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流派——梅庵琴派詳解

流派由來

梅庵琴派得名於該派系的一本琴譜——《梅庵琴譜》,該派本名是諸城派,開派宗師是王賓魯,山東人,不過後人更願意稱呼為王燕卿。王燕卿在古琴上有很多的創新,在古琴曲中,大量的借鑑民間小調的元素,使古琴變得更加親民。流傳甚廣的琴曲,比如《關山月》,《秋夜長》。

古琴流派——梅庵琴派詳解

1911年,在康有為的極力推薦下,王賓魯被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聘為古琴導師,傳授琴藝。這一期間所傳弟子中比較出名的有徐立蓀,邵大蘇等人,以徐立蓀成就最高。1921年王燕卿病逝,生前所著《龍吟觀琴譜》,由徐立蓀在原來基礎上,重新編訂,更名為《梅庵琴譜》。為振興先師琴技,1929年,徐立蓀在南通創立了“梅庵琴社”。

古琴流派——梅庵琴派詳解

梅庵琴曲的演奏風格

梅庵琴曲在演奏技巧上,有這獨特的表現手法。簡單的可以概括為:音韻寬厚,奔放灑脫,雄健之中寓有綺麗纏綿之意,剛柔並濟。誕生於山東的梅庵派,除了別具一格的山東地方音樂風格之外,更講究的是氣勢和神韻。在指法處理上,更多的是服從琴曲的內容,如同一指法,在不同的琴曲上會有不同的演奏方法,主要在於深入理解琴曲本身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後再靈活運用指法。那麼“梅庵琴曲”在演奏上有何獨到的表現手法呢?

古琴流派——梅庵琴派詳解

1、左手吟。吟就在一定的徽位上下短距離的做極速擺動,上下距離很短,用力全都在與手腕的靈活敏捷,以得勻實靈動之機為最佳。吟的時長服從於拍子的時間,幅度的大小則服從琴曲的內容。

2、左手猱。猱相較於吟擺動幅度更大,但是一般不會超過徽位,取音要求準確。猱的時長也需要服從琴曲的拍子。

3、左手綽注。梅庵的綽注和其他流派的綽注大為不同,下指之時,便如同顏體書法的回峰之勢,以求取音倉健有力。綽在落指之時,需要先趁絃音出來之時,隨著絃音先猛然向下,只有再急轉向上綽到本音位,注則正好和綽相反。

4、左手按弦多用肉音。大指按弦的時候,多用關節間的肉音,很少用到甲音,以求取音寬宏淳厚,雄健蒼潤。五徽往嶽山處的一部分需要用到甲音,是因為這部分音位比較高,取音應該清脆明亮。

5、右手取音既要剛勁有力,又要靈發清越。無論是左右手指法還是兩手配合運用,都要做到指到意隨,出音果斷。以求取音要方中求圓,園中取方。

古琴流派——梅庵琴派詳解

梅庵琴曲在彈奏時,都要求一氣呵成,給人以結構嚴謹,琴韻飽滿充實的感覺,使得聽眾能夠久聽不倦。梅庵琴曲,不論是長曲還是短曲,都有自己的特色,彈奏著需要根據每一首琴曲的具體內容,靈活的發揮演奏手法。

我是洛水琴客,一個專業的古琴文化傳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