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为什么容易分心?

乐乐刚满3岁,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他非常喜欢汽车玩具,妈妈给他买了好多不同类型的汽车玩具。每次玩玩具时,乐乐总是三心二意,玩一会儿这个就不玩了,转头又去拿另外一辆汽车,汽车玩具总是被他换来换去。妈妈有些担忧,孩子的专注能力是不是不够好呢。


可能很多宝妈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其实这与孩子这个年龄段的注意力特点有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注意力。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当中的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注意,由此可见注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了。在幼儿阶段,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


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从定义可以看出,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是心理活动有意识地选择某个对象而忽略其它对象。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注意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没有办法同时注意到所有事物。当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会有意识地注意电影的内容和里面的人物角色,而对于外界环境的印象并不深刻,可能最后我们连坐在旁边的人都不记得是谁,这其实就是指向性。

那集中性又是什么意思呢?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集中在某个对象时便会全神贯注。当老师在课堂上授课时,老师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在学生和授课内容上,这就是集中性的体现。


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我想大家都有过上学迟到的经历吧,当你迟到推门而入的那一刻,全班人齐刷刷的目光都聚集在你身上的那种尴尬情形就是无意注意。因为你迟到推门的这个动作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大家不约而同地就关注你了。同样地,小学生听到教室外面喧闹的声音就会望向窗外,这也是无意注意的表现。无意注意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注意形式,是一种低级的被动的注意形式,主要由外界的新异刺激引起。

对于0-3岁的幼儿来说,无意注意是他们注意的主要形式,这一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因此家长和老师在提供教育环境时一定要简洁明了,切忌花里胡哨。我们也可以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学,尤其是幼儿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做到抑扬顿挫,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小朋友的无意注意。另外,家里各式各样随意摆放的玩具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很容易在游戏的过程中三心二意,就像前面提到的乐乐的故事。因此建议家中玩具要摆放有序,拿一个玩一个其他玩具就先收起来。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日常生活中很多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有意注意,比如看书、考试、做题等,这些活动都需要我们的意志和思考才能完成。在课堂当中,学生认真听讲也是一种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不局限于教育活动,对于爱好英雄联盟的人来说,为了上分认真打游戏也是一种有意注意。

总而言之,只要涉及到目的和意志努力两方面的活动都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主动的注意形式。3岁以上的孩子他们的有意注意开始萌芽并逐渐发展,开始学会用意志来调节自己的活动。因此家长和老师可以利用游戏这种丰富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但是它并不需要意志努力。当我们刚学会开车时,新手的我们往往会聚精会神,不容半点分心,脑海中会不断思考着路线及驾驶技巧,这是一种有意注意。而当我们熟练开车成为一个老司机时,我们就能够边开车边和别人交谈了,这时候我们不用像新手一样去思考怎么挂档怎么转弯怎么加速,这就是一种有意后注意。因为这时候我们的开车技能已经达到自动化程度,不需要再关注驾驶的具体操作了,从而能够把注意力分配给其他的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有意后注意只有当活动达到自动化程度时才有可能出现。培养有意后注意的关键在于发展对于活动的兴趣爱好,所以家长和老师可以带孩子体验不同的课程类型,从中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而培养他的有意后注意。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VX公主号@Psy学前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