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頭嶺,隱蔽戰士能聽到日軍咳嗽聲,光禿禿的山樑冒出無數八路軍

1938年3月16日清晨,神頭村一個老百姓有事起得早,出門後經過山後邊,頓時嚇了一跳,滿坡都是持槍的八路軍戰士,一點響動也沒有。


幾個戰士向這個老鄉揮手,示意他馬上離開。這個老鄉知道可能要打大仗了,連村也沒回,匆匆下山躲著去了。


何止是山坡後,神頭嶺的山樑上也盡是埋伏著八路軍三八六旅的人。


陳賡旅長這次接受任務打潞城的鬼子,但鬼子狡詐多端,怎麼肯乖乖的出來?


陳賡把這個活交給了769團的陳錫聯, 3月16日零點三十分,睡夢中的黎城日軍突然遭到八路軍的猛烈進攻,城區被攻破,一百多鬼子報銷了。驚慌的日軍一邊依託房屋抵抗,一邊向潞城等地求援。


當時日軍在晉西、晉南不斷進攻,黎城是他們糧草兵員的重要運輸基地,而且地理位置偏遠、兵力少。黎城遭襲,各地日軍不得不救。


果然,情報傳來,潞城來了援軍。


其實陳錫聯只帶了769團的一營(主力負責阻擊涉縣鬼子援軍),得知潞城、涉縣的鬼子出動了,陳錫聯迅速帶隊撤離。


來如風,去如風,踹一腳就走,走時黎城的鬼子還在雲裡霧裡。


陳錫聯的攻城和阻援任務順利完成,接下來,神頭嶺的大戲開場了。


16日4點三十分鐘,神頭嶺的部隊準備就緒。


陳賡心裡還是有些擔心的,根據情報潞城的鬼子有三千人,神頭嶺的三個團吃不下,鬧不好被敵人反包圍。


說是三個團,其實真正有裝備的只有771團和772團。第三個團是補充團,新兵為主,除了兩個連有裝備,其他人手裡一杆紅纓槍就算武器了。由此可見,陳賡真的是把家底都掏出來了。


為保萬一,陳賡從葉成煥的772團抽出一個連,派到潞城背後打游擊,這樣潞城日軍擔心被端了老巢,必然不敢傾巢而出,因為潞城同樣是鬼子運輸線上的重要基地。


至於能讓多少日軍留在潞城,就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了。


八點三十分,日軍先頭部隊到了,有二十多名騎兵(也有資料說是三十人),其餘日軍乘坐兩輛汽車,開往黎城方向。


這股鬼子負責探路,神頭嶺是他們常走的路線,公路建在山樑上,山樑寬一二百米,沒有植被、山石藏身,幾公里都是光禿禿的,一覽無餘。


日軍先頭部隊偵察完後,放心的前行。他們沒想到在距離山樑公路兩側二十到一百米不等的舊工事(國民黨很久以前修的)裡面,埋伏了近兩個團的八路軍。


近在咫尺,有的地方,咳嗽一聲都能聽見。

九點鐘,潞城日軍大部隊抵達神頭村,有一千五百多人,陳賡和指戰員們都放心了,這桌飯吃的下。


但日軍突然停了下來,派出一支二十多人的騎兵,沿著一條小道向772團1營的埋伏地搜索。有的戰士清楚的聽到越來越近的馬蹄聲。


只要被發現,日軍必然全身而退。


陳賡旅長曾預想過這種情況,他對神頭嶺的隱蔽工作非常重視,舊土不準動,怕弄出新土引起日軍懷疑,踩倒了的草,也要順著風的方向扶起來。


果然日軍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埋伏,他們的偵察目標是對面的申家山,八路要打伏擊,一定會藏在那裡。


申家山沒有動靜,日軍放心的走上了神頭嶺。


其實日軍對自己的實力還是很自信的,他們認為一千五百多人的大部隊,八路軍肯定不敢碰,因此這次除了救援,他們還順帶護送108師團笛尾部隊的輜重隊。


一邊救援一邊向前線護送物資,心真大呀。

當日軍後衛部隊也進入伏擊圈,從八路軍772團發出了攻擊信號,日軍兩側數不盡的八路軍戰士喊殺聲震天。


日軍徹底蒙了,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近在咫尺的距離突然出現了八路軍,當時僥倖逃脫的《東奧日報》的記者本多德治事後寫道:連他們臉上仇恨的怒火都可以清晰的看出來。


在這種震撼之下,日軍的軍官根本沒想活,抽出刀來說:“大家一塊死在這裡!”(日軍記者記錄)


但八路軍戰士更不畏死,772團八連連長鄧世松頭部和胸部都受了重傷,無法說話,仍英勇的與鬼子戰鬥,倒下之前還扔了一顆手榴彈。


772團一營一個戰士四處負傷,他用毛巾包紮傷口,一口氣刺死六個鬼子,臨死前刺刀還插在鬼子肚子裡。


因為多數地段是近距離肉搏戰,補充團的戰士們也沒當孬種,他們用紅纓槍扎,用石頭砸----這個古老民族的血性在此刻如火山般迸發了。


此戰,我軍傷亡二百四十人,日軍傷亡一千五百多,俘虜了八個(俘虜的數量有爭議,有知情的朋友歡迎指教),繳獲槍支五百五十多隻,運輸騾馬六百多,還有大批軍用物資。


日方的史料與我方不同的是,他們說沒有派騎兵,當然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把他們打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