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疫情期間,全球經濟停擺,但似乎對一個叫做“熄燈工廠”的沒有影響,這是怎麼回事?

熄燈工廠是富士康位於深圳的一個工廠,裡面一片漆黑,沒有一個工人。但是生產的效率絲毫沒受影響,因為機器在24小時不停的幹活。

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在熄燈工廠裡,機器人可以自我診斷和自我修復,以前需要300多人的生產線,現在30多個人打著手電筒巡邏就行了。熄燈工廠人數下降了,生產效率卻提升了30%。

富士康有10條熄燈生產線,超過4萬臺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的好處自然不用多說,不怕苦,不怕累,有毒有害的環境都它來幹,更重要的是也不怕肺炎。

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人們越來越體會到了生產智能化的重要性。

5月27日,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張建明在“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智能製造生態”主題論壇上表示:實施“10030”專項工程。這個專項工程的內容包括打造100家無人工廠。

還有在近期,我國首部機器人產業藍皮書《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主編石勝君表示:疫情過後,更多行業也將加速推向“少人化、無人化、智能化”。

再來看國家統計局最新一組數據,今年4月我國工業機器人單月產量同比上升26.6%,增速創下近2年內新高。

很明顯,工業機器人需求量在暴增,那我國工業機器人究竟是什麼情況?今天我們就來帶你盤點一下,也看看能不能發現一些好的市場機會。


1

工業機器人說白了就是兩個關鍵點:一是要智能,二是要能幹活。智能靠軟件,幹活靠硬件。

說到硬件,其實早在二戰之前就很發達了。但軟件得到1946年計算機發明之後才有,所以註定工業機器人的起點是從20世紀50年代後開始。

上世紀中期,由於美國原子能實驗室放射性強並且工作環境惡劣,於是實驗室要求關鍵環節用機器手代替。

終於在1947年美國阿爾貢研究所研發出機械手。

1954年,美國戴沃爾提出工業機器人概念,還申請了專利。

戴沃爾一生的興趣就是研究怎樣用機器代替人,1956年他與約瑟夫·恩格爾伯格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機器人公司Unimation。

Unimation公司在1959年發明世界上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尤尼梅特,意思是:萬能自動。

尤尼梅特對世界工業機器人產生了很大影響,因為後續很多國家的工業機器人都是由它演變而來。

尤尼梅特每臺造價6萬美元,都知道機器代替人是好想法,但是什麼時候這種替代會發生?

只有當新技術的使用成本低於人力成本時,機器代替人才可能發生。

為了讓尤尼梅特商用,Unimation公司以2.5萬美元的單價把機器人虧本賣給通用公司。

後來通用發現,尤尼梅特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熱,還不怕中毒,並且造車時動作精準,表現很不錯。

於是工業機器人開始在汽車生產線上普及。

由於是虧本賣,所以Unimation公司長期虧損。為了生存,Unimation把技術授權給日本的川崎、瑞典的阿西亞和Cincinnati Milacron公司。

其中阿西亞就是後來的ABB集團,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公司,而尤尼梅特也成了後來的ABB機器人。

另外,川崎仿製尤尼梅特,在1969年研製出日本第一臺工業機器人Kawasaki -Unimate2000。

德國庫卡則參考尤尼梅特,在1973年研發出第一臺6軸機器人。

ABB集團和庫卡後來都位居國際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列,而Unimation公司則在1982年被西屋收購,並漸漸沒落。

如今ABB、發那科、安川和庫卡並稱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這4家公司佔了全球40%以上的市場份額。看到這裡,可能有投資者會感慨:哎!又沒中國的戲了。

別急,2017年美的集團併購了德國庫卡,所以現在美的已經是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了。

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ABB集團2018年關於工業機器人的收入高達92億美元,傲視群雄。

ABB總部位於瑞士,前身是1883年成立於瑞典的阿西亞公司。1888年阿西亞公司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合資成立阿西布朗勃法瑞公司(ABB)公司。

ABB成立之後不斷的發起併購,一頓“買買買”後實力大幅增長。到2019年,ABB營收高達280億美元。

但也正是因為不斷的買買買,ABB積累了大量商譽。2019年ABB的商譽高達108億美元,佔到公司淨資產的80%。

後來由於我國工業機器人強勁增長,2006年ABB將全球機器人業務總部轉移到上海,中國也成了ABB全球第一大市場。

在中國,ABB參與了三峽項目、南水北調和青藏鐵路等重大工程,可見實力非常強。

工業機器人排第二的是日本發那科,這家公司成立於1956年,並於1974年開始研發工業機器人。到目前為止,發那科有240多種機器人,負重範圍從0.5kg至2.3噸。而且發那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用機器人來做機器人的公司。

另外一家機器人巨頭是庫卡(KUKA)。

庫卡成立於1898年,是德國最純粹的工業機器人公司,因為庫卡80%的收入都是來至於工業機器人。

不過現在庫卡是美的集團(000333)旗下的一家公司了,2017年美的以292億收購庫卡94.55%的股份,特別豪橫。

美的集團的創始人是何享健,1968年何享健籌集5000元帶著23位居民創辦北滘公社塑料生產組。之後進入空調行業,並在1992年成立美的,如今美的已是全面佈局各種白色家電。

截止2019年,美的空調全球排第二,洗衣機全球排第三,公司的空調和洗衣機在全球市場份額都超過10%。

2019年,美的集團的營收為2794億元,其中來至於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的收入是252億,佔公司營收的9%。

在2004年,美的營收為204億元,到2019年增長了近13倍。利潤就更不得了,2004年美的淨利潤為0.85億元,2019年是242億,期間淨利潤增長了284倍。

美的成長速度非常誇張,也難怪一出手就是以近300億拿下庫卡。

當然,為此美的也付出了較大代價,收購庫卡形成了222.4億的商譽,來至於庫卡的商譽佔公司商譽總額的78.8%。

此外,美的還收購了以色列運動控制公司高創,並且與安川成立機器人合資公司。

很明顯,在做工業機器人這一塊,美的是認真的,而且意志很堅定。

由於美的規模已經非常龐大,所以可能會存在一定的規模報酬遞減效應。

美的在2019年的總資產淨利率為8.94%,這一水平算是中等偏上。但我們來稍微調整一下,考察公司有形資產創造貨幣資金的能力。

2019年美的有形資產為2583億元,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386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有形資產之比為14.9%。從這裡來看,公司現在的利潤率還是不錯的。

另外,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的最後一家是安川電機,而安川更多業務是在伺服上,所以我們下文再談。


2

要不是美的收購庫卡,那麼全球四大工業機器人公司無一是在我國。

可是要知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北美、日本和韓國的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之和都沒有我國高。

2018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為298億美元,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為42.2萬臺,其中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全球佔比達高達36%。

而在2005年之前,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全球佔比還不到5%,可見成長速度是多麼驚人。

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為何我國能夠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國是世界工廠,別忘了工業機器人就是搞製造的。

發達國家搞研發、搞設計和做金融,經濟基礎在服務業。而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主要經濟基礎是在製造業。

例如在2018年,我國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29%,美國則僅為11%。

另外,工業機器人最主要的運用領域是汽車製造,我國35%的工業機器人都是用在生產汽車上,而我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

2019年我國汽車總產量為2572萬輛,全球佔比28%。排名第二的美國汽車總產量是1088萬量,我國汽車產量是美國的2.4倍。

在整個汽車生產線上,各種焊接和組裝,處處少不了工業機器人。

除了汽車,3C也是工業機器人的重要運用領域,大概有23%的工業機器人用於3C。汽車加3C,這兩部分需求就佔比過半。

伴隨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人力成本的快速提高,以及人口紅利的漸漸消失,機器替代人力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

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從2002到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複合增速高達37%。很明顯,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速遠高於經濟增速。

面對飛速增長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就連美的也不惜花重金拿下庫卡,那是不是意味著行業蘊藏著一波機遇?


3

在A股,土生土長的新松機器人(300024)是我國工業機器人領先企業。

新松機器人成立於2000年,是中國科學院旗下的一家公司,有著雄厚的國資背景。

截止目前,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持有新松機器人公司3.94億股的股票,持股比例為26.05%,是公司最大的股東。

新松機器人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佈局早,也是國內第一家實現機器人出口的企業。而我們欣賞的是公司的發展理念:只引領,不追隨

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發展到今天,新松機器人業務範圍很廣,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軍用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醫用機器人公司都有做。

例如新松機器人是國內唯一一家潔淨機器人供應商,潔淨機器人聽起來沒什麼難度。而問題的關鍵是用於芯片製造的潔淨機器人,要知道芯片製造的精度那都是納米級,這下該知道不容易了吧!

2019年新松機器人的營收是27.5億,其中工業機器人收入9.7億,佔比35.4%。公司來至於汽車和3C領域的機器人收入為10億,佔公司營收的36%,是佔比最大的一塊。

在文章前面部分我們就說過工業機器人主要用於汽車製造和3C,所以新松機器人也不例外。

國內另外一家工業機器人領軍企業是拓斯達(300607)

拓斯達的創始人是吳豐禮,目前吳豐禮持有拓斯達0.54億股的股票,持股比例為36.21%,是公司第一大股東。

根據目前拓斯達的股價,吳豐禮起碼也是身家40億。

吳豐禮早年當過兵,2001年21歲的吳豐禮退伍後到一家做自動化產品的外企幹銷售。學到經驗之後,2007年吳豐禮以50萬在東莞成立拓斯達。

拓斯達公司一開始是做注塑機輔助設備的,2011年公司推出機械手產品,開始做機器人。

到2013年,拓斯達實現1.52億的營業額,這時候迎來了戰略投資者興證創投,興證創投以5000萬投資拓斯達,助力公司成長。

2017年拓斯達實現A股IPO,10年打拼,終見成果。

截至目前,拓斯達已經推出了很多工業機器人產品,積累了6000多家客戶,比亞迪、長城汽車、TCL和富士康等大公司都是拓斯達的客戶。

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2019年拓斯達營收是16.6億元,其中工業機器人產品收入8億,佔公司營業收入的48%。

從2012到2019年,拓斯達營收增長了17倍,複合增速高達51%,淨利潤增長8倍,複合增速34%。

有業績支撐,拓斯達最近的股價也是氣勢如虹。

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埃斯頓 (002747)也是國內領先的工業機器人公司

董事長是吳波。

埃斯頓成立於2002年,公司一開始是做機床數控系統。目前在國內金屬成形機床數控系統領域,埃斯頓市佔率高達80%。

2008年之後,吳波意識到製造業轉型是大趨勢,於是準備做工業機器人,目標是在2025年趕上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

在2018年,埃斯頓六軸多關節機器人出貨量3700臺,市佔率2.5%,國產份額排到第一。

如今埃斯頓的工業機器人超過30款,而且除了機器人,公司還做伺服、減速器和運動控制系統。也即是說埃斯頓基本打通了工業機器人全產業鏈。

2019年埃斯頓營業收入為14.2億,總資產規模為38億,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但距離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還有相當大距離。至於埃斯頓如何在2025年追上四大家族,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除了以上幾家重點公司,成立於1995年的新時達(002527)原本是做電梯的,2014年公司以6億收購深圳眾為興,介入工業機器人領域。

科瑞技術(002957)主要做工業自動化設備和相關零件,但同時公司也推出了工業機器人和搬運機器人。

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另外,成立於2001年的長盈精密(300115)一開始是做模具的,後來轉而做手機零件,客戶包括vivo、oppo、小米和三星等大客戶。

在2015年,長盈精密設立廣東天機工業智能系統有限公司,開始做工業機器人。

2017年,長盈精密與安川電機合資成立廣東天機機器人有限公司,公司很快推出全球速度最快的小型六軸機器人TR8和兩款SCARA機器人。

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2019年,長盈精密營業收入高達86.6億元,不過來至於機器人的收入不到1.1億,僅僅在公司收入的1%。

好在長盈精密已經在往工業機器人方向發展,例如公司目前在研項目包括六軸機器人、防水型SCARA機器人和倒裝SCARA機器人。


4

我們前面談到的工業機器人公司做得是風生水起,但除了做機器人主體,上游企業也蘊藏機遇。

要做機器人,必須要有三大件:伺服系統、減速器和控制系統。

我們先來說說伺服系統,伺服系統包括驅動器和電機兩部分,其中伺服電機是工業機器人的動力源。整個伺服系統佔了工業機器人成本的20%,很關鍵。

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伺服系統工作原理用大白話解釋就是:當伺服電機收到來自控制器的動作指令之後,電機要快速並且精確的執行命令,輸出動力。

2019年,我國伺服系統市場規模為121億,主要以日本企業為主導,日系品牌佔了50%左右的市場份額,松下大概佔21%,安川大概佔15%。

其中安川電機是一家專業做伺服電機的公司,公司伺服系統全球第一。

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在國產品牌方面,匯川技術(300124 )是國內伺服領軍企業,國內市場份額大概為10%。

匯川技術成立於2003年,一開始主要是做變頻器,後來進入電梯市場,2014年佈局機器人產業。

到2018年,匯川伺服銷售收入12億,在國內伺服市場排第四,國產品牌排第一,因此算是A股伺服龍頭企業。

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匯川技術成長性非常強,2019年公司營收73.9億,淨利潤9.5億。從2007年至今,公司年度營業收入都是維持2位數的增長,大部分年度增速超過20%,典型的一隻高成長股。

鳴志電器(603728)也是國內一家伺服領軍企業,2019年公司控制電機及其驅動系統(主要是伺服)收入15億元,收入佔比73.5%。

另外,前面我們談到的埃斯頓早在2008年就開始做伺服,目前在電液伺服系統領域市佔率為30%。

還有科力爾(002892)公司完成了高性能伺服電機的研發,產品性能達到日系水平。雷賽智能(002979)公司主要從事運動控制核心部件,但也涉及伺服電機業務,是國內少有的同時擁有控制器、驅動器和伺服電機業務的企業。


5

有了伺服電機,工業機器人還需要減速器,而且減速器的成本佔到工業機器人成本的35%,可謂是佔比最大的部分。

可能有人會問,有動力就行了,幹嘛還要減速?

1、為了提高工業機器人的工作精度,需要減速器。

2、減速器可以傳遞更大的扭矩。

3、由於減速器承擔更大扭矩,機器過載時傳到伺服電機的扭矩會大大減小,從而保護伺服電機。如果這些過載由伺服電機來承擔,那麼可能導致電機損壞,但如果主要是由減速器承擔,先壞的是減速器。而減速器相對便宜,換一個又可以繼續工作。

沒聽懂,沒關係,只要知道減速器對工業機器人很重要就好了。

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在A股上市公司中,中大力德(002896)就是專業做減速器的,產品廣泛用於工業機器人。

2008年中大力德就開始生產用於伺服電機的高精度減速器,2012年開發出RV關節機器人專用減速器,其中哈工大機器人和拓斯達都是中大力德的客戶。

2019年中大力德減速電機收入為4.7億元,減速器收入為1.9億,兩項加起來佔公司營業收入的98%,所以說中大力德是一家非常純的減速器公司。

另外 ,雙環傳動(002472)是一家專業做齒輪的公司,同時也生產減速器。

雙環傳動從2013年就開始研製RV減速器。

如今雙環傳動的RV減速器廣泛用於國內主流工業機器人,並且實現機器人減速器產品全覆蓋。

2019年雙環傳動的減速器收入大概是1.2億,僅佔公司收入的3.8%,未來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除了以上兩家公司之外,昊志機電(300503)

上海機電(600835)等公司都有涉及減速器業務。


6

無論是伺服系統還是減速器,他們都是工業機器人動作的執行者,而機器人的大腦是在控制系統。

工業機器人是這樣運作的:

1、操作員通過人機交互界面將指令下達給控制器。當然,這個指令也可以是事先就已經編寫好的程序。

2、控制器接收到操作指令後進行運動軌跡規劃,形成各種控制參數,然後把參數信號給到驅動器。

3、驅動器收到信號之後,將控制信號轉變為電流和電壓給到伺服電機。

4、最後由伺服電機來執行動作。

在整個過程中,控制器相當於機器人的大腦,驅動器相當於心臟,而伺服電機就是手腳。

作為大腦的運動控制器一開始是用單片機、微處理器或專用芯片來作為核心處理器,而現在的運動控制器主要包括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嵌入式控制器和 PC-Based控制卡三大類。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其實就是一個小型計算機,裡面包括CPU、存儲器和電源等結構。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好處是體積小,可靠性高。缺點是不支持複雜算法。

嵌入式控制器是一種特殊用途的CPU,用於執行指定獨立控制功能而且具有複雜處理數據能力的控制系統。

控制卡可用於複雜運動算法,目前是發展最快的運動控制器。

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目前日本的安川、松下和三菱是世界領先的運動控制企業。

在20世紀80年,日本運動控制產品進入中國。我國作為世界工業機器人運用大國,在模仿和使用的過程中,湧現出了一百多家控制器公司,其中雷賽智能、埃斯頓、匯川技術和鳴志電器是行業中的領先企業。

產量暴增,誰是工業機器人的領頭羊?

國內運動控制器市場份額佔比最大的是固高科技,這家公司成立於1999年,專業做運動控制器。但是由於公司並未上市,所以具體規模尚未確知。

在A股市場,雷賽智能(002979)是國內少有的同時擁有控制器、驅動器和伺服電機產品的企業。

雖然雷賽智能是控制器領軍企業,但2019年公司的營收僅為6.63億元,淨利潤1.08億。很明顯,目前公司規模還小,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除了雷賽智能,我們前面說到的伺服龍頭匯川技術從2008年開始也推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只不過匯川技術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市場份額僅為1%左右,但在內資企業也能排到行業第二了。

信捷電氣(603416)是一家專業從事工控自動化的公司,產品包括可編程控制器、伺服驅動器和伺服電機,其中可編程控制器收入佔比近半。在小型可編程控制器領域,信捷電氣排名內資企業第一。

2019年,信捷電氣營收為6.5億,淨利潤為1.63億。同樣,公司的規模也還很小。

根據我們對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的盤點,控制領域的上市公司營收規模往往並不高,這主要與行業市場規模較小有關。

其實在國內做工業機器人的企業並不多,相關概念股也很稀缺,其中併購了庫卡的美的集團是行業領頭羊。

而在工業機器人的上游,無論是伺服、減速器還是控制系統,每個細分領域涉及到的企業都特別多,我們也難以一一細數。

但是有一點,如果大家對工業機器人上游企業感興趣,那麼我們認為目標一定要放在行業龍頭公司,也即是市場佔有率靠前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