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我們先只說這“兩傑”,是你知道並喜歡的嗎?

在初唐文學當中,初唐四傑最為出名,初唐四傑指的是“王楊盧駱”,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杜甫對四傑十分敬佩,他的《戲為六絕句》中就這樣讚揚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而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初唐四傑,我們先只說這“兩傑”,是你知道並喜歡的嗎?

初唐四傑的創作有非常多的共同的特點,創作年代相當,也都努力擺脫齊梁文學的奢靡之風,積極開拓思想題材、探索詩的格律形式;都年少而才高,都是失意之士,官小而名大,具有浪漫的性格和行徑。

初唐四傑,我們先只說這“兩傑”,是你知道並喜歡的嗎?

首先介紹一下王勃,王勃6歲能文,9歲寫了《指瑕十卷卷》漢代有一本書叫《漢書注》是顏師古為《漢書》作的註釋,而王勃的書則指出了顏師書中的錯誤。9歲的孩子大約就是現在的二三年級,能寫出這樣的大部頭作品,說明了他一定看了有很多書,也非常聰明。王勃13歲學醫,三年後,寫了著名的《黃帝八十一難經序》,豐富了祖國的醫學,在診斷學和針灸學方面,有精彩的論述,對醫學研究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初唐四傑,我們先只說這“兩傑”,是你知道並喜歡的嗎?

王勃23歲任參軍,25歲獲罪,罷官獲罪原因是他的一個家奴叫做曹達,犯了命案,逃回王勃家裡,王勃偷偷把他藏了起來,後來王勃因為害怕,又把這個人殺掉了,等事情被揭發出來,王勃就獲了罪。他的父親也被罷了官,被貶到了交趾縣,相當於今天的海南。在王勃26歲的時候,他去海南省父,第2年歸途中,在海上溺水而亡,很年輕就去世了。但是王勃留下來的篇章,可以說是篇篇佳作。作為詩人,王勃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抒發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宦遊生活,還有我們熟悉的《滕王閣序》。

初唐四傑,我們先只說這“兩傑”,是你知道並喜歡的嗎?

在《唐之言》中說王勃寫《滕王閣序》年十四,當時鎮守南昌的是叫彥公的一個人,這個人是附庸風雅的文士,經常召集一些文人雅客到滕王閣寫詩,後來想要把在滕王閣寫的這些詩編成集子,需要寫成一個序,彥公猜想大家一定會推舉他,或者他女婿孟學士來寫,所以,他們頭一天就把草稿給寫好了。第二天到滕王閣大家都推說讓彥公或孟學士來寫這個序,結果一個青年站起來說,他要寫。這個人就是王勃,當時彥公非常生氣,一甩袖子走了,走的時候說寫一句報一句,然後進屋了。

初唐四傑,我們先只說這“兩傑”,是你知道並喜歡的嗎?

這時候王勃開始寫,第1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第1句話報進去,彥公說此老生常談,誰寫滕王閣不先介紹一下地點!於是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彥公聽到之後,沉吟不語。一直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彥公驟然而起,說,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正像彥公估計的一樣,我們提到初唐,一定會提到王勃,也一定會《滕王閣序》,這首序詩意盎然,辭藻華美,格律嚴整,寫景壯麗,敘事貼切。

初唐四傑,我們先只說這“兩傑”,是你知道並喜歡的嗎?

初唐四傑中還有一個很著名的詩人,駱賓王,大家幾乎都會背一首著名的詩歌《詠鵝》,這首詩簡明簡短,以至於我們經常會把它當做一首兒歌,其實《詠鵝》這首詩歌,無論從色彩還是意境都是非常優秀的。駱賓王少年時家境貧困,被推舉到到王府做幕僚,王讓他寫一個自敘狀(自薦信),駱賓王寫的全是缺點,可以看出駱賓王性格迥異於人。

初唐四傑,我們先只說這“兩傑”,是你知道並喜歡的嗎?

後來駱賓王遊歷四川,寫下了《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當時盧照鄰在四川當官,娶了妾室郭氏,郭氏有孕時盧照鄰接到回京的調令回京了,說過一段時間來接郭氏,但盧照鄰一去未歸,郭氏女子生了一個孩子,孩子不久夭折,郭氏女子不久也去世了,駱賓王對此事看不慣,寫了《豔情詩代郭氏答盧照鄰》與盧照鄰絕交了。

初唐四傑,我們先只說這“兩傑”,是你知道並喜歡的嗎?

聞一多先生說過,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閒事,打抱不平,殺人革命,幫痴心女子打負心漢。這個“幫知心女子打負心漢”就是上面說的這回事,那麼殺人和革命呢?年過半百的駱賓王曾經參加徐敬業起兵,在徐敬業起兵時,為了宣傳,他寫了《討武曌檄》,寫了武則天的很多缺點,像窮兵黷武,亂殺無辜,內圍之亂等,號召人們反對武則天,重建周王朝,這篇檄文用了對仗、用典、誇張等表現手法,氣勢磅礴,筆端帶有感情,極具說服力。

初唐四傑,我們先只說這“兩傑”,是你知道並喜歡的嗎?

據說,武則天看後,問宰相這是誰寫的,宰相回答說駱賓王,然後武則天又問宰相“安得此人?”,就是說你為什麼沒有先得到這個人,所以可以看出,武則天對於駱賓王的文學水平和政治影響是認可的。後來武則天一定要他的頭,後來有人送給了武則天駱賓王的頭,但是有的人認為這並不是駱賓王,認為駱賓王其實是歸隱了。《討武曌檄》,寫了很多名句,比如“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暗鳴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這些詩句都特別具有煽動性。

初唐四傑,我們先只說這“兩傑”,是你知道並喜歡的嗎?

初唐四傑力圖衝破梁齊的牢籠,把詩歌從狹隘的宮廷轉到廣大的世界,開拓了詩歌的題材、豐富了詩歌的內容,賦予了詩歌新的生命,為五言奠定了基礎,並使七言發展到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