監視、遙控、跟蹤的地步,你會怎樣?沒有任何人會喜歡被人控制。所以對孩子可以適當給予一定的自由度。比如外出給家長打個招呼,晚上按時回家。女孩晚上不要單獨外出,外出一定要告知父母情況,家長可以接送一下等等,張弛有度,鬆緊適宜。

總之,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只要沒有犯原則性錯誤,家校雙方一定要循循善誘,冷靜剋制自己的情緒 ,低調處理,以孩子自己能夠接受的方式方法商量溝通,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千萬不要意氣用事, 激情批評或者冷嘲熱諷,更不要當眾處罰讓孩子下不了臺。 本來這個年齡的孩子熱血方剛,容易激動,弄不好會發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